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經見光明>-5

更新於 2023/08/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蓮花朵朵,污泥不染,心隨念轉,隨遇而安,菩提昇華,心誠則靈。


raw-image

觀世音菩薩指引了「蓮花聖境」的畫面給眾生。看哪!那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一朵一朵的綻放著,是不是很莊嚴、美麗呢?

蓮花沒有選擇生長的土壤(可能是乾淨的、可能是充滿惡臭的),就好像人也沒辦法選擇成長的環境,沒辦法選擇是否出生在有錢的家庭、有著開明的父母、或是能找到好工作、人生一切順利…

 



蓮花帶給眾生得啟示,不正是要我們用平常心來看待一切嗎?既然我們都不能選擇,那也沒有比較的必要,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可誦唸救心訣),自然不管處在哪個環境,都能夠適應,也能心滿意足。蓮花傳遞給我們的意境,就是要煉得一顆「菩提心」。如同金剛經中提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菩提心」

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個「昇華」的過程。如同前述,「歡喜」不容易,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是「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看看蓮花沒有因為環境而抱怨,而是將不好的環境轉換成成長的養分,才讓自己能用最美麗的一面綻放給大家欣賞。

想想陳雷的「歡喜就好」一歌,將擁有很多卻不滿足的人心境描述得非常好,重點是要能「歡喜」,不容易呀!所以觀世音菩薩勉勵我們,「只要有心」,一定可以讓我們的心境「昇華」。更白話來說就是「轉念」。假設今天我們對一件事從「抱怨別人」轉變成「感謝他人」時,這就是一種心境上的「昇華」。一但我們一階一階的突破,面對很糟糕的環境下,我們還能笑著應對,從苦中求得快樂,這就是「真歡喜」,這種心態就可以稱作是「菩提心」


萬念休戚,執念濁濁,般若智慧,歡喜放下,諸般難捨,心誠豁達。


raw-image

不過身為人,本來就有三千煩惱絲,每一個念頭會生出更多千千萬萬的念頭。換句話說,每一個念頭彼此之間都有關連(萬念休戚)。也因為越想越多、越鑽越深、就越來越執著,想法跟念頭也就越來越…混濁,所以俗話才說,「剪不斷、理還亂」,因為煩惱越想只會問題越多,心裡越煩躁…

觀世音菩薩洞察人心,告訴我們願意「放下一切」、「捨得一切」(諸般難捨卻能捨),就會覺得心情輕鬆許多,自然就能開心,這也是「妙不可言的大智慧」(般若智慧)。也唯有如此,我們在修行這條路上,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智慧。

 

觀自在、勉諸生、勸為善、行大願。

觀世音菩薩鼓勵我們,如果能透過前述的過程更「認識自己」,我們的心境就能自由自在。一但我們內心自由自在,別忘了要把這份喜悅,透過行善佈施分享給他人,也要謹記這樣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讓眾生都能感受到這份法喜充滿的喜悅。這才是心解開枷鎖後,「修行」更重要的事- 「讓眾生也能成佛」…

raw-image


我們下集待續…

六祖惠能心法為「明心見性」,但知道其箇中之道者少。「光明心道」提供了一個尋找「光明」的捷徑,透過對「光明心法」的體會,必能更接近「明心見性」的境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法緣眾生,平等無二,何以自恃,駕馭萬物,戒慎恐懼,心誠為之。』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的經文。
上篇提到了「禮讚」一詞,表讚嘆觀世音菩薩於此收圓末法時期的慈悲。也提到了「序讚」講出觀世音菩薩承擔此轉輪大任時,慈悲憐憫眾生不捨眾生還在輪迴受苦與期待有情眾生帶來的改變。今日則從「序讚」的經文來與大家分享…
「光明心道」第一本經典,「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這本因應收圓時期的簡單法門,雖然短,但卻字字珠璣。今日,就先與同修們從經典名稱-「禮讚」來分享其意義。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序讚的經文。 『法緣眾生,平等無二,何以自恃,駕馭萬物,戒慎恐懼,心誠為之。』
今日繼續分享「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的經文。
上篇提到了「禮讚」一詞,表讚嘆觀世音菩薩於此收圓末法時期的慈悲。也提到了「序讚」講出觀世音菩薩承擔此轉輪大任時,慈悲憐憫眾生不捨眾生還在輪迴受苦與期待有情眾生帶來的改變。今日則從「序讚」的經文來與大家分享…
「光明心道」第一本經典,「觀世音菩薩收圓禮讚」,這本因應收圓時期的簡單法門,雖然短,但卻字字珠璣。今日,就先與同修們從經典名稱-「禮讚」來分享其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之中的所有大眾,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濕生,全都是化生,而且是蓮花中化生。在七寶池中的蓮花,它是正覺寶花,是阿彌陀佛的性德變現出來的。大家心地清淨,沒有爭執,連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這是眷屬平等。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小時候讀課本,讀到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當時年紀小,不懂花,加上親友普遍務農,習慣跟泥土打交道,不懂汙泥有什麼不好。總之,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句話一直無法入心,直到修行之後才知道它真正的涵意。 在人群中修身養性不容易,心不穩定,就會受別人三言兩語激怒而生氣,別人一個眼神就足以讓我們懷疑自己。如果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這幾天,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原本潮溼的空氣,嗅起來都是香甜的。這會兒在菩提樹下,我把腿子一盤,腦子裏想到的都是前二天佛陀對我的讚歎 。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會之中的所有大眾,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濕生,全都是化生,而且是蓮花中化生。在七寶池中的蓮花,它是正覺寶花,是阿彌陀佛的性德變現出來的。大家心地清淨,沒有爭執,連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這是眷屬平等。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小時候讀課本,讀到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當時年紀小,不懂花,加上親友普遍務農,習慣跟泥土打交道,不懂汙泥有什麼不好。總之,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這句話一直無法入心,直到修行之後才知道它真正的涵意。 在人群中修身養性不容易,心不穩定,就會受別人三言兩語激怒而生氣,別人一個眼神就足以讓我們懷疑自己。如果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這幾天,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原本潮溼的空氣,嗅起來都是香甜的。這會兒在菩提樹下,我把腿子一盤,腦子裏想到的都是前二天佛陀對我的讚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