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的零碳時代

2023/08/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中華民國碳權交易所已於八月七日正式揭牌,總統蔡英文表示「淨零碳排」的政策推動,將在七年以內預計帶動4兆元以上的民間投資,提供超過五十萬個相關就業機會蘊含將近六兆元產值,也意味ㄧ個零碳時代正式來臨。

  國家發展研究會公佈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除了透過自願減量額度交易,還會藉由增量抵換碳權交易,目前包含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日本東京都已先後成立碳權交易平台,臺灣此時成立不僅可以加深與他國在碳交易所的國際合作,也能督促自身達成低碳目標的產業轉型。

  利安達平和聯合會計師事務所(https://www.facebook.com/REANDA.Taiwan/)吳明儀會計師指出碳權交易所是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國發基金會共同成立,目前負責項目包含碳諮詢及教育訓練、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目前先以碳的諮詢(教育訓練)為初步工作,但國內外碳權交易肇因「氣候變遷因應法」尚未定案因此無法執行,即便如此對於碳權相關的知識層面仍需超前佈署。

壹. 碳權的前世今生

碳權是指合法排放「溫室氣體」排放權利,是由政府單位總量管制,企業彼此可以進行減碳並轉移碳權(A企業減碳餘額賣給B企業以利排碳),屬於要求企業制定碳排上限的強制性市場,針對排碳餘額與不足自行交易。

贰. 碳權的用途、定價、收費

臺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在初期交易的國外碳權有助於企業「ESG」永續經營,碳費「開徵」後就會針對溫室氣體施以管制,碳權規範對於企業而言用於法定事項之「抵減」,以符合政府政策並切合企業全球減碳趨勢。

叁. 碳權、碳稅到碳費面面觀

碳權即指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市場」,企業為遵守排放量不超過其配量進而購買碳權;另一是由企業主動購買碳權為達到自訂的環保目標。

碳稅是指政府透過「統收統支」方式徵收,並依各種化石燃料的含碳量來開徵碳稅(一旦使用含碳燃料隨即徵收)。

碳費是指政府以「專款專用」徵收作為溫室氣體的管理基金,針對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在2.5萬噸以上的企業開徵。

  吳明儀會計師認為「碳權交易所」的成立意味著零碳時代的來臨,政府除了要求自身達成低碳目標的產業轉型也能加深與其他國家「碳議題」的國際合作,一旦「氣候變遷因應法」定案就須進行國內外碳權交易的稅務規劃。有鑑於此,碳權的基本認知必須要從政府號召來啟迪民智,進而能在用途上奠定企業「ESG」永續經營、在定價上可以因應開徵後的損益平衡、在收費上以利企業對碳權規範的抵減作業。

臺灣碳權發展目前傾向會以政府作為主導地位,碳稅則是透過「統收統支」作為徵收型態,並以碳費作為「專款專用」的管理基金要求企業以身作則,但最關鍵的碳權交易仍需獲得環保署與國際公正機構認可,才能真正引領臺灣邁向零碳時代。

7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