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經見光明>-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蓮花朵朵,污泥不染,心隨念轉,隨遇而安,菩提昇華,心誠則靈。


raw-image

觀世音菩薩指引了「蓮花聖境」的畫面給眾生。看哪!那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一朵一朵的綻放著,是不是很莊嚴、美麗呢?

蓮花沒有選擇生長的土壤(可能是乾淨的、可能是充滿惡臭的),就好像人也沒辦法選擇成長的環境,沒辦法選擇是否出生在有錢的家庭、有著開明的父母、或是能找到好工作、人生一切順利…

 



蓮花帶給眾生得啟示,不正是要我們用平常心來看待一切嗎?既然我們都不能選擇,那也沒有比較的必要,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可誦唸救心訣),自然不管處在哪個環境,都能夠適應,也能心滿意足。蓮花傳遞給我們的意境,就是要煉得一顆「菩提心」。如同金剛經中提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菩提心」

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個「昇華」的過程。如同前述,「歡喜」不容易,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是「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看看蓮花沒有因為環境而抱怨,而是將不好的環境轉換成成長的養分,才讓自己能用最美麗的一面綻放給大家欣賞。

想想陳雷的「歡喜就好」一歌,將擁有很多卻不滿足的人心境描述得非常好,重點是要能「歡喜」,不容易呀!所以觀世音菩薩勉勵我們,「只要有心」,一定可以讓我們的心境「昇華」。更白話來說就是「轉念」。假設今天我們對一件事從「抱怨別人」轉變成「感謝他人」時,這就是一種心境上的「昇華」。一但我們一階一階的突破,面對很糟糕的環境下,我們還能笑著應對,從苦中求得快樂,這就是「真歡喜」,這種心態就可以稱作是「菩提心」


萬念休戚,執念濁濁,般若智慧,歡喜放下,諸般難捨,心誠豁達。


raw-image

不過身為人,本來就有三千煩惱絲,每一個念頭會生出更多千千萬萬的念頭。換句話說,每一個念頭彼此之間都有關連(萬念休戚)。也因為越想越多、越鑽越深、就越來越執著,想法跟念頭也就越來越…混濁,所以俗話才說,「剪不斷、理還亂」,因為煩惱越想只會問題越多,心裡越煩躁…

觀世音菩薩洞察人心,告訴我們願意「放下一切」、「捨得一切」(諸般難捨卻能捨),就會覺得心情輕鬆許多,自然就能開心,這也是「妙不可言的大智慧」(般若智慧)。也唯有如此,我們在修行這條路上,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智慧。

 

觀自在、勉諸生、勸為善、行大願。

觀世音菩薩鼓勵我們,如果能透過前述的過程更「認識自己」,我們的心境就能自由自在。一但我們內心自由自在,別忘了要把這份喜悅,透過行善佈施分享給他人,也要謹記這樣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讓眾生都能感受到這份法喜充滿的喜悅。這才是心解開枷鎖後,「修行」更重要的事- 「讓眾生也能成佛」…

raw-image


我們下集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我都想迎來光明,不是嗎?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六祖惠能心法為「明心見性」,但知道其箇中之道者少。「光明心道」提供了一個尋找「光明」的捷徑,透過對「光明心法」的體會,必能更接近「明心見性」的境界。
2023/09/08
經文裡提到的「亂象」,想必從媒體上呈現的各種天災、戰爭畫面,每個人感受一定非常深。不過所謂「亂象」也包含原本應該要「正常」運行、有規律運行的各種事物(例如天體),開始變的不正常。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受到呢?
Thumbnail
2023/09/08
經文裡提到的「亂象」,想必從媒體上呈現的各種天災、戰爭畫面,每個人感受一定非常深。不過所謂「亂象」也包含原本應該要「正常」運行、有規律運行的各種事物(例如天體),開始變的不正常。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受到呢?
Thumbnail
2023/08/01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法緣眾生,平等無二,何以自恃,駕馭萬物,戒慎恐懼,心誠為之。』
Thumbnail
2023/08/01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法緣眾生,平等無二,何以自恃,駕馭萬物,戒慎恐懼,心誠為之。』
Thumbnail
2023/08/01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的經文。
Thumbnail
2023/08/01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的經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Thumbnail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蓮花朵朵,污泥不染,心隨念轉,隨遇而安,菩提昇華,心誠則靈。』 觀世音菩薩指引了「蓮花聖境」的畫面給眾生。看哪!那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一朵一朵的綻放著,是不是很莊嚴、美麗呢? 蓮花沒有選擇生長的土壤(可能是乾淨的、可能是充滿惡臭的),就好像人
Thumbnail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蓮花朵朵,污泥不染,心隨念轉,隨遇而安,菩提昇華,心誠則靈。』 觀世音菩薩指引了「蓮花聖境」的畫面給眾生。看哪!那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一朵一朵的綻放著,是不是很莊嚴、美麗呢? 蓮花沒有選擇生長的土壤(可能是乾淨的、可能是充滿惡臭的),就好像人
Thumbnail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的經文。
Thumbnail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的經文。
Thumbnail
《華嚴經》第26品(十地品之一:歡喜地) “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
Thumbnail
《華嚴經》第26品(十地品之一:歡喜地) “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