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無次第戒第八(菩薩戒四十八輕之卅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坐無次第戒第八(菩薩戒四十八輕之卅八)

 

《佛說梵網經講錄》慧僧法師(1905~1982)講。果靖居士校訂

 

 

經文:若佛子。應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後受戒者在後坐。不問老少。比丘。比丘尼。貴人國王。王子。乃至黃門。奴婢。皆應先受戒者在前坐。後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外道癡人。若老若少。無前無後。坐無次第。如兵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後者後坐。而菩薩一一不如法次第坐者。犯輕垢罪。

 

 

所謂的「如法」有二種,(一)通論七眾(二)別論戒次。七眾是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坐」亦有二時,(一)誦戒時,(二)平時。這一切皆不能紊亂,要順序有次。「不問老少」亦有二義,(一)即通論七眾義,(二)即別論戒次義。

 

(一)通論者:謂百臘比丘尼(戒臘有百年者),不得於初夏比丘(剛剛受具足戒者)前坐。若比丘尼受菩薩戒,亦經百臘,仍然不得於初夏小乘比丘前坐,何況是菩薩比丘。此乃因比丘是上眾故。式叉摩那(學法女,已受六學法,未受比丘尼戒者),雖生年百歲,或菩薩戒已經百臘,也不得於大小乘比丘、比丘尼前坐,蓋因式叉摩那未屬僧數故。沙彌(受沙彌十戒,未受具足比丘戒者),雖生年百歲,或菩薩戒已經百臘,也不得於小乘式叉摩那前坐。沙彌尼雖生年百歲,或菩薩戒亦經百臘,也不得於小乘沙彌前坐,以上單指出家五眾,戒次而言。

 

至於優婆塞(男居士,近事男),雖生年百歲,受菩薩戒亦經百臘,但不得於小乘驅烏沙彌尼前而坐。何況沙彌及比丘等。「驅烏沙彌」,是指其年少,滿七歲,方能驅烏。故《善生經》云:「優婆塞若在比丘、沙彌前行,得失意罪。」若行、若坐,皆結有罪。

 

(二)別論者:如比丘、比丘尼眾,皆須兼論大乘小乘,二種戒次。在大則大,在小則小,但不得以大奪小。故某次文殊菩薩,應阿闍世王之請,仍須故遜迦葉尊者,才暫居其前。按理,文殊師利是法王子,大菩薩,又何需行於聲聞比丘僧之後?足見其謹慎威儀,尊重僧寶之志,故平時決不會紊亂戒次。

 

此「貴人」,通指國王、王子、大官等。乃是相對於「賤人」而言,賤人即是黃門、奴婢等。此等雖通名為二眾,然又須各自類別。譬如,王子雖受菩薩大戒,既未出家,仍不得居於君父之前。及至其出家已,則能居於君王之前,故「貴人」等,別為一類。

 

而「長者宰官婆羅門居士等」,別為一類。此輩若於世法中,或就其爵位,或就其年齡,或就其德行,無有定局。故今惟當以戒法為標準,判辨前後次第。

 

另「黃門奴婢」,又自為一類。「黃門」,是指不男(沒有男根),如太監等,佛制不許出家。因其六根不具,於出家法,屬於重難,故絕對不得入比丘、沙彌之列。「奴婢」,則屬輕遮所攝,而非重難。若其主人,允彼出家,則得受比丘、沙彌等戒。若入比丘沙彌位中,便得在國王前坐。今則雖受菩薩大戒,但仍未脫奴婢之身,故別為一類,不得淆亂主僕、貴賤之名分也。

 

蓋因菩薩大戒,屬於無相;而比丘、比丘尼戒,屬於有相。故不得以大奪小,而須如法次第,尊重小乘戒法。

 

所謂的「一一」者,是指通論、別論二種,皆須如法。及二種時(即誦戒及平時),也不得混亂,皆須次第坐。

 

具緣:此屬遮業。三緣成犯。

(一)非次第:謂通、別二種,不如法次第。

(二)非次第想:明知非如法次第。

(三)正坐:若自坐,或教人坐,同犯。隨一一坐結罪。

 

開緣:如文殊菩薩、大迦葉尊者,應阿闍世王之請,以此特別因緣故,可走在聲聞比丘前。但餘時,則大菩薩亦尊重比丘僧之次第。若下座比丘,或沙彌、白衣等說法,為說法故,則登法座,無犯。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ir George 救急先生的沙龍
0會員
59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金剛經說甚麼》總連結頁面   零、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實相般若、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屬般若     無堅不摧、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佛這樣說、那個時侯、舍衛國的講堂     千二百五十人、世間與大千世界、吃
Thumbnail
《金剛經說甚麼》總連結頁面   零、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實相般若、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屬般若     無堅不摧、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佛這樣說、那個時侯、舍衛國的講堂     千二百五十人、世間與大千世界、吃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若有人以淨信心,讀誦此法門,福多於前,九十五劫自識宿命,六萬劫中為轉輪王 ; 於現在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毒不能傷、妖蠱不中,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
Thumbnail
若有人以淨信心,讀誦此法門,福多於前,九十五劫自識宿命,六萬劫中為轉輪王 ; 於現在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毒不能傷、妖蠱不中,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
Thumbnail
有法門名僧伽吒。若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於阿耨多羅三藐三得不退轉。
Thumbnail
有法門名僧伽吒。若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於阿耨多羅三藐三得不退轉。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我們接著講妄語戒。 乙五、這一科,論到輕重‧ 接著所犯同樣是犯妄語,但是它有輕重的差別,這當中就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的分別。 還有破轉法輪僧.這個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叫做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及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這都是屬於逆罪。
Thumbnail
菩薩戒的「十重戒」,完全在說意業啊!所以不能隨便動意業啊!我們說苦修,是要修正念分明,才是苦修。我們宿生具來的習氣要改正,就是在那修正的節骨眼裡,才是痛苦,才是真正的苦修。 所以苦修,不是說你每天工作做得怎麼樣的辛苦,或你一天拜佛拜幾千拜,你拜得身體很疲勞的苦,也不是你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的苦
Thumbnail
菩薩戒的「十重戒」,完全在說意業啊!所以不能隨便動意業啊!我們說苦修,是要修正念分明,才是苦修。我們宿生具來的習氣要改正,就是在那修正的節骨眼裡,才是痛苦,才是真正的苦修。 所以苦修,不是說你每天工作做得怎麼樣的辛苦,或你一天拜佛拜幾千拜,你拜得身體很疲勞的苦,也不是你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的苦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