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蓮花朵朵,污泥不染,心隨念轉,隨遇而安,菩提昇華,心誠則靈。』
觀世音菩薩指引了「蓮花聖境」的畫面給眾生。看哪!那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一朵一朵的綻放著,是不是很莊嚴、美麗呢?
蓮花沒有選擇生長的土壤(可能是乾淨的、可能是充滿惡臭的),就好像人也沒辦法選擇成長的環境,沒辦法選擇是否出生在有錢的家庭、有著開明的父母、或是能找到好工作、人生一切順利…
蓮花帶給眾生得啟示,不正是要我們用平常心來看待一切嗎?既然我們都不能選擇,那也沒有比較的必要,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可誦唸救心訣),自然不管處在哪個環境,都能夠適應,也能心滿意足。蓮花傳遞給我們的意境,就是要煉得一顆「菩提心」。如同金剛經中提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菩提心」!
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個「昇華」的過程。如同前述,「歡喜」不容易,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是「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看看蓮花沒有因為環境而抱怨,而是將不好的環境轉換成成長的養分,才讓自己能用最美麗的一面綻放給大家欣賞。
想想陳雷的「歡喜就好」一歌,將擁有很多卻不滿足的人心境描述得非常好,重點是要能「歡喜」,不容易呀!所以觀世音菩薩勉勵我們,「只要有心」,一定可以讓我們的心境「昇華」。更白話來說就是「轉念」。假設今天我們對一件事從「抱怨別人」轉變成「感謝他人」時,這就是一種心境上的「昇華」。一但我們一階一階的突破,面對很糟糕的環境下,我們還能笑著應對,從苦中求得快樂,這就是「真歡喜」,這種心態就可以稱作是「菩提心」。
『萬念休戚,執念濁濁,般若智慧,歡喜放下,諸般難捨,心誠豁達。』
不過身為人,本來就有三千煩惱絲,每一個念頭會生出更多千千萬萬的念頭。換句話說,每一個念頭彼此之間都有關連(萬念休戚)。也因為越想越多、越鑽越深、就越來越執著,想法跟念頭也就越來越…混濁,所以俗話才說,「剪不斷、理還亂」,因為煩惱越想只會問題越多,心裡越煩躁…
觀世音菩薩洞察人心,告訴我們願意「放下一切」、「捨得一切」(諸般難捨卻能捨),就會覺得心情輕鬆許多,自然就能開心,這也是「妙不可言的大智慧」(般若智慧)。也唯有如此,我們在修行這條路上,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智慧。
『觀自在、勉諸生、勸為善、行大願。』
觀世音菩薩鼓勵我們,如果能透過前述的過程更「認識自己」,我們的心境就能自由自在。一但我們內心自由自在,別忘了要把這份喜悅,透過行善佈施分享給他人,也要謹記這樣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讓眾生都能感受到這份法喜充滿的喜悅。這才是心解開枷鎖後,「修行」更重要的事- 「讓眾生也能成佛」…
我們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