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怪物,怪物的一半|看《怪物》想起《一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怪物》的當下確實只感覺在看一部「以不同視角接近事實」的敘事,技巧非原創,這個寓言忠告也並不罕見。就這樣而已嗎?剛看完的我的確也只想到這樣。但我不想用「人間的誤解都是源自每個人只能看到事實的其中一面」就了結這部電影,太過俗氣、簡化和粗糙,決定先放置大腦 cache。

日後,故事竟無法克制時不時被擷取反芻,是因為是枝裕和的鏡頭配上阪本龍一的音樂太美嗎?還是這個敘事本身就會發酵?我也辨識不出發酵後緩流慢竄的是嗚呼哀還是悵然,被拉長的情緒綿延透穿,尾音讓人暈眩,彷彿劇裡的大象音,也像破折號一一。斷斷續續看了不少眾人的心得及個人解讀,思緒停滯、咀嚼加上集體詮釋,經過這些參與才真正完整我心中的《怪物》文本。(我就恐龍,神經傳導比較慢。)

電影《怪物》劇照,劇中左為依里,右為湊

電影《怪物》劇照,劇中左為依里,右為湊

【以下涉及劇情,全文雷】

看見的重要,還是看不見的重要?

坂元裕二很狡猾,他在《四重奏》中利用潛台詞襯托情感的無法遮掩,肯定言外之意的力量,再說,影像本身就是高度運用影射及暗示來傳達故事的文本,但在《怪物》裡,他反用這些技巧推翻所有,把腦補的觀眾大大打臉。

他要說:事情千萬別只看你以為的那一半。

(雖然我不喜歡看到特定的電影心得文裡出現其他電影,但我真的得提這個觸動,抱歉了。)

忍不住一直想起《一一》,有句台詞看了之後就掛在心上,「人們愛看電影,因為可以藉由電影讓生命經驗變成兩倍、甚至三倍。」為什麼會渴望讓生命歷程變厚,因為「人總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也正是《一一》反覆訴說的主題。

電影是面凸透鏡,將角落的畫面反射到眼前。《一一》用一個家庭的故事,讓觀眾體驗可能沒有過的另一種人生,但那些掙扎、起伏、遺憾、物換星移則是共同擁有的低鳴,那面的生活是未知的另一半;《怪物》用一個學校的故事,讓觀眾從視角一方慢慢上升,闊展視野的全貌,揭露人們的渺小、無知、傲慢與無力,那面的真相是另一種未知的另一半。

純真的⋯孩子?

劇中名為依里的那個孩子演繹極度出色,出色到⋯令我憂心起來。

兩位男孩在車廂裡玩解謎遊戲,關於湊頭上的動物謎題,「只要遇到攻擊,就會身體一軟馬上放棄掙扎。」依里描述:「這樣就不會感到痛苦。」說話的同時,原本坐直的身軀緩緩往側邊躺,直到碰到座墊,鏡頭聚在臉孔跟著移動,佔了大比例的眸子黑得沒有盡頭,展演出無辜又毫不在意的神情,你沒辦法確認背後有沒有心計,整張臉是女妖的呼喚,既迷又幻,我腦中只有四個字,太、可、愛、了、吧!

旋即思緒神遊:擁有極致美顏的他現實也是小六年紀,他有可能對自己的好看毫無概念嗎?甚者,依里讓他演得又天真又神秘,每一個表情動作好像都經過縝密計算,信手捻來,精準熟練,他會不知道在現實能夠以靈動的容顏攫取寶藏嗎?一想到心智如此幼嫩的孩子擁有力量如此巨大的禮物,他有辦法小心翼翼行使還不傷害到自己嗎,我打下最大的問號。

湊回答了,他吞吐後說:「是⋯依里嗎?」

依里在劇裡的性格,與其說成熟,不如說無情。面對同學媽媽來訪,他過分禮貌應對;遭遇同學霸凌,他始終保持冷靜;對於湊一開始的不善,他不退縮,而之後公私態度的差異,他也欣然無議。依里的與眾不同,一步步佔據湊的心思,直到湊無法掩飾的表露在遊戲裡。他們的惺惺相惜,是出自依里純然以待的自然成形,還是巧心操縱的策劃結果?潛伏無影的怪物,將是最可怕的怪物。

怪物⋯會是依里嗎?

而不論是戲外的依里還是戲中的依里,我憑著不完整的訊息推敲猜測,怪物⋯是我嗎?

怪物⋯是誰呢?

由於得到第 76 屆坎城影展的酷兒棕櫚獎,被多數人認定是兩小有猜的同志電影,然而,《怪物》最大的呼籲正是擺脫先入為主的標籤啊。

於是,我更喜於找尋跳脫主流詮釋的心得,成為我看完《怪物》深刻體會「多面性」的補充教材。不是說出被灌輸的標準答案,不是為了不逆風的政治正確,而是讀出自己的真切直覺:可以憐憫這是兩個孩子探索性向的絕望、也可以認為老師才是湊真正喜歡之人、或者嘲恨現實是無可救藥的厭世、還是慨嘆每個人的那半怪物是人性。最重要的是,無懼發表真實的同時,也無法否認他人感受的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是枝裕和在最後以虛幻的開放式畫面作結,此舉定調全片色彩:事實只要經過人們,都能讀成不同版本的故事。

看著或為了不同感想爭論是非的人們、或非得定奪角色作為的對和錯、或絕對要理出電影結局的定論,這些汲汲找出怪物是誰的行徑,我感到失笑和厭煩。果然電影終究是現實的倒影,也確如我一開始所想,真正的怪物是――每個人都只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那面為事實,且不罷休。


既然我們都無法避免曾是怪物的一半,我們也永遠無法真正看見另一半,那麼,也許我終將以萬物為芻狗,畢竟,關於論斷,我怎麼會有資格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每天花生一件事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人們愛看電影,因為可以藉由電影讓生命經驗變成兩倍、甚至三倍。
2023/12/19
如果在你想結束地球遊戲殺了自己以前,能帶一個搞砸自己人生的人陪葬,那一個人,你會選誰?是害你破產的證券商、還是騙詐金錢的合夥人、或是乾脆讓離婚的伴侶來一起?這是你最恨誰的問題,想把過錯歸咎到誰身上,叩問到最後,其實只是「為什麼我人生會變這樣」的悲鳴。
Thumbnail
2023/12/19
如果在你想結束地球遊戲殺了自己以前,能帶一個搞砸自己人生的人陪葬,那一個人,你會選誰?是害你破產的證券商、還是騙詐金錢的合夥人、或是乾脆讓離婚的伴侶來一起?這是你最恨誰的問題,想把過錯歸咎到誰身上,叩問到最後,其實只是「為什麼我人生會變這樣」的悲鳴。
Thumbnail
2023/10/02
為什麼改編自未成年幼童被拐賣作性奴的真實營救事件《自由之聲》,本當是喚醒世人對國際社會陰暗面的關切,最後卻演變成政治意識的口水戰?略覽了一些資料,以下稍稍整理成懶人小包。 飾演本片主角的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演出備受爭議的《耶穌受難記》,並曾發表與 QAn
Thumbnail
2023/10/02
為什麼改編自未成年幼童被拐賣作性奴的真實營救事件《自由之聲》,本當是喚醒世人對國際社會陰暗面的關切,最後卻演變成政治意識的口水戰?略覽了一些資料,以下稍稍整理成懶人小包。 飾演本片主角的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演出備受爭議的《耶穌受難記》,並曾發表與 QAn
Thumbnail
2023/09/17
回顧本劇開端,「我也很想那樣:完成義務教育,高中畢業進大學,大學畢業出社會上班,像這樣走在被決定好的路上,到了某天,就會結婚組成家庭。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會自然來到。但只要抽身遠離一次,這些事就離自己越來越遠,遠到漸漸忘記這些事的存在。」道出多少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生命排程,又因為沒準時搭上列車而惶恐不安。
Thumbnail
2023/09/17
回顧本劇開端,「我也很想那樣:完成義務教育,高中畢業進大學,大學畢業出社會上班,像這樣走在被決定好的路上,到了某天,就會結婚組成家庭。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會自然來到。但只要抽身遠離一次,這些事就離自己越來越遠,遠到漸漸忘記這些事的存在。」道出多少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生命排程,又因為沒準時搭上列車而惶恐不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新作《怪物》再度入選坎城影展的正式競賽單元,並斬獲最佳劇本獎及酷兒金棕櫚獎,成為日本首獲酷兒金棕櫚獎的電影。本次的主創團隊大有來頭,編劇找來坂元裕二而配樂則是由坂本龍一操刀,演員部分,在《小偷家族》表現極為亮眼的安藤櫻本次出演母親一角,整部電影陣容堅強,就連飾演小孩的素人演員表現也不容小覷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新作《怪物》再度入選坎城影展的正式競賽單元,並斬獲最佳劇本獎及酷兒金棕櫚獎,成為日本首獲酷兒金棕櫚獎的電影。本次的主創團隊大有來頭,編劇找來坂元裕二而配樂則是由坂本龍一操刀,演員部分,在《小偷家族》表現極為亮眼的安藤櫻本次出演母親一角,整部電影陣容堅強,就連飾演小孩的素人演員表現也不容小覷
Thumbnail
看《怪物》的當下確實只感覺在看一部「以不同視角接近事實」的敘事,技巧非原創,這個寓言忠告也並不罕見。就這樣而已嗎?剛看完的我的確也只想到這樣。但我不想用「人間的誤解都是源自每個人只能看到事實的其中一面」就了結這部電影,太過俗氣、簡化和粗糙......
Thumbnail
看《怪物》的當下確實只感覺在看一部「以不同視角接近事實」的敘事,技巧非原創,這個寓言忠告也並不罕見。就這樣而已嗎?剛看完的我的確也只想到這樣。但我不想用「人間的誤解都是源自每個人只能看到事實的其中一面」就了結這部電影,太過俗氣、簡化和粗糙......
Thumbnail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Thumbnail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Thumbnail
總結來說,我認為《怪物》實不應該以單純的同志片角度去理解,透過多重視角的呈現,它成功囊括了無數當代社會議題,如單親家庭、校園霸凌、家庭暴力、男同志成長困境乃至於日本社會本身存在已久的文明病(偽善的禮貌、沙文主義、性別刻板印象、他人背後閒話等等),同時也在畫面與音樂的巧妙配合下,讓人毫無節制地墜入男孩
Thumbnail
總結來說,我認為《怪物》實不應該以單純的同志片角度去理解,透過多重視角的呈現,它成功囊括了無數當代社會議題,如單親家庭、校園霸凌、家庭暴力、男同志成長困境乃至於日本社會本身存在已久的文明病(偽善的禮貌、沙文主義、性別刻板印象、他人背後閒話等等),同時也在畫面與音樂的巧妙配合下,讓人毫無節制地墜入男孩
Thumbnail
《怪物》由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及坂本龍一配樂之電影《怪物》,可謂是超級夢幻連動,為坂本龍一的最後作品。《怪物》於坎城影展首映,並且奪得第七十六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以及酷兒棕梠獎。本篇文章為《怪物》有雷影評,提出作者對怪物觀影後的分析及思索。
Thumbnail
《怪物》由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及坂本龍一配樂之電影《怪物》,可謂是超級夢幻連動,為坂本龍一的最後作品。《怪物》於坎城影展首映,並且奪得第七十六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以及酷兒棕梠獎。本篇文章為《怪物》有雷影評,提出作者對怪物觀影後的分析及思索。
Thumbnail
說到是枝裕和,相信大家應該都對他不陌生吧,曾執導過《小偷家族》、《嬰兒轉運站》、《我的意外爸爸》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前陣子他執導在Netflix上架的《舞伎家的料理人》我也非常推,很溫馨很感動),而這次與鬼才編劇坂元裕二以及已故配樂大師坂本龍一攜手合作帶來最新的作品《怪物》,《怪物》不同以往《舞伎
Thumbnail
說到是枝裕和,相信大家應該都對他不陌生吧,曾執導過《小偷家族》、《嬰兒轉運站》、《我的意外爸爸》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前陣子他執導在Netflix上架的《舞伎家的料理人》我也非常推,很溫馨很感動),而這次與鬼才編劇坂元裕二以及已故配樂大師坂本龍一攜手合作帶來最新的作品《怪物》,《怪物》不同以往《舞伎
Thumbnail
《怪物》是日本第一部拿到酷兒金棕櫚的作品,卻被批評在性別與同志議題上不夠進步。本文就結局的不同詮釋,梳理本片與LGBT議題的關係。
Thumbnail
《怪物》是日本第一部拿到酷兒金棕櫚的作品,卻被批評在性別與同志議題上不夠進步。本文就結局的不同詮釋,梳理本片與LGBT議題的關係。
Thumbnail
《怪物》是是枝裕和最新的作品,除了紀念日本配樂大師阪本龍一外,整部電影用三種視角,一段故事,卻訴說了無盡對於自我、真相與認知上的差異性。 ✍️Ep.1【三段視角】 ✍️Ep.2【強強聯合的放逐感】 ✍️EP.3【何謂正常】
Thumbnail
《怪物》是是枝裕和最新的作品,除了紀念日本配樂大師阪本龍一外,整部電影用三種視角,一段故事,卻訴說了無盡對於自我、真相與認知上的差異性。 ✍️Ep.1【三段視角】 ✍️Ep.2【強強聯合的放逐感】 ✍️EP.3【何謂正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