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怪物》:轉世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自 2018 年《小偷家族》拿下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之後,日本當代名導是枝裕和轉而向外尋求突破,即使 2019 年的法語片《真實》以及 2022 年的韓國電影《嬰兒轉運站》整體表現維持一定水平,卻似乎也慢慢陷入了不進則退的創作瓶頸。

如今,2023 年《怪物》的突破,是以前所未有的三方跨界合作呈現: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不負眾望地一舉奪下坎城的最佳劇本獎。而這是自 1995 年是枝裕和生涯第一部長片《幻之光》之後,首度在自己作品中讓出編劇一職,借他人之筆,企圖在同個延伸面上碰撞出新火花,並持續將目光放置於親情、家庭、孩童等社會面向,透過宛若《下女的誘惑》的敘事手法,由三段劇情拼湊成真相的全貌,一層一層剝開表象深入核心,帶來比多部前作更強烈的衝擊力道。

因此,一齣好的故事,通常不在故事本身的獨特性,而是取決於故事如何述說,影像語言更是如此。

raw-image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好的作品,必須努力探索人與世界的複雜性,所以這一次,可謂是枝裕和與坂元裕二的精準融合,人性終究是可善可惡,沒有人真正鑄下大錯。《怪物》劇本反其道而行,將同一段故事拆解成三段劇情,循序藉由母親、老師與孩子本身的視角,挑戰我們對於善惡的既有標準,藉由加害者與受害者立場的變化,一再重塑「怪物」的輪廓 ── 

媽媽眼裡的怪物是學校師長,老師眼裡的怪物是家長和學生,孩子眼裡的怪物是整個社會和體制,而體制養成的,或許才是未來真正的怪物。

故事從照亮漆黑夜空的大樓火災揭開序幕,湊和媽媽早織站在陽台上一同眺望這場大火,此時湊沒頭沒腦冒出一個詭異問題:「人的腦袋被換成豬腦,還會是人嗎?」早織聽聞此事,按耐內心忐忑,四兩撥千金地帶過了這個問題,她並非那一類過度擔心孩子的母親,總是故作輕鬆地以亦師亦友的姿態走在湊身邊,然而,這個愈想愈令人不寒而慄的問題,也伴隨著市區陣陣黑煙,在人們心底延燒,甚至星火燎原般一發不可收拾。

raw-image

觀眾既是聽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人。坂元裕二意圖將我們拉入當事人的體內,親自體驗「片面真相」所造成的傷害,以及若自己是當局者的「理所當然」,於情於理走過相似的困惑、擔憂、氣憤、無力和絕望,亦足以理解謊言生成的原因。

早織眼裡的兒子忽然判若兩人,鬱鬱寡歡,陰晴不定,甚至時不時帶著髒汙和傷口回家,宛若一顆不定時炸彈,於是,在聽了湊吞吞吐吐的回答後,決定前往學校尋找答案。只見校長和老師們言行怪異,一再閃躲問題,無意深究事發前因後果,猶如殭屍般只剩道歉的功能,這對心急如焚的媽媽而言幾乎是提油救火;加上湊的行徑並未恢復常態,我們理所當然能體會身為單親家長的艱難處境。

raw-image

被冠上「對學生施暴」的保利老師,原來不過是一名初來乍到的熱血教師,無論校園霸凌、爭執衝突,總以熱忱和關愛對待班上學生,努力於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麥野早織衝來學校,當面提出老師不當管教的質疑時,他成為了那位盡心盡力卻得背負罵名的苦主,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同事不讓他解釋、為什麼學校不保護他──最重要的,為什麼麥野湊非得說謊不可?到電影的第二章節,我們也理所當然為保利老師感到憤恨不平。

順著這些視角,我們都浮現過好幾種關於「怪物」的猜忌,斷章取義的事實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結論,因此最後一塊拼圖更為重要,方能從客觀角度建構出真相的全貌。

raw-image

面對大人,孩子皆有自己的一套保護機制,尤其處理尚難理解的情感、欲望,一個人拚了命想找出標準答案。媽媽口中的指導、老師眼裡的教育,社會化的「大人」不自覺遵循著外界早已制定出的不成文規範,但那並非孩子追尋的出口,所以湊喃喃自語著,做不到像爸爸一樣,質疑為何被生下來,暗自認定得不到校長口中所有人都能得到的幸福。

最終才知道,豬腦從何而來,謊言為何而生,麥野湊和星川依里創造與世隔絕的秘密基地,隔絕外界的批判目光,美得別有洞天,美得充滿希望,就因這個世界有太多不能說出口之事,所以地板刮呀刮、樂器吹呀吹,儼然成為一種逃避;但,親情確實大到足以成為某些事情的阻力,對任何人皆是如此。回頭眺望自己的來時路,我們理所當然知曉這些難言之隱,而所謂大人的世界,不過是在遍體鱗傷之後得到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偏偏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不就是為了能被多愛一點?

無論被害與加害,核心的答案不出「愛」,愛一直以來都是雙面刃,在各種友情、愛情、親情、同志的標籤之下,人們忽略了情感的本質,忽略了無數種形式的情感之可能,並在情感生成前便已粗暴地為之分門別類,就連影評們對於《怪物》的闡釋也同等直觀。

raw-image

《午夜牛郎》曾有一句話:我們得到的一切,也就只是將我們送回童年。被壓抑的孩子最後長成失能的大人,我們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不斷見證這種「惡性循環」,透過坂元裕二之筆,終於直面了人性的矛盾面向。

原來轉世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但是枝裕和和坂元裕二仍力有未逮,還必須加上坂本龍一的音樂魔法。

剪不斷理還亂的部分,就交付坂本龍一吧,任音樂說話,藉旋律思考。片尾的〈Aqua〉收錄在 1999 年專輯《BTTB》Back To The Basic,意即「反璞歸真」,為其鋼琴獨奏專輯,當中的一部分留存了他珍貴的童年記憶,如今,放在《怪物》的末端,與劇情產生了強烈的呼應。

兩名男孩穿越風雨,走出泥濘,伴隨純淨澄澈的琴音,無怪乎是枝裕和視此曲為一首祝福的曲子,蘊藏無盡的疼惜。無論湊與伊里迎來了什麼樣的結局,無論逃過一劫或轉世重生,都會是一種祝福 ── 他們永遠保留現在的模樣。

全文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我們終於等到了。在諾蘭電影中螯伏多年的墨菲也終於等到了。他不只終於成為了電影海報上唯一露臉的主演,更是那令他魂牽夢縈的諾蘭電影的男主角──那位在超過 20 年前從廢棄的醫院中醒來、對著全世界觀眾大喊「Hello」的青澀少年,如今要讓我們再一次認識他──那個「他」,既是奧本海默,亦是席尼墨菲。
難走的崎嶇山路往往通向絕世美景,《芭比》不負我高度期待,觀影過程中驚嘆連連,從沒想過這個曾被寄予能帶給女孩們無限想像力之厚望,卻在當今社會被打為退步象徵、貼上「胸大無腦」及「物化女性」等標籤的玩偶,居然可以開展出飽含社會議題又從頭幽默到尾的顛覆性敘事。
每一次重溫《愛在黎明破曉時》,浪漫感逐漸稀釋,時間感持續放大。最終,我也分不清楚自己是在感嘆席琳與傑西的愛情不再如剛相識時的單純,或是在感嘆自己的老去與不再輕盈的心靈?想想,能夠跟著心愛的電影角色一起走過:青澀、理想、埋怨、妥協等不同階段的人生,不也是一種「詩意化的日常生活」表現嗎?
每一年的七月十五日,就像片刻般組成兩段人生以及一個愛情故事,拍出了少女情懷的可能,也磨盡了一名渣男的銳氣,兩人的相遇彷彿命運交叉點,漸漸帶領彼此變成更好的模樣。再也沒有一句肺腑之言比「我愛你,我只是不再喜歡你了」承載更深的情感重量,他們愛上彼此最美好的一面,也包容彼此最不堪的一面
我看了一部片,十年後,我和當年的作者一樣大了。我看了一部片,那個同一個作者變老了,變深沉或疲憊了。再過另一個十年,我和那個作者拍後來那部片的年紀或階段一樣了。……看電影,或說,愛電影,慢慢變得,一直重複這個過程。 你記得一切,因此你預見一切。電影都演過了。
至於我自己,跟十幾年前相比,看過更多新舊電影、對電影歷史也有較多了解,這令我更珍惜任何勇敢大膽的創意嘗試。就是那些精彩多樣的小火花、那些勇於試探不同道路的人,帶著整個產業不斷往前走,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比一成不變的安全牌還要珍貴。
今年,我們終於等到了。在諾蘭電影中螯伏多年的墨菲也終於等到了。他不只終於成為了電影海報上唯一露臉的主演,更是那令他魂牽夢縈的諾蘭電影的男主角──那位在超過 20 年前從廢棄的醫院中醒來、對著全世界觀眾大喊「Hello」的青澀少年,如今要讓我們再一次認識他──那個「他」,既是奧本海默,亦是席尼墨菲。
難走的崎嶇山路往往通向絕世美景,《芭比》不負我高度期待,觀影過程中驚嘆連連,從沒想過這個曾被寄予能帶給女孩們無限想像力之厚望,卻在當今社會被打為退步象徵、貼上「胸大無腦」及「物化女性」等標籤的玩偶,居然可以開展出飽含社會議題又從頭幽默到尾的顛覆性敘事。
每一次重溫《愛在黎明破曉時》,浪漫感逐漸稀釋,時間感持續放大。最終,我也分不清楚自己是在感嘆席琳與傑西的愛情不再如剛相識時的單純,或是在感嘆自己的老去與不再輕盈的心靈?想想,能夠跟著心愛的電影角色一起走過:青澀、理想、埋怨、妥協等不同階段的人生,不也是一種「詩意化的日常生活」表現嗎?
每一年的七月十五日,就像片刻般組成兩段人生以及一個愛情故事,拍出了少女情懷的可能,也磨盡了一名渣男的銳氣,兩人的相遇彷彿命運交叉點,漸漸帶領彼此變成更好的模樣。再也沒有一句肺腑之言比「我愛你,我只是不再喜歡你了」承載更深的情感重量,他們愛上彼此最美好的一面,也包容彼此最不堪的一面
我看了一部片,十年後,我和當年的作者一樣大了。我看了一部片,那個同一個作者變老了,變深沉或疲憊了。再過另一個十年,我和那個作者拍後來那部片的年紀或階段一樣了。……看電影,或說,愛電影,慢慢變得,一直重複這個過程。 你記得一切,因此你預見一切。電影都演過了。
至於我自己,跟十幾年前相比,看過更多新舊電影、對電影歷史也有較多了解,這令我更珍惜任何勇敢大膽的創意嘗試。就是那些精彩多樣的小火花、那些勇於試探不同道路的人,帶著整個產業不斷往前走,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比一成不變的安全牌還要珍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誰是怪物? 電影【怪物】的主軸,由三個視角闡述老師霸凌學生的事件,隨著角色視角的轉變,被隱藏的秘密逐漸揭露,真相最終也隨著劇末的狂風暴雨水落石出。導演是枝裕和借用少年之間的遊戲,向觀眾發出「誰是怪物?」的疑問,是疑似霸凌學生的保利老師?愛子心切的早織?看似無辜的少年-湊及依里?還是讓丈夫頂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歡迎來到2024年6月8日的每日電影小知識《怪物》是2023年由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的日本劇情片,由影后安藤櫻、永山瑛太、以及兩位童星黑川想矢及柊木陽太主演。電影描述在現代日本社會的重重框架下,身為人母、人師、以及身為與眾不同的孩子們艱難自處的故事,本片為76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怪物樵夫》是根據倉井眉介同名小說改編,由三池崇史執導,行動戲不多,以文戲(口水戲)為主,但整體故事仍算緊湊流暢,血腥度亦沒有辜負期待。然而,最後的劇情結尾和原著有很大出入,可能是為了迎合主演龜梨和也的女性粉絲的喜好。
Thumbnail
是枝裕和平穩細緻的鏡頭語言,依舊能顯現出坂元裕二對於角色情感細膩刻畫,也透過羅生門的敘事手法將故事疊出不同層次,層層挖掘。搭配上坂本龍一配樂,平和卻帶點抑鬱的琴聲成為電影重要基調,記憶尤新的是那一聲聲低沈的長號,代替我們將不敢傾訴的秘密宣洩出來。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誰是怪物? 電影【怪物】的主軸,由三個視角闡述老師霸凌學生的事件,隨著角色視角的轉變,被隱藏的秘密逐漸揭露,真相最終也隨著劇末的狂風暴雨水落石出。導演是枝裕和借用少年之間的遊戲,向觀眾發出「誰是怪物?」的疑問,是疑似霸凌學生的保利老師?愛子心切的早織?看似無辜的少年-湊及依里?還是讓丈夫頂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歡迎來到2024年6月8日的每日電影小知識《怪物》是2023年由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的日本劇情片,由影后安藤櫻、永山瑛太、以及兩位童星黑川想矢及柊木陽太主演。電影描述在現代日本社會的重重框架下,身為人母、人師、以及身為與眾不同的孩子們艱難自處的故事,本片為76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怪物樵夫》是根據倉井眉介同名小說改編,由三池崇史執導,行動戲不多,以文戲(口水戲)為主,但整體故事仍算緊湊流暢,血腥度亦沒有辜負期待。然而,最後的劇情結尾和原著有很大出入,可能是為了迎合主演龜梨和也的女性粉絲的喜好。
Thumbnail
是枝裕和平穩細緻的鏡頭語言,依舊能顯現出坂元裕二對於角色情感細膩刻畫,也透過羅生門的敘事手法將故事疊出不同層次,層層挖掘。搭配上坂本龍一配樂,平和卻帶點抑鬱的琴聲成為電影重要基調,記憶尤新的是那一聲聲低沈的長號,代替我們將不敢傾訴的秘密宣洩出來。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