接上文,為什麼都是麥卡倫的限量款,近期價格走勢出現差異?
其實掉的最慘的,是這兩三年出廠,價格飆升的酒瓶。買家的心態的是準備薅羊毛,搶一波上漲的利潤,打了就跑。所以沒有長期持有的預算跟準備,跟買前兩年小坪數預售屋一樣,當價格下滑,商品就變成燙手,資金需求下,貨量大於供給量。倫敦紐約就是典型。女王登基則是女王過世前後效應。
反觀攝影師,出廠近十年,價格一直不溫不火,因為數量有限加上時間效應,十年來在拍賣場上逐漸減少,反而產生需求量多於供給。
在這個情勢不好的時間點,找找品牌大又認同的,評價高數量少,最好還是在市場上流通好幾年,但是價格平穩,但是意外暴跌的。咬緊牙關買入,過幾年再恭送出門。
同學說,哪有這麼好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