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荒謬與諷刺|談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言,足以寫成七部不同的小說,然昆德拉於《小說的藝術》解釋,如果將《笑忘書》寫成七本各自獨立的小說,他就不敢期望自己能捕捉到「現代世界裡的存在的複雜性」了。

昆德拉直接於《笑忘書》第六部「天使」告訴讀者:「這整本書都是以變奏曲的形式所寫成的小說。一個接著一個部分,都像是朝著一個主題、一個思想、一個狀態進行的一段段旅程,而這個旅程的意識逐漸地消失於遠方。……這是一篇有關笑和忘的小說,是有關布拉格,有關布拉格和它的天使們的。」不過,誠如李歐梵所言,這本看似「支離破碎」的小說,像幾個短篇結合而成,相互間並沒有敘述上的連貫性,既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但還是共有一個結構軸心──捷克的歷史,特別是聞名的「布拉格之春」這個歷史事件。當然,此部小說的結構,也可以說是「非情節性」的統一。

(二)對共產黨的批判

「布拉格之春」是捷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一九四八年捷克共產政府成立,民眾以為這是全新理想的開端,曾幾何時,政府當局一連串的鬥爭、整肅與高壓統治,使得捷克人民大失所望;到了一九六八年,捷克共黨政府在杜布契克總理領導下,發起自由化的社會主義運動,未料旋即為共產「老大哥」蘇聯的坦克車所摧毀,史稱「布拉格之春」。此後,在蘇聯陰影之下,捷克開始另一波的整肅和高壓統治,無數的知識份子和異議份子被迫流亡他國。如今,蘇聯共產極權瓦解,東歐各國政治、社會業已開放,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但身為「布拉格之春」健將的米蘭.昆德拉,於作品中對共產極權所提出的批判,讀之依然心有戚戚焉。

《笑忘書》第一部「失去的信件」的「我」提到,捷克人民都非常感謝驅逐德軍的蘇軍,覺得捷克共產黨是蘇軍的忠實代表者,於是愛屋及烏地對捷克共產黨產生好感,所以捷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歡呼之下,沒有流血和暴力,輕而易舉就奪得政權。結果接下來的恐怖統治,讓人民噤若寒蟬,尤其蘇聯這個「偉大的世界賦格曲之作曲家」,不能忍受音符們的自由發展,乃揮軍入侵,迫使成千上萬的捷克人流亡他國,留下來的人則或被迫辭職或下放勞改,遭受跟蹤、竊聽、約談、恫嚇等等的政治迫害。

第三部「天使」的「我」,說了不該說的話,被列入黑名單,知道自己被挑出來殺雞儆猴,「我」變成一個誰碰上誰就倒楣的人,如果不想使得「我」所愛的人受到傷害,「我」就必須離開他們。如同《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主角外科醫生托馬士和攝影家特麗沙,不肯屈服於極權迫害,二人無路可走,也不會獲准出國,又沒有人肯給他們工作機會,最後不得不逃往鄉下,尋求自由自在、沒有使命的「輕鬆」,這真是一種令人心痛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總之,不願說假話、屈膝求饒、投降自白的人,結果就像《笑忘書》第一部「失去的信件」的麥瑞克和親友們,經過一整年的審查監禁,終被法庭判刑入獄。昆德拉的《笑忘書》以諷刺的手法,對共黨威權統治予以極有力的批判。

(三)可悲復可笑

《笑忘書》明白揭櫫本書的主題是「笑」與「忘」。昆德拉於第三部「天使」,利用許多篇幅來闡述什麼是真正的笑,所謂嚴肅的笑,遠遠超過了玩笑、譏笑和嘲笑,「笑」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麼簡單。特別是天使與魔鬼這兩種不同的笑,昆德拉指出,支配世界的兩大力量是魔鬼和天使,但世界上善的一方並不一定要天使佔優勢,所要的卻只是在權力上有某種程度的制衡作用。當天使第一次聽到魔鬼笑的時候,恐慌的天使也跟魔鬼一起笑了起來。當魔鬼看見天使在笑,於是笑得更厲害、更大聲、更開朗了,因為笑著的天使是無比的可笑。總之,魔鬼的笑是真正的笑,天使的笑則是模仿的笑,這兩種不同的笑,沒有不同的字來區別。於是《笑忘書》出現許多可笑的場景,到底是屬於魔鬼或是天使的笑?得由讀者去尋思。

尤其「性」的可笑,昆德拉著力甚深。如第二部「母親」的情婦伊娃,隨著神聖的巴哈音樂,扭動身體,對著卡瑞爾跳撩人的舞蹈;與第一部同名的第四部「失去的信件」,一心想藉由男友雨果幫忙取回筆記本的、流亡西歐的塔美娜,二人正當巫山雲雨時,塔美娜卻集中心力於記載回憶的筆記本上面,期盼雨果這位好人把它們帶回來給她。第五部「LITOST」的屠夫之婦克麗絲汀,愛著喜歡哲學與詩的大學生,溫柔靦腆的大學生渴求她的身體,她卻堅定拒絕了,因為「她愛他愛到怕同他做愛的地步;如果他同她做了愛,她離開他就活不下去了,她會為了對他的想念和需要而活不下去」。這個學生終究還是無法如願,苦悶萬分,自認愚蠢之至,怎不可笑!

又,在集權國家裡,個人的意義早已為官方所界定,私人可以做的,只剩下人生最基本的「性」,藉由性的追求來肯定個人存在的價值,但《笑忘書》第七部「邊境」中,性愛派對居然出現了指導員,使得大家好像照著鏡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做一模一樣的事,忍不住笑得肩膀直抖;再者,約翰與愛德維格,他們百分之百的和諧關係是建立在百分之百的誤解之上,後來兩人來到天體營,當赤裸變得順理成章,「性」就完全失去意義了,此豈不凸顯人生之可悲又復可笑?

昆德拉《小說的藝術》曾引用俄國小說家果戈里名言:「如果我們專心地、久久地看著一則好笑的故事,它就會變得越來越悲傷。」適足以說明《笑忘書》對於「笑」的諸多詮釋。

(四)記憶與遺忘

關於「忘」,昆德拉提到,因為歷史事件發展得太快,人類的記憶力也因而減短,事情發生後,很快就遺忘。所以,找回被遺忘的記憶就變得十分重要了。第六部「天使」裏面,幾乎全盲的歷史學家赫布告訴「我」,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便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第一部「失去的信件」的異議份子麥瑞克意味深長地說:「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作者也不斷地介入小說,強調極權政府迫使人民遺忘之不擇手段,如一九四八年捷克共產黨執政,領袖戈特瓦向人民發表演說,許多同志站在身旁,克萊門第斯同志體貼地把自己的皮帽脫下來戴在戈特瓦頭上,黨的宣傳部大量印發這張演說的照片,四年後,克萊門第斯以叛國罪被絞死,宣傳部立刻把他從歷史和所有照片中洗刷掉,此後,戈特瓦獨自站在發表演說的陽台上,克萊門第斯以前站的地方,只看見一道白牆,克萊門第斯所留下的只有戈特瓦頭上的那頂帽子。這種強迫人民遺忘的粗暴手段令人愕然,卻也有似曾相識之感。

改寫歷史以外,更改街名或豎立雕像,更是強迫人民遺忘的具體方式。以第六部「天使」的塔美娜為例,她出生於蘇維倫街,當時布拉格被德國人占領,這條街在奧匈帝國統治時期為「雀諾高斯德列卡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街名先後改成馬歇爾佛虛、史達林、維諾哈拉迪,其實從頭到尾,這都是同一條街;只不過當權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這條街的名字,目的就是要用洗腦的方法使人變笨。昆德拉以諷刺的筆調說,布拉格四處遊蕩著紀念雕像之鬼,它們是被捷克維新運動所砸爛的,被奧地利反維新運動所砸爛的,被捷克共和國所砸爛的,被共產黨所砸爛的,甚至史達林的雕像也被拆了,全國數以千計列寧的雕像如雨後春筍般地豎立起來,以取代那些被毀了的雕像,昆德拉如此形容,「它們長得像廢墟上的野草一樣,像一朵朵憂鬱的遺忘之花」。因此,作者得到以下結論:布拉格是一個沒有了記憶的城市。怎不令人反思?實則其他極權統治下的國家,何嘗不是如此?

布拉格之春鎮壓事件後,「知識份子」在統治者眼中,成了一種「多餘的東西」,這種人的雙足不是深植於地上,而是浮在空中,於是這種人當然就應當被離地吊在半空中。至於那些離國出境和被迫沉默或去職的人,像是一隊走進迷霧裏的人群,他們已無影無踪地被遺忘了。極權政府所積極從事的,是把千千萬萬的人從人類的記憶裏抹煞得毫無痕跡,以便留下一個無暇年代的無暇樂園。

《笑忘書》中,昆德拉透過「遺忘」的闡述與筆法,嘲諷著極權統治集團,令人印象深刻!

(五)打破傳統小說架構

二十世紀,捷克經歷了痛苦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德國占領,戰後變成共產國家,到「布拉格之春」以迄蘇俄入侵,這成了米蘭.昆德拉內心難以抹滅的傷痛。在類似情況下,其他作家書寫著抗議文學或挖掘社會黑暗面的寫實文學,昆德拉卻拋棄傳統,突破窠臼,針對人生和歷史的荒謬,寫出全新的觀點。論者譚嘉說,讀米蘭.昆德拉的作品,在享受優美的文字語言以及繁複的結構之餘,更深深地被人物內心的律動和具透視性的哲理所撼動。

    昆德拉的小說,在形式上打破傳統小說的架構,刻意使用詩意文字,淡化外在情節,認為作者如果自滿於述說故事,小說就會變得平淡。是以昆德拉喜歡直接介入小說,透過人物一再地闡述小說主題,包括他的人生觀、政治觀等,並且樂此不疲,為此一形式而著迷,這也使得他的小說表面上看來似乎毫無連貫性,一般讀者如果欠缺耐心,恐怕難以終篇,《笑忘書》即是很好的例子,雖然每一章都是一首變奏曲,且環繞著「布拉格之春」這個歷史事件,不過,與同以「布拉格之春」為敘事背景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相較,後者成功地交代了托馬士和特麗莎動人的愛情故事,敘事結構相對完整,人物塑造也顯得立體,相信《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因此才會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90會員
1.5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猶如一座仰之彌高的文學巨廈,突破傳統,以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與既無小說主要情節卻又未損其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奠定其於現代小說中的崇高地位。 (一)建構文學巨廈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自1908年開始
Thumbnail
2025/04/20
猶如一座仰之彌高的文學巨廈,突破傳統,以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與既無小說主要情節卻又未損其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奠定其於現代小說中的崇高地位。 (一)建構文學巨廈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自1908年開始
Thumbnail
2025/02/28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文化語碼空前豐富,充分展現普魯斯特之天才橫溢,無疑也賦與作品的永恆價值 (一)人文素養高超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二二年)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共七大冊,超過三千頁,多達二百三十餘萬字。 小說以敘述者馬塞爾第一人稱書
Thumbnail
2025/02/28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文化語碼空前豐富,充分展現普魯斯特之天才橫溢,無疑也賦與作品的永恆價值 (一)人文素養高超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二二年)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共七大冊,超過三千頁,多達二百三十餘萬字。 小說以敘述者馬塞爾第一人稱書
Thumbnail
2025/02/26
(一)以寫實手法敘述故事 現代主義者強調所謂的「藝術表現」,認為小說表現選擇人人看得懂的寫實主義形式,就是保守落伍,往往流於膚淺,不值得分析。其實,讀者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 文藝理論家姚一葦說,「一個小說
Thumbnail
2025/02/26
(一)以寫實手法敘述故事 現代主義者強調所謂的「藝術表現」,認為小說表現選擇人人看得懂的寫實主義形式,就是保守落伍,往往流於膚淺,不值得分析。其實,讀者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 文藝理論家姚一葦說,「一個小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Thumbnail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Thumbnail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Thumbnail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Thumbnail
作者以詩意手法呈現人性的崇高與邪惡,透視人們身上最黑暗的激情,以及揭示這種激情可能導致的時代悲劇。 (一)青春的史詩 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1984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廣受好評,其作品乃漸為世人所熟知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參
Thumbnail
作者以詩意手法呈現人性的崇高與邪惡,透視人們身上最黑暗的激情,以及揭示這種激情可能導致的時代悲劇。 (一)青春的史詩 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1984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廣受好評,其作品乃漸為世人所熟知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參
Thumbnail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Thumbnail
2023年7月,米蘭‧昆德拉因久病而逝世。如果只能閱讀昆德拉的一本作品,我不會推薦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是會推薦《笑忘書》。第一個理由是這本書提及了昆德拉作品中的諸多關鍵概念,諸如笑、忘、輕、不朽。第二個理由是這本書比較薄,且是由七個短篇組成,閱讀上可能會比較輕鬆。
Thumbnail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著作中,最為人熟悉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應該會是《笑忘書》吧!
Thumbnail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著作中,最為人熟悉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應該會是《笑忘書》吧!
Thumbnail
(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
Thumbnail
(一)捕捉現代世界的複雜性 因作品遭共黨查禁而移居法國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2023),由於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一九八四年出版)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深受好評,其作品漸為世人所熟知。昆德拉於一九七九年在法國出版的《笑忘書》,分成七部,就技術層面而
Thumbnail
昆德拉的高明之處是藉著角色的命運表達出深刻的哲學思辯,他筆下的知識分子也許一直都要面對所謂完美的政治體制對人類追成的困擾,最初是一些有識之士想建立烏托邦社會,但這些前衛的想法往往又令他們及其同胞飽受折磨。
Thumbnail
昆德拉的高明之處是藉著角色的命運表達出深刻的哲學思辯,他筆下的知識分子也許一直都要面對所謂完美的政治體制對人類追成的困擾,最初是一些有識之士想建立烏托邦社會,但這些前衛的想法往往又令他們及其同胞飽受折磨。
Thumbnail
「性愛、戀愛與婚禮誓言,這三者的排序,捷克人的順序會是什麼呢?」 「當然是性囉!」他只想了一秒鐘就回答。 我有點驚訝的追問:「為什麼呀?」 「大概是在pub酒精對大腦的作用吧! 而且辦婚禮太貴了!」Jiri笑的輕鬆 當巴黎街、高級跑車、古董車變成年輕人追求的認同 捷克人的愛情,在浪漫美麗的城市背後,
Thumbnail
「性愛、戀愛與婚禮誓言,這三者的排序,捷克人的順序會是什麼呢?」 「當然是性囉!」他只想了一秒鐘就回答。 我有點驚訝的追問:「為什麼呀?」 「大概是在pub酒精對大腦的作用吧! 而且辦婚禮太貴了!」Jiri笑的輕鬆 當巴黎街、高級跑車、古董車變成年輕人追求的認同 捷克人的愛情,在浪漫美麗的城市背後,
Thumbnail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Thumbnail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Thumbnail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從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米蘭•昆德拉這位流亡作家就成了一代人自由與「性啟蒙」的文學大師。二八年華的少男少女們也有些不去讀都市言情的,卻在昆德拉的文字與政治裡尋得了些許的自由和放縱。有條件買中文紙質書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買米蘭•昆德拉
Thumbnail
【「通勤快讀」是我創建的新標籤——通勤路上的快讀短篇。】 從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米蘭•昆德拉這位流亡作家就成了一代人自由與「性啟蒙」的文學大師。二八年華的少男少女們也有些不去讀都市言情的,卻在昆德拉的文字與政治裡尋得了些許的自由和放縱。有條件買中文紙質書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買米蘭•昆德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