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擔任一位菩薩:第二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進一步,我們可持守身口八律儀:1不惱害眾生( 不使眾生感到氣惱、憂惱、苦惱、嚇惱、感到被害)、2不偷盜、3不邪淫、4不妄語、5不兩舌、6不綺語、7不惡口、8不飲酒。此外,強調我們要做到八正道裡的正命:從事正當的職業。

身口八律儀的第1條:不惱害眾生,實際上並不太容易,需要我們時時發揮智慧及忍辱的精神,才能做到。

二、知恩報恩:對於佛及菩薩、父母、師長、眾生的恩惠了知於心,並且有實際行動去報答。

例如:對於佛和菩薩的最好報答就是發菩提心,幫助佛和菩薩廣度一切眾生。

例如:對於父母的報答是能讓父母身心安穩,更好的是能度父母至無餘涅槃。所以,如果經常生病、受傷或是更換職業,就不是對父母的報答,因為父母會擔心。

三、住忍辱:對於一切眾生沒有生氣的心、沒有想去惱害的心,就是住忍辱。至於如何做,可參考在下拙作「生活技巧:如何從忍氣吞聲到雲淡風輕的忍辱羼提波羅蜜」。

四、受歡喜:成就眾生,以此為喜。也就是盡力幫助眾生,以這樣的成就做為自己歡喜的源頭。亦即國父所言:「助人為快樂之本。」

五、不捨一切眾生:在心念上:欲救一切眾生。

六、入大悲心:我為一一眾生,就算經歷「如恒河的沙那麼多的劫」的時間,在地獄裡受盡辛苦,都是願意的,直到這些眾生得佛道、入涅槃。

七、信師恭敬諮受:對於講解佛法給我們聽的法師們,能夠恭敬他/她,如同恭敬釋迦牟尼佛一樣。

此處,我們得先以智慧抉擇,這位法師是不是正信佛法的法師,如果是,就可以放心信任之。抉擇的標準是以佛經去對照:此法師的教誨是不是都符合佛陀所教。以哪一部佛經去對照呢?以在下的觀點,「大品般若經」「金剛經」「心經」是在現代沒有疑義的,可以此三部經對照。

八、勤求諸波羅蜜:一心求能行諸波羅蜜而沒有其他想法。

普賢菩薩像

普賢菩薩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ilin Tsai的佛法、醫者與育兒生活分享
23會員
91內容數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2025/01/12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Thumbnail
2025/01/12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第二地的菩薩,常念八法: 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一切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以下分別解釋。 一、戒清淨:不能有成為聲聞、辟支佛的心,並且不破戒。 我們在這世間,最基本的是持好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您知道嗎?人人都可以是菩薩。 有些人認為,菩薩要救苦救難,太疲累了,因此放棄。 有些人認為,菩薩要修得大神通力,太困難了,因此放棄。 其實,人間佛教的創始者星雲大師告訴我們: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也就是行三好,就是行佛、行菩薩道了。 在人
Thumbnail
您知道嗎?人人都可以是菩薩。 有些人認為,菩薩要救苦救難,太疲累了,因此放棄。 有些人認為,菩薩要修得大神通力,太困難了,因此放棄。 其實,人間佛教的創始者星雲大師告訴我們: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也就是行三好,就是行佛、行菩薩道了。 在人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解釋每一個波羅蜜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至 提及善至,先說善來。菩薩是佛陀還未成就正自覺時的稱呼,他輾轉輪迴,重複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修習十波羅蜜,目的是為了證佛果及一切知智,幫助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十波羅密的修行道追隨菩薩成佛的足跡,讓我們依照律藏以十波羅蜜的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解釋每一個波羅蜜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2-01-21 十五行 〔行〕有十五行,包括: 一、 別解脫律儀戒(Pāṭimokkhasaṁvara sīla) 《清淨道論》解釋波羅提木為:「波羅提木」(律儀)為戒律的美德;它能守護一個人,使他免於痛苦和失敗。 所以它被稱為「波羅提木」。 所有的戒律(s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2-01-21 十五行 〔行〕有十五行,包括: 一、 別解脫律儀戒(Pāṭimokkhasaṁvara sīla) 《清淨道論》解釋波羅提木為:「波羅提木」(律儀)為戒律的美德;它能守護一個人,使他免於痛苦和失敗。 所以它被稱為「波羅提木」。 所有的戒律(s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02 最近末學跟我們清公和尚有探討這個問題,如果說犯到菩薩的重戒,還有五戒當中的重戒,如果說他沒有辦法拜到見光見華怎麼辦呢? 我們清公和尚他依據古德的立(律)論來加以說明:「你如果說能夠拜到見光見華,見到瑞相,那這個是最好的,代表你這個罪業已經滅除了,那你可以再來重受。」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02 最近末學跟我們清公和尚有探討這個問題,如果說犯到菩薩的重戒,還有五戒當中的重戒,如果說他沒有辦法拜到見光見華怎麼辦呢? 我們清公和尚他依據古德的立(律)論來加以說明:「你如果說能夠拜到見光見華,見到瑞相,那這個是最好的,代表你這個罪業已經滅除了,那你可以再來重受。」
Thumbnail
佛教其中一個最古老和最受尊崇的宣示就是: 1.諸惡莫作 2.眾善奉行 3.自淨其意 4.是諸佛教
Thumbnail
佛教其中一個最古老和最受尊崇的宣示就是: 1.諸惡莫作 2.眾善奉行 3.自淨其意 4.是諸佛教
Thumbnail
【累積福報之關鍵】發菩提心是學佛修行非常重要的環節。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一個人如果生起菩提心,再去做事、去修行,就算只是做掃地工作,也是功德無量!」 心能做天堂也能做地獄,用發菩提心去做每一件事都有無量的功德,因此有句佛家語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意思就是累積福報的關鍵點在於我們的心。
Thumbnail
【累積福報之關鍵】發菩提心是學佛修行非常重要的環節。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一個人如果生起菩提心,再去做事、去修行,就算只是做掃地工作,也是功德無量!」 心能做天堂也能做地獄,用發菩提心去做每一件事都有無量的功德,因此有句佛家語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意思就是累積福報的關鍵點在於我們的心。
Thumbnail
佛教戒律的基礎,也可稱為基本的倫理觀念,依據三皈、五戒、十善,來清淨三業,自利利人。 戒的功能在於清淨與精進;律的功能在於和樂與無諍。
Thumbnail
佛教戒律的基礎,也可稱為基本的倫理觀念,依據三皈、五戒、十善,來清淨三業,自利利人。 戒的功能在於清淨與精進;律的功能在於和樂與無諍。
Thumbnail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學佛法的法門: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Thumbnail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學佛法的法門: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