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 人物誌 @Bao|晨型人遠端工作者,從海量新聞中掏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次 Matters【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邀請的馬特市市民 @爆玩鏈遊——簡稱 Bao(爆),本身除了經營同名 YouTube 頻道「爆玩鏈遊」,也是早報「鏈習生幣圈新聞」的主筆。

以下是主持人 @閱讀筆耕 兼紀錄員的文字速記,讓我們重溫一下是次語音活動的精華。


■ 開場自我介紹

若只能用上三個標籤,住持人想使用 #區塊鏈遊戲YTr、#鏈習生日報主筆、#晨型人、#遠端工作者、#護理系 等幾個關鍵字來標記 Bao。


■ Bao 的心路歷程訪談

1. 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寫作?

如果學校作文課和「撰寫 YouTube 影片稿」不算的話,正式開始接觸寫作的資歷大約是 1.5 年,和許多 Matters 耕耘已久的前輩相比,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閱讀筆耕 🙋 回應: 寫影片搞不算是寫作嗎?

當時主要是幫忙一位動漫 YouTuber 搜集影片稿的素材,欠缺把這些材料用邏輯脈絡「組織」起來的磨練,不敢稱之為寫作(創作)。
 

2. 所以是轉行?想知道你是怎樣準備的?by @觀察者 Denken

覺得很大一部分是靠運氣!

此前在學校的護理工作有蠻多「餘裕時間」可以思考未來想做什麼,接觸到「Yale Chen」頻道上的影片,對於斜槓經營、遠端工作、被動收入等議題非常憧憬。於是就大量投遞各種工作機會⋯⋯。

@閱讀筆耕 🙋 回應:我看到你抱持著一種開放的態度,不對自己設限⋯⋯最攸關的應該是那份協助動漫 YouTuber 寫稿的兼職,這剛好成為你的下一份工作的墊腳石(編按:鏈習生創辦人也是 YouTuber 起家),你為你自己埋下了觸發好運的契機!


3. 關於「鏈習生幣圈新聞」,和其他競品比起來有何特色?

第一,07:30 最早發刊。

與其他競品時間錯開,例如「吳說區塊鏈」是晚報形式,而「幣安新聞」則是上午 10 點左右發布。

第二,每則新聞的「濃淡力道」有別。

會針對前 3 則焦點新聞給予較強的著墨,也就是「除了新聞事件本身,你還需要知道什麼內容」的做法,例如搭配推特上大 V 用戶的觀點;第 4~6 則新聞僅給予勾勒,三行以內描述完成。

@閱讀筆耕 🙋 回應:我發現每日「推特大 V 觀點」這一區蠻靈活的,有時候可以搭配當天焦點新聞做響應,有時候也可以獨立自成一格,收錄和當天新聞沒直接關聯的發言,例如投資策略、態度養成之類的。

第三,近期「爆擊機會」蒐集(空投、Free Mint⋯⋯)。
 

4. 哇嗚!07:30 發刊,可以請問你幾點起床,以及相關前置作業嗎?

每天 05:00 起床,起床後會做一些「好像不是那麼勵志」的提振精神撇步:

  • 早操(失敗收場)
  • 馬上先檢查一下手機(編按:藍光會破壞睡眠,對大腦是最直接的刺激)。
  • 使用電腦升降台「站著」寫稿。
  • 無糖飲食,像是嚼無糖口香糖(編按:吃太多醣類,食物分解出的葡萄糖越多、血糖值就越高,高血糖會讓人感到昏昏欲睡)。
     

5. 幣圈新聞海量多,你是如何篩選這些資訊,決定「出菜」次序?

第一層篩選是「挑選新聞時力求屏除個人主觀偏好」。借助平台的演算法功能,捕捉市場上多數人在意的消息,是比較客觀的:

  • PANews、Followin 反映「華人用戶」關注的熱門消息。
  • Sanbase 反映「英文用戶」關注的熱門消息。
  • 推特的 #hashtag(需要訓練演算法一段時間)。

第二層篩選是「價格為先,價值為後」。我們想像開啟這份刊物的主要受眾是一群關心「加密貨幣買賣掙錢」的用戶,從這樣的角度來看,與幣價相關的新聞(例如近期比特幣站上 3 萬美元大關)應該是他們最在意的,所以給予 T1 的位階。

至於 T2、T3 同樣是焦點新聞,我們收錄的是「對整個加密貨幣產業」有重大影響的消息。
 

6. 熱愛「區塊鏈遊戲」賽道的原因?對這個產業的看法

原先就很喜歡玩傳統遊戲大廠的遊戲;除了玩遊戲,也喜歡觀察這些巨頭做了哪些舉措,分析他們的這麼做的原因——進入幣圈後,很自然地就率先被「區塊鏈遊戲」所吸引。

個人淺見,這個賽道會繼續發展,不過 N 年後當「無縫落地應用」植入這些遊戲裡面,多數人在玩一款遊戲時,可能就不會特別在意(甚至感受不到)一款遊戲是所謂的「區塊鏈遊戲」了。

Game 與開發 Game 的技術長存,但 Fi(Finance)的部分——代幣與金融——會不會延續,個人持中立保留態度。
 

7. 分享一下「在家工作」的自我時間管理?

曾經探索各種「自律」的方法,例如冥想、番茄鐘、排的很緊密的時間表⋯⋯但都失敗了,導致心裡有些沮喪⋯⋯某天突然想通了,不如大方承認自己的分心,自己做不到「自律」這件事,該休憩的時候就放寬心充分回血。

小技巧一:關於環境空間的打造,一個讓你可以切換 On/Off 模式的場域,覺得至關重要(稍後 Bao 還會聊到他投資了哪些硬體在他的「辦公室」)。

小技巧二:把工作拆成比較小的單位元,例如一篇 2000 字以上的文章拆成幾個小 part 來執行,而且為每個 part 制定具體的工作時數。

@閱讀筆耕 🙋 回應:對於「具體工作時數」心有戚戚焉,此前我常常會在內心告訴自己說「今天」要完成某個長文,可能是因為這個「今天」太飄渺了,很容易變成拖延症(先看完幾集 Netflix 再說,反正我「今天」睡前會搞定這篇文章)⋯⋯。

發現訂下「具體工作時數」是很有用處的,限定只有幾個小時可以推進這篇文章,超時就強迫收工了,這種感覺就好像考試有時間限制,和時間賽跑下,短時聚焦自己的專注力。


■ 同場加映:在家工作有四寶,Bao 的「辦公室」硬體設備投資不手軟

  1. 升降桌:讓自己切換成「站姿」寫稿,也活絡血液循環。
  2. 電腦支架:確保視線和電腦螢幕「平行」。
  3. 曲面螢幕:收頸部左右擺動、眼球左右運動之效。
  4. 人體工學椅:坐姿要有「骨盆站在椅墊上」的感覺,避免駝背。
raw-image



avatar-img
23.2K會員
731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一群人瘋迷因幣的社群,說不準哪一天也會「轉念」做出令人驚艷的實體行動,我們期待著這個加密貨幣界最大的迷因幣社群,繼續開創新的篇章。
Cosmos 生態系第一條啟用「鏈間安全」的區塊鏈 Neutron 上線,其原生代幣 $NTRN 究竟該如何領取?
每年 5 月是台灣的報稅季,愈來愈多幣圈人開始關注虛擬貨幣繳稅的議題。本文參考現有能夠查詢到的資訊,並向財政部稅務人員/會計師諮詢,探討有關個人虛擬貨幣繳稅的相關規定。
本文將以 Gitcoin Grants Beta Round 瀏覽體驗作為展開,帶領讀者進入四個「氣候解決方案」項下的熱門項目。
本文介紹了比特幣 NFT 及其運作原理,並探討了其特點和與以太坊 NFT 的區別,接下來也列舉了一些比特幣 NFT 的熱門項目⋯⋯。
⋯⋯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 Web3.0,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能夠重塑我們社會運作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一群人瘋迷因幣的社群,說不準哪一天也會「轉念」做出令人驚艷的實體行動,我們期待著這個加密貨幣界最大的迷因幣社群,繼續開創新的篇章。
Cosmos 生態系第一條啟用「鏈間安全」的區塊鏈 Neutron 上線,其原生代幣 $NTRN 究竟該如何領取?
每年 5 月是台灣的報稅季,愈來愈多幣圈人開始關注虛擬貨幣繳稅的議題。本文參考現有能夠查詢到的資訊,並向財政部稅務人員/會計師諮詢,探討有關個人虛擬貨幣繳稅的相關規定。
本文將以 Gitcoin Grants Beta Round 瀏覽體驗作為展開,帶領讀者進入四個「氣候解決方案」項下的熱門項目。
本文介紹了比特幣 NFT 及其運作原理,並探討了其特點和與以太坊 NFT 的區別,接下來也列舉了一些比特幣 NFT 的熱門項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在台灣旅遊與市場觀察的經驗,從首爾的旅遊心得到市場風格的變化,以及對任天堂和輝達(NVIDIA)未來發展的展望。了解最新的投資策略和市場動向,幫助投資者在動盪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平台寫作倖存手札》既是自我記述,也是寫作工具書,而且是坊間相當少見、以「寫作平台」角度為出發點所寫的書。 本書中,我將從觀察、經驗、心態三個角度分列出總共十八個題目,與各位聊聊在寫作平台的生存法則。
Thumbnail
Threads 的出現改變了創作者的生態,創作者不再只需要攝影器材、佈景和收音,而是重回「內容本質」,只要有好點子和好內容,就能吸引極大的關注。本文探討瞭如何開始數位寫作,關鍵訣竅和心態建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本咚簡述了自己對於人生夢想的思考與感悟。從對於成長期的慾望壓抑到社會之後對斜槓人生的追求,對於各種夢想的嘗試和反思。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對大家提出一些啟發和思考。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近日參加了方格子創作者尾牙,與許多網友見了面、也與不少創作者交流。聊的主題很多,其中一個最有感的是:到底文章寫完後給誰?流量可以怎麼經營? 因為職業是新創線記者的關係,忍不住拿創業家與創作者比較一下:其實二者的本質很接近,創作如了把文張當產品來經營呢?
Thumbnail
一、成為財經創作者的動機 大約在 2021 年中我創立了「摩股史塔克」這個臉書粉專,算是正式踏入投資類的自媒體行列。而在這之前,其實我的知識也大多來自課本上的基礎經濟學,對於「投資」所理解的不比其他人多。 由於希望透過投資賺取額外的收入,加上對投資理財產生興趣,我開始大量閱讀資料,並在學習完之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在台灣旅遊與市場觀察的經驗,從首爾的旅遊心得到市場風格的變化,以及對任天堂和輝達(NVIDIA)未來發展的展望。了解最新的投資策略和市場動向,幫助投資者在動盪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平台寫作倖存手札》既是自我記述,也是寫作工具書,而且是坊間相當少見、以「寫作平台」角度為出發點所寫的書。 本書中,我將從觀察、經驗、心態三個角度分列出總共十八個題目,與各位聊聊在寫作平台的生存法則。
Thumbnail
Threads 的出現改變了創作者的生態,創作者不再只需要攝影器材、佈景和收音,而是重回「內容本質」,只要有好點子和好內容,就能吸引極大的關注。本文探討瞭如何開始數位寫作,關鍵訣竅和心態建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本咚簡述了自己對於人生夢想的思考與感悟。從對於成長期的慾望壓抑到社會之後對斜槓人生的追求,對於各種夢想的嘗試和反思。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對大家提出一些啟發和思考。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近日參加了方格子創作者尾牙,與許多網友見了面、也與不少創作者交流。聊的主題很多,其中一個最有感的是:到底文章寫完後給誰?流量可以怎麼經營? 因為職業是新創線記者的關係,忍不住拿創業家與創作者比較一下:其實二者的本質很接近,創作如了把文張當產品來經營呢?
Thumbnail
一、成為財經創作者的動機 大約在 2021 年中我創立了「摩股史塔克」這個臉書粉專,算是正式踏入投資類的自媒體行列。而在這之前,其實我的知識也大多來自課本上的基礎經濟學,對於「投資」所理解的不比其他人多。 由於希望透過投資賺取額外的收入,加上對投資理財產生興趣,我開始大量閱讀資料,並在學習完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