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怪物》:轉世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自 2018 年《小偷家族》拿下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之後,日本當代名導是枝裕和轉而向外尋求突破,即使 2019 年的法語片《真實》以及 2022 年的韓國電影《嬰兒轉運站》整體表現維持一定水平,卻似乎也慢慢陷入了不進則退的創作瓶頸。

如今,2023 年《怪物》的突破,是以前所未有的三方跨界合作呈現: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不負眾望地一舉奪下坎城的最佳劇本獎。而這是自 1995 年是枝裕和生涯第一部長片《幻之光》之後,首度在自己作品中讓出編劇一職,借他人之筆,企圖在同個延伸面上碰撞出新火花,並持續將目光放置於親情、家庭、孩童等社會面向,透過宛若《下女的誘惑》的敘事手法,由三段劇情拼湊成真相的全貌,一層一層剝開表象深入核心,帶來比多部前作更強烈的衝擊力道。

因此,一齣好的故事,通常不在故事本身的獨特性,而是取決於故事如何述說,影像語言更是如此。

raw-image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好的作品,必須努力探索人與世界的複雜性,所以這一次,可謂是枝裕和與坂元裕二的精準融合,人性終究是可善可惡,沒有人真正鑄下大錯。《怪物》劇本反其道而行,將同一段故事拆解成三段劇情,循序藉由母親、老師與孩子本身的視角,挑戰我們對於善惡的既有標準,藉由加害者與受害者立場的變化,一再重塑「怪物」的輪廓 ── 

媽媽眼裡的怪物是學校師長,老師眼裡的怪物是家長和學生,孩子眼裡的怪物是整個社會和體制,而體制養成的,或許才是未來真正的怪物。

故事從照亮漆黑夜空的大樓火災揭開序幕,湊和媽媽早織站在陽台上一同眺望這場大火,此時湊沒頭沒腦冒出一個詭異問題:「人的腦袋被換成豬腦,還會是人嗎?」早織聽聞此事,按耐內心忐忑,四兩撥千金地帶過了這個問題,她並非那一類過度擔心孩子的母親,總是故作輕鬆地以亦師亦友的姿態走在湊身邊,然而,這個愈想愈令人不寒而慄的問題,也伴隨著市區陣陣黑煙,在人們心底延燒,甚至星火燎原般一發不可收拾。

raw-image

觀眾既是聽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人。坂元裕二意圖將我們拉入當事人的體內,親自體驗「片面真相」所造成的傷害,以及若自己是當局者的「理所當然」,於情於理走過相似的困惑、擔憂、氣憤、無力和絕望,亦足以理解謊言生成的原因。

早織眼裡的兒子忽然判若兩人,鬱鬱寡歡,陰晴不定,甚至時不時帶著髒汙和傷口回家,宛若一顆不定時炸彈,於是,在聽了湊吞吞吐吐的回答後,決定前往學校尋找答案。只見校長和老師們言行怪異,一再閃躲問題,無意深究事發前因後果,猶如殭屍般只剩道歉的功能,這對心急如焚的媽媽而言幾乎是提油救火;加上湊的行徑並未恢復常態,我們理所當然能體會身為單親家長的艱難處境。

raw-image

被冠上「對學生施暴」的保利老師,原來不過是一名初來乍到的熱血教師,無論校園霸凌、爭執衝突,總以熱忱和關愛對待班上學生,努力於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麥野早織衝來學校,當面提出老師不當管教的質疑時,他成為了那位盡心盡力卻得背負罵名的苦主,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同事不讓他解釋、為什麼學校不保護他──最重要的,為什麼麥野湊非得說謊不可?到電影的第二章節,我們也理所當然為保利老師感到憤恨不平。

順著這些視角,我們都浮現過好幾種關於「怪物」的猜忌,斷章取義的事實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結論,因此最後一塊拼圖更為重要,方能從客觀角度建構出真相的全貌。

raw-image

面對大人,孩子皆有自己的一套保護機制,尤其處理尚難理解的情感、欲望,一個人拚了命想找出標準答案。媽媽口中的指導、老師眼裡的教育,社會化的「大人」不自覺遵循著外界早已制定出的不成文規範,但那並非孩子追尋的出口,所以湊喃喃自語著,做不到像爸爸一樣,質疑為何被生下來,暗自認定得不到校長口中所有人都能得到的幸福。

最終才知道,豬腦從何而來,謊言為何而生,麥野湊和星川依里創造與世隔絕的秘密基地,隔絕外界的批判目光,美得別有洞天,美得充滿希望,就因這個世界有太多不能說出口之事,所以地板刮呀刮、樂器吹呀吹,儼然成為一種逃避;但,親情確實大到足以成為某些事情的阻力,對任何人皆是如此。回頭眺望自己的來時路,我們理所當然知曉這些難言之隱,而所謂大人的世界,不過是在遍體鱗傷之後得到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偏偏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不就是為了能被多愛一點?

無論被害與加害,核心的答案不出「愛」,愛一直以來都是雙面刃,在各種友情、愛情、親情、同志的標籤之下,人們忽略了情感的本質,忽略了無數種形式的情感之可能,並在情感生成前便已粗暴地為之分門別類,就連影評們對於《怪物》的闡釋也同等直觀。

raw-image

《午夜牛郎》曾有一句話:我們得到的一切,也就只是將我們送回童年。被壓抑的孩子最後長成失能的大人,我們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不斷見證這種「惡性循環」,透過坂元裕二之筆,終於直面了人性的矛盾面向。

原來轉世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但是枝裕和和坂元裕二仍力有未逮,還必須加上坂本龍一的音樂魔法。

剪不斷理還亂的部分,就交付坂本龍一吧,任音樂說話,藉旋律思考。片尾的〈Aqua〉收錄在 1999 年專輯《BTTB》Back To The Basic,意即「反璞歸真」,為其鋼琴獨奏專輯,當中的一部分留存了他珍貴的童年記憶,如今,放在《怪物》的末端,與劇情產生了強烈的呼應。

兩名男孩穿越風雨,走出泥濘,伴隨純淨澄澈的琴音,無怪乎是枝裕和視此曲為一首祝福的曲子,蘊藏無盡的疼惜。無論湊與伊里迎來了什麼樣的結局,無論逃過一劫或轉世重生,都會是一種祝福 ── 他們永遠保留現在的模樣。

全文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5.2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新作《怪物》再度入選坎城影展的正式競賽單元,並斬獲最佳劇本獎及酷兒金棕櫚獎,成為日本首獲酷兒金棕櫚獎的電影。本次的主創團隊大有來頭,編劇找來坂元裕二而配樂則是由坂本龍一操刀,演員部分,在《小偷家族》表現極為亮眼的安藤櫻本次出演母親一角,整部電影陣容堅強,就連飾演小孩的素人演員表現也不容小覷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新作《怪物》再度入選坎城影展的正式競賽單元,並斬獲最佳劇本獎及酷兒金棕櫚獎,成為日本首獲酷兒金棕櫚獎的電影。本次的主創團隊大有來頭,編劇找來坂元裕二而配樂則是由坂本龍一操刀,演員部分,在《小偷家族》表現極為亮眼的安藤櫻本次出演母親一角,整部電影陣容堅強,就連飾演小孩的素人演員表現也不容小覷
Thumbnail
好看! 其實《怪物》獲得今屆康城影展酷兒金棕櫚獎是不是最大的劇透?www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好看! 其實《怪物》獲得今屆康城影展酷兒金棕櫚獎是不是最大的劇透?www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這一套我是6 月未去看的,但不論過去一個月,還是過去四個月都處在抑鬱問題重現的邊緣,為了控制情況只好拖延只今天才寫。看的時候是因為編劇是坂元裕二,以及配樂是坂本龍一先生。再加上朋友力推,這一套成為了我的是枝裕和初體驗。
Thumbnail
這一套我是6 月未去看的,但不論過去一個月,還是過去四個月都處在抑鬱問題重現的邊緣,為了控制情況只好拖延只今天才寫。看的時候是因為編劇是坂元裕二,以及配樂是坂本龍一先生。再加上朋友力推,這一套成為了我的是枝裕和初體驗。
Thumbnail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Thumbnail
若論是枝裕和以往的風格,或許會覺得他「太溫柔」,柔化了許多人性的自私與自利,因其透過電影質問的往往是體制,而非價值觀,時常將真正殘忍的衝突藏在世界背後,目光放在各個不起眼的社會角落,關注人與傷痛共存的狀態,緩緩影響觀眾心中擺盪的道德天秤。
Thumbnail
說到是枝裕和,相信大家應該都對他不陌生吧,曾執導過《小偷家族》、《嬰兒轉運站》、《我的意外爸爸》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前陣子他執導在Netflix上架的《舞伎家的料理人》我也非常推,很溫馨很感動),而這次與鬼才編劇坂元裕二以及已故配樂大師坂本龍一攜手合作帶來最新的作品《怪物》,《怪物》不同以往《舞伎
Thumbnail
說到是枝裕和,相信大家應該都對他不陌生吧,曾執導過《小偷家族》、《嬰兒轉運站》、《我的意外爸爸》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前陣子他執導在Netflix上架的《舞伎家的料理人》我也非常推,很溫馨很感動),而這次與鬼才編劇坂元裕二以及已故配樂大師坂本龍一攜手合作帶來最新的作品《怪物》,《怪物》不同以往《舞伎
Thumbnail
《怪物》是是枝裕和最新的作品,除了紀念日本配樂大師阪本龍一外,整部電影用三種視角,一段故事,卻訴說了無盡對於自我、真相與認知上的差異性。 ✍️Ep.1【三段視角】 ✍️Ep.2【強強聯合的放逐感】 ✍️EP.3【何謂正常】
Thumbnail
《怪物》是是枝裕和最新的作品,除了紀念日本配樂大師阪本龍一外,整部電影用三種視角,一段故事,卻訴說了無盡對於自我、真相與認知上的差異性。 ✍️Ep.1【三段視角】 ✍️Ep.2【強強聯合的放逐感】 ✍️EP.3【何謂正常】
Thumbnail
看是枝裕和的《怪物》之前,我有點忐忑!看膩了他說的那些關於血緣與沒有血緣之間的親疏遠近,很怕又是一部那樣相仿雷同的情感著墨。《怪物》用了不同視角在觀看同一段時程裡,一個母親和一間學校以及兒子與同學之間所發生的事。這是是枝裕和第一次與其他編劇合作,拍出不同於他所關注的那些,但又相同幾近輕描淡寫的方式,
Thumbnail
看是枝裕和的《怪物》之前,我有點忐忑!看膩了他說的那些關於血緣與沒有血緣之間的親疏遠近,很怕又是一部那樣相仿雷同的情感著墨。《怪物》用了不同視角在觀看同一段時程裡,一個母親和一間學校以及兒子與同學之間所發生的事。這是是枝裕和第一次與其他編劇合作,拍出不同於他所關注的那些,但又相同幾近輕描淡寫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