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正信佛教道場
(源自《學佛新鮮人完全手冊》)
(1) 名師不等於明師,很多人去的地方,也不一定對。
(2)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高學歷、教授、大官、企業家、演藝明星、領導人、大善人、大富豪、大長老等,名人去的地方,並不一定正確。
(3) 媒體報導、機構頒獎等,都未必代表正信,有些是花錢買就有了。
(4) 親戚朋友,或許並不會騙您,但他們對宗教的判斷,也不一定對。
(5) 是否過度強調神秘、靈感經驗,那些絕非佛教的重點。
(6) 是否使用世俗階級等行銷手腕,以經營發展組織優先。
(7) 是否對信眾過度積極、強力要求捐款業績、拉人參加活動。
(8) 是否神化住持或領導者的個人角色與偶像崇拜。
(9) 是否刻意批評經典內涵,或挑戰毀謗其他道場。
(10) 是否運用宗教團體,參與政治或經濟活動運作。
(11) 是否有說一套做一套,或欺壓掩飾違法等行為。
(12) 參加活動後,是否會有身心不穩定的現象產生。
(13) 在那邊的學習,是否讓您越學越能夠對付煩惱。
(14) 在那邊的學習,是否讓您越學越能夠減輕三毒。
(15) 學佛團體的活動與運作,應該有不同於世俗社團的地方。
(16) 是否有譁眾取寵,違反戒律、或社會善良風俗的行為。
(17) 機構出版叢書、雜誌,或電子圖文,都只能作為參考。
(18) 尤以目前網路時代,業配文充斥,任何人都可以創作。
(19) 電子科技突飛猛進,修改拼貼都很容易,有圖未必有真相。
(20) 不是掛個佛字、穿袈裟、使用佛教元素、自稱佛教,就是佛教。
(21) 佛學,不等於學佛,學術研究更不宜取代佛教。
(22) 供奉佛菩薩聖像的地方,也不一定是佛教寺院。
(23) 有很多新興宗教,常以心靈療癒、心理教育、身心成長等包裝。
(24) 更有很多新興宗教,強調自己不是宗教信仰,卻充滿宗教內涵。
(25) 學習辨識區別:原始信仰、民俗信仰、正統道教,與正信佛教。
(26) 菩薩是施無畏,如果是以讓您恐懼害怕來作推廣,應多加斟酌。
(27) 是否有依循正法義,是判斷基準,而正信佛法應以經典為依據。
(28) 不宜因為所接觸者個人的貼心熱情、關懷溫馨,就認定是好團體。
(29) 在佛教寺院裡面,因時代變遷,人事更迭,說的也不一定是佛法。
(30) 學佛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可觀察團體的主要、或核心成員,其言行是否合乎這個方向與學行。
(31) 善行義舉,利益他人,都是好人好事,但不一定就是佛教。
(32) 三法印,是佛教的核心基礎,但一般人,不易理解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