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昆德拉的關鍵字:笑、忘、輕、不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這篇文章將聚焦在《笑忘書》中的幾個關鍵字。

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笑忘書》

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笑忘書》

笑得心蕩神馳的人,是沒有記憶、沒有慾望的,因為他高聲對話的對象是當下,他的心裡只有當下。(p.67)

有些事物突然被人剝奪應有的意義,突然被人從所謂秩序裡的既定位置移開,就會引發我們的笑。(p.71)

笑,具有一種爆炸性的力量,把我們從世界抽離出來,讓我們陷入清冷的孤獨裡。玩笑是人跟這個世界之間的障礙,是愛情的敵人,也是詩的敵人。(p.161)


「笑」是昆德拉作品的關鍵概念,這從他早期的《玩笑》、《可笑的愛》就可看出,而《笑忘書》正如其名,是以「笑」與「忘」為主題。笑通常被認為是正面的,但昆德拉所描寫的是笑的負面特質。在第一則引文中,敘事者談論笑的人的心理狀態,是「沒有記憶」且「只有當下」的。沒有記憶,意思近似於遺忘;只有當下,也就是沒有過去和未來。這些要素在昆德拉的作品中都是負面的,這在關於「忘」的討論中會更加明顯。

第二則引文則是敘事者對於笑所做的定義。敘事者認為笑和事物被剝奪意義有關,這種剝奪對於被剝奪者而言是負面的,例如人的權利被剝奪、或是慾望被剝奪,卻可能引出人們笑的反應。由此來看,笑的負面意義又更強烈了。

第三則引文出現在一個以眾多詩人為角色的故事,昆德拉借佩脫拉克之口,把笑放在愛情和詩的對立面。這個觀點認為笑會使人與世界割裂,這可以連結到前面所說,笑的人沒有記憶和慾望,也沒有過去和未來。因為這種割裂,笑在本質上就站在愛情的對立面,也在站代表文學的詩歌的對立面。


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p.8)

男孩要把女孩從他生命的相本中抹去,那並不是因為他不愛她,而是因為他愛過她。他把她抹掉,她的人以及他對她的愛,他刮落她的身影,直到消失為止,就像黨的宣傳部讓克雷蒙提斯從戈特瓦發表歷史性演說的陽台上消失一樣。(p.29-30)


第一則引文可能是昆德拉最被廣為流傳的句子。昆德拉是出生於捷克的流亡作家,早年曾參加布拉格之春。極權統治是昆德拉作品中的主要社會背景。敘事者指出遺忘可以摧毀一個民族,當一個民族沒有了自己的記憶,其歷史就可以輕易地被改寫。在《笑忘書》中,有兩篇故事是以「失去的信件」為題。這些信件可能是情書,也可能是政治文件,但它們都代表著對於過去的記憶。當信件被秘密警察沒收,甚至成為被定罪的證據,信件的擁有者就會逐漸與自身的過去割裂,逐漸走向遺忘。

故事中的遺忘具有多義性,除了政治上的遺忘,昆德拉也混入了愛情上的遺忘。第二則引文出現在第一篇故事「失去的信件」:男主角向舊情人索討信件,試圖抹消曾經愛過的記憶,回家時卻發現祕密警察在家查封了自己的信件,試圖抹消他的過去。在這個故事中,試圖抹消過去者在更巨大的力量下成為了被抹消者。這種概念的呼應和身份的轉換是故事情節的精妙之處。


卡瑞爾的手感受到母親輕如鵝毛的體重,心底一陣悸動,他知道母親屬於另一種生物的國度:那種生物比較小、比較輕,也比較容易被風吹走。(p.37)

如果世界上有太多不容爭辯的意義(天使專權),人類就會被這些意義的重量壓垮。而如果世界失去所有的意義(魔鬼統治),人們也一樣活不下去。(p.71)

他們飛在聖溫賽拉斯廣場上空,跳舞的圓圈就像一個凌空飛躍的大花環,而我,我在地面上奔跑,抬眼望著他們漸漸遠去。(p.78)


在笑與忘之後的概念是「輕」,這在之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有更深入的探討,但這個概念在《笑忘書》中就已多次出現。第二則引文是關於主角年邁的母親,她視力衰退、記憶力衰退,可說是承載著「忘」的角色。主角感覺母親很輕,並不單純是指體重很輕,而是指與過去割裂之後在意義上的輕。

第二則引文中,敘事者說了一個關於天使與魔鬼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關於笑,也關於輕。天使所代表的意義是重,魔鬼所代表的無意義是輕。失去意義的人們活不下去,其實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代表輕的魔鬼會引人發笑,即是把笑的概念連結到輕。「笑、忘、輕」三者的連帶關係在此相當清楚。

第三則引文是有名的魔幻寫實段落,昆德拉用超現實的方法描繪在笑之後的輕。敘事者述說自己因為發言不當而被驅逐出了快樂跳舞的圓圈,他意識到自己再也無法回到圓圈裡,只能看著圓圈裡的人跳舞。他看到那些人的腳蹬離地面,飛翔在廣場上空,逐漸離他遠去。這個段落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完全沒用到「輕」這個字,卻精準表現出了輕的感覺,而且它用空間上的距離來表示人際上的距離,也恰當地描寫出敘事者心中的感受。


不朽

坦克終將凋零,梨子永垂不朽。(p.36)

音樂的歷史總有終結的一天,可是愚蠢的吉他卻永垂不朽。(p.201)


《笑忘書》中關於「不朽」的論述不多,這個概念在昆德拉晚期的《不朽》中會獲得更多的討論。但從《笑忘書》我們可以大致看出昆德拉是如何運用「不朽」這個概念的。第一則引文相對隱晦,出現在關於母親的故事中。前文提到母親的視力衰退、記憶力衰退,承載著「輕」的概念。母親在戰車壓境時只看見梨子,對於遠方的戰車漠不關心。主角本來認為母親瘋了,後來卻逐漸發現,比起遠在天邊的戰車,也許近在眼前的梨子才是重要的,於是說出了這句看似荒謬的台詞。此處不朽的意義並不明顯,因為敘事者的觀點並不可靠:敘事者逐漸認同母親,認為戰車不重要,但戰車真的不重要嗎?戰車和國族的興亡有關,對於戰車漠不關心可能代表與世界的割裂,也就是母親所代表的忘。由此看來,梨子的「不朽」似乎帶有負面的意義。

第二則引文就比較明顯了,因為敘事者用了形容詞「愚蠢的」。這則引文出現的故事是關於音樂的終結,但敘事者卻說吉他刻板的和聲和平凡的旋律永垂不朽,因為這些東西仍可以激起集體狂熱,從而取代了真正的音樂。由此看來,敘事者並不是真的討厭吉他,而是厭惡讓刻板成為不朽。「愚蠢的」這個形容詞粗暴地向讀者透露了答案。有關於敘事者對於不朽的看法,在《笑忘書》中並不正面,而是被連結到笑、忘、輕,成為極權統治的共犯。


結語

這些概念並不是這本書的全部,書中也提出了其他值得討論的概念。例如第五篇故事的Litost,還有許多讀者愛看,但可能是昆德拉的作品中最有爭議的,關於性的描寫。關於性的概念我的研究不多,但我認為可以從「閹割」的概念切入:第七篇故事把閹割連結到遺忘,這可以呼應前文提到笑的人沒有慾望的說法。但可能會令人不舒服的是,放在閹割對立面的是慾望,而且這種慾望有時被表現為強暴的慾望。這可能是昆德拉受到批評之處。不過,也可以留意昆德拉運用概念的多義性:在第六篇故事中,強暴所代表的是閹割,從這個角度來看完全是負面的意思。因此我認為對於昆德拉性描寫的詮釋可能還是應該以閹割為基準點,但他把強暴放在閹割對立面的段落確實讓人感到不安。

雖然「笑、忘、輕、不朽」並不是這本書的所有概念,但在我看來瞭解這些概念有助於更好地去理解昆德拉的作品。如果你還沒讀過昆德拉,那麼《笑忘書》是很好的入門作品。


*引文出自:米蘭‧昆德拉《笑忘書》,譯者:尉遲秀。皇冠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32會員
69內容數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Thumbnail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Thumbnail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Thumbnail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Thumbnail
作者以詩意手法呈現人性的崇高與邪惡,透視人們身上最黑暗的激情,以及揭示這種激情可能導致的時代悲劇。 (一)青春的史詩 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1984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廣受好評,其作品乃漸為世人所熟知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參
Thumbnail
作者以詩意手法呈現人性的崇高與邪惡,透視人們身上最黑暗的激情,以及揭示這種激情可能導致的時代悲劇。 (一)青春的史詩 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1984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廣受好評,其作品乃漸為世人所熟知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參
Thumbnail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Thumbnail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Thumbnail
這是 2009 年讀完《身分》寫下的,因為昆德拉之死,自己找出來看了一下,覺得也還可以,也算藉機發布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吧。
Thumbnail
這是 2009 年讀完《身分》寫下的,因為昆德拉之死,自己找出來看了一下,覺得也還可以,也算藉機發布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吧。
Thumbnail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著作中,最為人熟悉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應該會是《笑忘書》吧!
Thumbnail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著作中,最為人熟悉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應該會是《笑忘書》吧!
Thumbnail
(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
Thumbnail
(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
Thumbnail
昆德拉的高明之處是藉著角色的命運表達出深刻的哲學思辯,他筆下的知識分子也許一直都要面對所謂完美的政治體制對人類追成的困擾,最初是一些有識之士想建立烏托邦社會,但這些前衛的想法往往又令他們及其同胞飽受折磨。
Thumbnail
昆德拉的高明之處是藉著角色的命運表達出深刻的哲學思辯,他筆下的知識分子也許一直都要面對所謂完美的政治體制對人類追成的困擾,最初是一些有識之士想建立烏托邦社會,但這些前衛的想法往往又令他們及其同胞飽受折磨。
Thumbnail
誠然,失憶不過是隱喻符號,只為帶出收束生命的終點──死亡。正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遺忘便是一種不斷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自此,與其說人丟失記憶,不如說喪失了指認、辨識自我的路徑,因而日日迷走於荒蕪的記憶迴廊。也因此,往昔的缺席,不光指涉昨日的消亡,更象徵「未來可能性」的坍方。
Thumbnail
誠然,失憶不過是隱喻符號,只為帶出收束生命的終點──死亡。正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遺忘便是一種不斷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自此,與其說人丟失記憶,不如說喪失了指認、辨識自我的路徑,因而日日迷走於荒蕪的記憶迴廊。也因此,往昔的缺席,不光指涉昨日的消亡,更象徵「未來可能性」的坍方。
Thumbnail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從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米蘭•昆德拉這位流亡作家就成了一代人自由與「性啟蒙」的文學大師。二八年華的少男少女們也有些不去讀都市言情的,卻在昆德拉的文字與政治裡尋得了些許的自由和放縱。有條件買中文紙質書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買米蘭•昆德拉
Thumbnail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從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米蘭•昆德拉這位流亡作家就成了一代人自由與「性啟蒙」的文學大師。二八年華的少男少女們也有些不去讀都市言情的,卻在昆德拉的文字與政治裡尋得了些許的自由和放縱。有條件買中文紙質書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買米蘭•昆德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