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濃霧、外星人──記於米蘭‧昆德拉於2023七月逝世之後 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1929 - 2023) 在 94 歲這年逝於巴黎。他出生於 Moravia 地區的 Brno ,二十五歲前受音樂吸引更勝文學。 1968年,由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黨書記 Alexander Dubček 默許的布拉格之春持續數月後,華沙公約諸國軍隊的坦克浩浩蕩蕩開進布拉格,而後開始了政治迫害與更嚴格的思想審查,昆德拉也在 1975 年流亡法國,從此再未搬回捷克。搬到法國初期他仍用捷克文寫作,後來慢慢地改成用法文書寫,還會校對以前法國譯者對他的捷克文作品的翻譯並發牢騷。在 1986 年初版、 2000 年新版的《小說的藝術》第五篇「七十三個詞」,昆德拉對「捷克斯洛伐克 Tchecoslovaquie」的說明是:

我在小說裡從不用「捷克斯洛伐克」這個詞,雖然小說情節通常發生在那裡。但是這個組合詞太年輕了(誕生於一九一八年),沒有在時間裡扎根,沒有美感,這個組合詞也洩漏了它命名對象的特性:組合的,並且太過年輕(未經過時間考驗)。儘管我們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這麼不堅固的字詞上建立一個國家,但我們無法在其上建立一部小說。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用波希米亞這個老詞來指稱我小說人物的家鄉。從政治地理學的觀點看來,這樣的作法並不精確,但從詩的觀點來說,這是唯一可能的命名。

  我手邊兩本中譯的《小說的藝術》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屬於 2004 年皇冠叢書出版的米蘭‧昆德拉全集的一部分,譯者是尉遲秀 (1968- ),他是法文譯者。另外還有大塊文化在 2002 年出版、原著成書於 1976 年的《過於喧囂的孤獨》,作者是赫拉巴爾 Bohumil Hrabal (1914-1997),譯者是中國的楊樂雲 (1919-2009) ,這就是直接從捷克文翻譯成中文的譯本了。《過於喧囂的孤獨》是2006年台中女中編輯社學妹在我高中畢業時送的禮物,那個時候我怎麼也預料不到2016年我會作為台灣科技廠的業務被外派到捷克布拉格。

2.

  「我第一次到紐約市,就是我搬進紐約市的那一天。」這句話我不否認聽起來有點耍酷,但也是半分不假的事實陳述。紐約市又不是我離開台灣後第一個不能試水溫的居住地點,只是它威名遠播,讓人心生畏懼,以為非要三頭六臂才能安居於內。真的要說難以適應,應該要算2016年一月,我帶著兩個三十吋的行李箱飛進布拉格時連遮住腳背的鞋子也沒有,還得在冰天雪地之中衝進飯店旁邊的商場隨便買雙厚靴子不然腳就要凍傷的那種狀況吧。

  我將這個從熱帶走進溫帶的經驗放在申請美國碩士班的Personal Statement的第一句, " From Taiwan's balmy 60-degree winter I walked into Prague’s snowfield, barely wrapped up because of the short notice I received for my new assignment in January 2016. " 任何精巧的對比都比不上簡單粗暴,連嬰兒都能直接理解的冷與熱、光與闇、內與外、輕與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個台灣慣用的中文譯名其實不太精確,乍看之下,像是把某個「不能承受之輕」放進了「生命中」,而這個包含著「不能承受之輕」的生命還有其他部分。英文譯名將捷克文書名 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 恰當地翻作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中國則翻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也比較貼近原意。存在很複雜,昆德拉認為小說的精神在於試圖捕捉這種複雜,小說的精神是複雜的精神,且複雜並不代表小說必須沉重和嚴肅,畢竟小說原始的精神來自娛樂、幻想、玩耍般地發現存在的可能性。然而二十世紀上半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 1946 年邱吉爾的鐵幕演講後,在不同政治領域的媒體企圖將存在的複雜簡化、統一成某些標誌,要閱聽者忘記生命的複雜,將這些簡化的概念塞進腦中,當成「人類的共同記憶」,這就是媚俗 ( kitsch ),是昆德拉認為與小說的精神相反的地方。

  以英文譯名為鏡,幫助我看到中文譯名不那麼貼切的地方。這面鏡子是由婚前跟我先生約會時他無意間提供的。我跟他的成長背景迥異,語言也有些隔閡,我又是個句點王,一開始的話題不多。有一天我們在路上邊走邊聊天,聊到話題快要乾枯時,我問他:「你最喜歡哪一本小說?」

  他想了想,說:"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Do you know that book? Milan Kundera? "

我在腦中抓著 Unbearable, Lightness, Being 這幾個字,把它翻譯成中文,排列組合,之後終於得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個答案。米蘭‧昆德拉!我驚呼一聲,看著他,心想:原來這個人也讀過這本書!只是他讀的是英文翻譯,而我讀的是中文翻譯。我們居然有著這樣的共通點!

  這大概是我們交往初期最浪漫的一瞬間了。

3.           

  我第一次讀的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應該是姊姊從曉明女中圖書室借回來的,當時我還是小學生,喜歡的文學作品有金庸系列、鹿橋的人子、沈石溪的狼王夢、張大春的大頭春週記、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蒙哥馬利的清秀佳人。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還沒出版呢。

  小五或小六的我,被小說裡頭眾多發生在婚姻關係以外的性交和不美麗的肉體、跳躍的時序、突然開始和結束的概念討論嚇得不輕。昆德拉引用的哲學和詩人好像很有名,但我都不熟。我心想完蛋了,我居然欣賞不了這本享譽全球的名作,莫非我是個沒有知識水平的笨蛋?我硬讀了兩遍,還是沒有開竅,非常沮喪,也不想跟姊姊討論。後來我也上了同一所中學,去圖書室時看見那本兩年前讓我挫敗的小說,心有餘悸,再借了一次,還是沒看懂。這些角色肆意地與不同人性交,究竟有什麼意義和美感呢?昆德拉這樣寫性,性愛分離,讓性交徹底失去神秘的光環,或許對我而言是一種除魅的性教育。

  國中的我倒是對《生活在他方》的主人公雅羅米爾產生了共鳴。

  要到什麼時候我才懂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除了特異以外的可敬之處呢?(為什麼非要懂這個不可呢?)人生的際遇將我推到波希米亞的布拉格,聽熟了捷克文發音,去過了書中所提的舊城廣場 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 、布拉格中央車站 Praha hlavní nádraží (小說一開始特麗莎從小城搭火車來布拉格找托馬斯的車站。我每個月至少得去 Bratislava 兩回,大多也都是搭火車)、佩特任山 Petřín 、伏爾塔河 Vltava ,當這些地點的名稱和它們之間的相對距離不再虛幻,我也擁有了更多的人生閱歷之後,我終於能將這本書當成一本平易近人的當代小說,而非沉重的經典名著,因而得以輕鬆地欣賞昆德拉的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 Chiu|邱K的沙龍
4會員
18內容數
2024/07/30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2024/07/30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2024/02/05
好希望孟軻媽媽能來發篇文喲。
Thumbnail
2024/02/05
好希望孟軻媽媽能來發篇文喲。
Thumbnail
2024/01/06
「我有相夫教子,我先生也有相妻教子。」
Thumbnail
2024/01/06
「我有相夫教子,我先生也有相妻教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Thumbnail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Thumbnail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Thumbnail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Thumbnail
作者以詩意手法呈現人性的崇高與邪惡,透視人們身上最黑暗的激情,以及揭示這種激情可能導致的時代悲劇。 (一)青春的史詩 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1984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廣受好評,其作品乃漸為世人所熟知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參
Thumbnail
作者以詩意手法呈現人性的崇高與邪惡,透視人們身上最黑暗的激情,以及揭示這種激情可能導致的時代悲劇。 (一)青春的史詩 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1984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廣受好評,其作品乃漸為世人所熟知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參
Thumbnail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Thumbnail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Thumbnail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著作中,最為人熟悉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應該會是《笑忘書》吧!
Thumbnail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著作中,最為人熟悉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應該會是《笑忘書》吧!
Thumbnail
(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
Thumbnail
(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
Thumbnail
昆德拉的高明之處是藉著角色的命運表達出深刻的哲學思辯,他筆下的知識分子也許一直都要面對所謂完美的政治體制對人類追成的困擾,最初是一些有識之士想建立烏托邦社會,但這些前衛的想法往往又令他們及其同胞飽受折磨。
Thumbnail
昆德拉的高明之處是藉著角色的命運表達出深刻的哲學思辯,他筆下的知識分子也許一直都要面對所謂完美的政治體制對人類追成的困擾,最初是一些有識之士想建立烏托邦社會,但這些前衛的想法往往又令他們及其同胞飽受折磨。
Thumbnail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Thumbnail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Thumbnail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從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米蘭•昆德拉這位流亡作家就成了一代人自由與「性啟蒙」的文學大師。二八年華的少男少女們也有些不去讀都市言情的,卻在昆德拉的文字與政治裡尋得了些許的自由和放縱。有條件買中文紙質書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買米蘭•昆德拉
Thumbnail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從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米蘭•昆德拉這位流亡作家就成了一代人自由與「性啟蒙」的文學大師。二八年華的少男少女們也有些不去讀都市言情的,卻在昆德拉的文字與政治裡尋得了些許的自由和放縱。有條件買中文紙質書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買米蘭•昆德拉
Thumbnail
不斷外遇、回家、外遇、回家無限的循環,雖然讓人看得很膩,但漸漸可以感受到他所表示的「必須如此、必須這樣」,他需要透過這些儀式性的過程讓自己回到那塊浮木之上,讓自己記得回家...
Thumbnail
不斷外遇、回家、外遇、回家無限的循環,雖然讓人看得很膩,但漸漸可以感受到他所表示的「必須如此、必須這樣」,他需要透過這些儀式性的過程讓自己回到那塊浮木之上,讓自己記得回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