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雨,好?還是不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灣每年夏天最需要的雨水,要靠颱風帶來,但差不多有七年沒有直撲台灣、帶來足夠雨水的颱風了。沒有強風來吹倒植株雖是可喜的一件事,但沒有雨水來滋潤整個農場,也是令人煩惱的一件事,因為土壤又乾又硬,植物都快渴死了,光靠人工澆水根本只是杯水車薪。

雖然大雨會成災,但乾旱也能釀大災,之前看新聞說,台灣西部因為乾旱無法種稻,稻農一年一次的收入就這樣沒了,真無法想像那對財務的殺傷力該有多大。

每年夏天的乾旱和炎熱,確實對作物的損傷很大。這幾個月來,我們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在人工澆水上,要不然幼小的植株和需水的植株無法存活。大把的時間花在澆水上,其他農事就會被忽略,尤其是砍草的工作。我們的農場永遠雜草叢生,有些區域的草很長,走過去都會有點害怕裡面藏了蛇。但農事永遠忙不完,砍草的工作就不斷被排到後面。還好現在15歲和14歲的兩個男孩,也能幫忙砍些草,幫了不少忙。

這兩天,未登陸卻帶來大量雨水的颱風,讓我們鬆了一口氣,整個農場上的作物都非常開心,水一次喝個夠,人也可以暫時不用把時間花在澆水上。

老三一向點子多,每次大雨把池子灌滿,他就想划船。三年前就有記錄他跟弟弟划船的影片和照片,三年後,還是在划船,但兄弟倆明顯長大了!


看著孩子開心在玩,心情也輕鬆開心起來。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蓋了一間農舍
1.0K會員
346內容數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我蓋了一間農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假如你有一個很有錢的父親,他對你說:『你只管專心務農,認真學你該學的,努力做你該做的,完全不用管最後有多少收成、農產品怎麼賣、賣不賣得掉……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供應你一切的需要,你只管放手去做,什麼都不用擔心,我是你的靠山。』」上面是先生幾個月前跟我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2025/04/27
「假如你有一個很有錢的父親,他對你說:『你只管專心務農,認真學你該學的,努力做你該做的,完全不用管最後有多少收成、農產品怎麼賣、賣不賣得掉……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供應你一切的需要,你只管放手去做,什麼都不用擔心,我是你的靠山。』」上面是先生幾個月前跟我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2025/04/14
前幾天突然心有所感,想要讀讀陶淵明寫的「五柳先生傳」。先上網找原文,再看看翻譯。翻譯有好幾個版本,大同小異。後來我拿出家裡的一本「古文觀止」,發現裡面也收錄了這篇文章,就仔細讀了一下翻譯,覺得譯得不錯。但過去從事翻譯二十餘年,喜歡潤飾文字的職業病改不掉,就順手改幾個字,弄一個自己喜歡的翻譯版本出
Thumbnail
2025/04/14
前幾天突然心有所感,想要讀讀陶淵明寫的「五柳先生傳」。先上網找原文,再看看翻譯。翻譯有好幾個版本,大同小異。後來我拿出家裡的一本「古文觀止」,發現裡面也收錄了這篇文章,就仔細讀了一下翻譯,覺得譯得不錯。但過去從事翻譯二十餘年,喜歡潤飾文字的職業病改不掉,就順手改幾個字,弄一個自己喜歡的翻譯版本出
Thumbnail
2025/04/05
以下是台東縣長濱鄉居民所擬的「長濱鄉反對東成陸域風力發電計畫」連署書,懇請大家一同聲援,阻止廠商違背居民意願,在東海岸設置會破壞生態、破壞景觀、危害動物鳥類、影響居民健康的風力發電機。台東海岸線這最後一塊淨土,需要所有的台灣人一起來守護。
2025/04/05
以下是台東縣長濱鄉居民所擬的「長濱鄉反對東成陸域風力發電計畫」連署書,懇請大家一同聲援,阻止廠商違背居民意願,在東海岸設置會破壞生態、破壞景觀、危害動物鳥類、影響居民健康的風力發電機。台東海岸線這最後一塊淨土,需要所有的台灣人一起來守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年夏天,台灣西部或山區好像下了很多雨,但台東海岸線這邊乾旱極了,農場的作物快要渴死。我每天早晚耗費很多時間在澆水,其他農事幾乎停擺。想做的農事做不了,真的是澆水澆到快哭了。在崩潰的邊緣,我懇求先生想辦法幫我安裝一些灑水器。16歲的老三很能幹,爸爸把這項工作交給他,他很快就幫我做好了。
Thumbnail
今年夏天,台灣西部或山區好像下了很多雨,但台東海岸線這邊乾旱極了,農場的作物快要渴死。我每天早晚耗費很多時間在澆水,其他農事幾乎停擺。想做的農事做不了,真的是澆水澆到快哭了。在崩潰的邊緣,我懇求先生想辦法幫我安裝一些灑水器。16歲的老三很能幹,爸爸把這項工作交給他,他很快就幫我做好了。
Thumbnail
想說之前 5 月份 , 曾文水庫即時水情才 6 %左右 , 都乾到快見底了! 然後就開始禱告下雨 , 結果 5 , 6 月梅雨季 真的" 沒 "雨! 7 , 8 月 颱風季倒是像超強的梅雨季 , 雨水就這樣一直倒下來!! 是解了水庫的渴 , 卻成了災民的苦!! 這一定是 " 人禍 "
Thumbnail
想說之前 5 月份 , 曾文水庫即時水情才 6 %左右 , 都乾到快見底了! 然後就開始禱告下雨 , 結果 5 , 6 月梅雨季 真的" 沒 "雨! 7 , 8 月 颱風季倒是像超強的梅雨季 , 雨水就這樣一直倒下來!! 是解了水庫的渴 , 卻成了災民的苦!! 這一定是 " 人禍 "
Thumbnail
台灣每年夏天最需要的雨水,要靠颱風帶來,但差不多有七年沒有直撲台灣、帶來足夠雨水的颱風了。沒有強風來吹倒植株雖是可喜的一件事,但沒有雨水來滋潤整個農場,也是令人煩惱的一件事,因為土壤又乾又硬,植物都快渴死了,光靠人工澆水根本只是杯水車薪。雖然大雨會成災,但乾旱也能釀大災,之前看新聞說,台灣西部因
Thumbnail
台灣每年夏天最需要的雨水,要靠颱風帶來,但差不多有七年沒有直撲台灣、帶來足夠雨水的颱風了。沒有強風來吹倒植株雖是可喜的一件事,但沒有雨水來滋潤整個農場,也是令人煩惱的一件事,因為土壤又乾又硬,植物都快渴死了,光靠人工澆水根本只是杯水車薪。雖然大雨會成災,但乾旱也能釀大災,之前看新聞說,台灣西部因
Thumbnail
  這週的天氣,早上是晴朗的大太陽,孩子在廣場上開心遊戲的天氣;下午則是天色變陰暗,預告著雨水的到來。這天孩子們在看書時,開始滴滴答答下起了滂沱大雨,在窗邊的孩子發現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便開始討論了起來。 昱全:「哇!下雨了!」   苡昕:「下得好大喔!」 軒穜:「這樣水庫會有更多水~」 幼兒
Thumbnail
  這週的天氣,早上是晴朗的大太陽,孩子在廣場上開心遊戲的天氣;下午則是天色變陰暗,預告著雨水的到來。這天孩子們在看書時,開始滴滴答答下起了滂沱大雨,在窗邊的孩子發現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便開始討論了起來。 昱全:「哇!下雨了!」   苡昕:「下得好大喔!」 軒穜:「這樣水庫會有更多水~」 幼兒
Thumbnail
上個月忙到焦頭爛額 忘了已經進入到七月 整理資料時才發現 好幾份資料的抬頭月份都還停留在六月底的日期 等下周進公司時再處理吧 既然還在週末 就繼續讓心情保持輕鬆 煩心的事先拋開吧 遲到的梅雨 也在上週四後 跟呆丸說明年見 不過連續約兩週的雨 為寶島解渴的同時 卻也超出能負荷的承受量 一來是土地過度開
Thumbnail
上個月忙到焦頭爛額 忘了已經進入到七月 整理資料時才發現 好幾份資料的抬頭月份都還停留在六月底的日期 等下周進公司時再處理吧 既然還在週末 就繼續讓心情保持輕鬆 煩心的事先拋開吧 遲到的梅雨 也在上週四後 跟呆丸說明年見 不過連續約兩週的雨 為寶島解渴的同時 卻也超出能負荷的承受量 一來是土地過度開
Thumbnail
會不會是今年的梅雨鋒面真的忘了台灣 還是跑去哪玩了 這幾天看氣象新聞 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內門破40度了 這真的是個嚴重的警訊 全台灣幾乎都在35度以上 水庫也都告急 除了北部外 中南部水庫都已見底 雖然各地方政府有個別的因應作為 可也不是長久之計 甚至會不會造成傷害呢(鑿井抽水)  夏天的暴力藍 在
Thumbnail
會不會是今年的梅雨鋒面真的忘了台灣 還是跑去哪玩了 這幾天看氣象新聞 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內門破40度了 這真的是個嚴重的警訊 全台灣幾乎都在35度以上 水庫也都告急 除了北部外 中南部水庫都已見底 雖然各地方政府有個別的因應作為 可也不是長久之計 甚至會不會造成傷害呢(鑿井抽水)  夏天的暴力藍 在
Thumbnail
一般說來,陽光普照的晴天,美麗舒適、讓人心情愉快,想出門踏青或辦事,都非常便利。反之,下雨天就實在不方便,尤其以前住在台北時,出門大多是騎腳踏車或走路,下雨天出門在外,不但腳上的鞋子容易打溼,身上也可能被飛馳而過的車子濺溼。
Thumbnail
一般說來,陽光普照的晴天,美麗舒適、讓人心情愉快,想出門踏青或辦事,都非常便利。反之,下雨天就實在不方便,尤其以前住在台北時,出門大多是騎腳踏車或走路,下雨天出門在外,不但腳上的鞋子容易打溼,身上也可能被飛馳而過的車子濺溼。
Thumbnail
今年沒有颱風侵台,雨水很少,少了夏天最主要的雨水來源,乾旱情況嚴重,不但作物成長緩慢,連雜草的根部都枯黃,彷彿噴了除草劑,實在可怕。乾旱致災,農人是最能體會的,因為作物每天都會告訴你,它快渴死了。就算有澆水,還是遠遠比不上一場大雨所帶來的滋潤。
Thumbnail
今年沒有颱風侵台,雨水很少,少了夏天最主要的雨水來源,乾旱情況嚴重,不但作物成長緩慢,連雜草的根部都枯黃,彷彿噴了除草劑,實在可怕。乾旱致災,農人是最能體會的,因為作物每天都會告訴你,它快渴死了。就算有澆水,還是遠遠比不上一場大雨所帶來的滋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