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低碳減稅對抗「綠色通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政府為配合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持續推動,針對水泥業者提出鼓勵減碳稅務優惠措施,財政部依據《貨物稅條例》規定,函報行政院核定自2024年1月1日起,降低符合減碳認定基準之「水硬性混合水泥」及「墁砌水泥」貨物稅應徵稅額。政府將由每公噸徵收「440元」將依添加物比率減至「260元」至「220元」,約「40%」到「50%」的優惠稅率,對比先前「碳權交易所」針對排碳量大的水泥業者課徵碳費,無疑成為對抗「綠色通膨」(Greenflation)具體策略。

  世界各國已將減碳訂為共同目標,政府開始鼓勵企業進行,回應聯合國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臺灣目前正在主導「2050淨零排放」政策,初步以「水泥」、「石化」、「鋼鐵」及「半導體」等企業碳排大戶收取碳費。政府研擬課徵碳稅的法規之前,先以「減碳」換取「減稅」作為配套,不僅有效帶動其他國內知名企業響應,某種程度也是為了「永續發展」(ESG)超前佈署,面對全球減碳趨勢帶來生存壓力,政府當局「減碳減稅」無疑給民間企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利安達平和聯合會計師事務所(https://www.facebook.com/REANDA.Taiwan)吳明儀會計師表示,政府此舉無疑有效降低企業間的「碳焦慮」,目前包含「台泥」、「亞泥」等水泥業龍頭都推出「低碳建材」,但在研發過程可能將會付出高額成本,為了避免未來轉嫁在消費者身上,先從企業主面向來做減碳減稅規劃,無疑成為抑制「綠色通膨」的具體方針。

  所謂「綠色通膨」即指全球推動綠色經濟,實施節能減碳的政策過程之中,因為減碳方式與產品製造模式不同,導致企業「外部成本轉嫁內部」,最終讓消費者來買單,原物料價格提高也就成了主要面向。原物料業者面對「綠色通膨」無不設法減少碳排,為了減少碳費開支,無形當中付出成本,也加劇了「綠色通膨」的影響層面。

壹.減碳成本飆升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去年落幕,約莫上百與會國家宣示「轉型」,為了達成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想要推動脫離「化石燃料」等減碳策略,卻也同時提高供應鏈的製造成本。專家預測減碳成本飆升造就「綠色通膨」,從製造商的原物料與消費者的價格端,將會如同「綠犀牛」般衝擊供需兩端,企業減碳如果無法在「開源節流」上取得平衡,轉嫁給消費者又不被買單,某種程度對企業來說,減碳成本飆升就會成為生存危機。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企業必須搶購綠電,需求提高也會連帶飆升費用,當製造業的基礎成本上揚,相關費用自然水漲船高,那該轉嫁到哪些層面? 企業需要考量的毛利表現以及經營方針,就會產生壓力。」「綠電廠商」能配合全球減碳,提供企業相關優惠方案,制定一套「期效合約」,恐怕需要政府介入,抑制減碳成本飆升的結構問題。

貳.綠色原料壟斷

  全球有關綠色減碳原料壟斷情形可說反映在價格上,對於企業市場即便有了心理準備,若以國內營建產業來看,碳費與房價呈現「相輔相成」,在建築業的綠能轉型,將加劇營建成本上漲,而屬於高碳排的建築業更是首當其衝。我們若以一棟透天別墅來看,不含人工技術成本在內,光是「碳費」、「碳盤查」以及「綠色原料」建材,成本可能至少增加200萬元,政府現在以鼓勵代替懲罰,可以逐步引導營建業者落實減碳。

  政府單位預計今年規範公共工程的碳排標準,迫使高碳排產業全力減碳符合法規,尤其「鋼鐵」、「水泥」、「營建」的供應鏈範圍廣泛,必定透過團體方式進行減碳,換言之,低碳建築與低碳工程勢必成為市場主流,主要仍是政府透過行政立法要求企業符合減碳標準。

參.綠色通膨法規

  美國法規早有「反通膨法」設立,如果對於綠色發展的永續而言提高成本,它在法規上會提供挹注,未來政府在徵收碳費之後,這筆費用可以做為民間補貼之用,我經濟部則認為合宜價格可以有效帶動產業轉型,別將減碳與成本漲幅之間認定為「正向關係」。

  我國金融產業現在也在致力推動「綠色金融」,主要是想藉由交易的手段工具達到效果,例如無紙存摺等作法已行之有年,也養成了客戶「電子支付」的消費習慣,如今,政府能在轉型過程提供稅務優惠,除了可以協助民間企業攜手度過「綠色通膨」,還能產生最終經濟上的效益才是最大目標。

  政府減碳減稅無疑成為對抗「綠色通膨」的官方力量,也能消弭排碳量大的相關業者遭「碳權交易所」來課徵重稅,民間企業尚未跟上全球減碳趨勢之前,政府率先拋磚引玉來做稅務規劃,不僅抑制「綠色通膨」的擴散可能,還能降低影響層面避免供需兩方就此失衡。

  首先,面對減碳成本飆升,對於企業造成生存危機,政府介入抑制結構問題。再者,綠色原料壟斷,除了引導營建業者落實減碳,政府還能透過行政立法加以規範。最後,綠色通膨法規,政府除了定調減碳與成本漲幅之間並非正向關係,還能仿效美國搭配經濟政策發揮「最高效益」。

  有鑑於此,吳明儀會計師認為,政府率先減碳減稅確實幫助企業跟上全球趨勢,但仍須企業本身能將減碳納入公司營運政策之一,否則某種程度只是節流形式;如果可以置入產品生產型態之中,不僅能夠促成產業轉型,也能同時達到開源。最終不但有效對抗「綠色通膨」現況,還能開啟公司的「藍海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Y Chang-avatar-img
2024/04/09
嗨 蔡威您好,我是商周編輯薰云。我注意到您的這篇文章中仔細解說了綠色通膨的影響與政策對應等內容,跟我們理念很相合,故希望能改標後轉載到我們的ESG專站(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site/esg )。我們將會適當修改標題與內文小標、微調用字等,並標示原文連結與原作者資訊,保障授權網站的著作權益,並可為您增加流量。希望能獲得您的首肯,敬頌 商祺編輯薰云敬上我的聯絡資訊如下,歡迎與我聯繫商業周刊 Business Weekly 編輯處ESG組編輯 張薰云|SY ChangEmail: sy_chang@bwnet.com.tw Tel(O): 02-2505-6789 #5303靜候佳音
avatar-img
蔡威的沙龍
7會員
37內容數
蔡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2
  臺灣與美國稅收減免法案(以下簡稱臺美稅收減免法案)提供較低的扣繳稅率,對比美國較高有效來源所得課稅門檻,目前利於降低國內公司未來在美整體稅負,對於臺商投資整體策略而言,仍須透過專業稅務技巧來做因應。
Thumbnail
2024/03/22
  臺灣與美國稅收減免法案(以下簡稱臺美稅收減免法案)提供較低的扣繳稅率,對比美國較高有效來源所得課稅門檻,目前利於降低國內公司未來在美整體稅負,對於臺商投資整體策略而言,仍須透過專業稅務技巧來做因應。
Thumbnail
2024/02/23
  「跨境」電子發票開立-政府因應之道     臺灣隨著數位經濟蓬勃發展,傳統紙本發票目前卻仍成為國內主流之一,當國際間逐漸倡議「跨境」電子發票,打造開立、傳輸、交換、保存之標準化流程,吳明儀會計師提醒企業應持續密切關注國際動向,針對電子發票機制及數位化申報法規標準,以利評估公司稅務規劃。
Thumbnail
2024/02/23
  「跨境」電子發票開立-政府因應之道     臺灣隨著數位經濟蓬勃發展,傳統紙本發票目前卻仍成為國內主流之一,當國際間逐漸倡議「跨境」電子發票,打造開立、傳輸、交換、保存之標準化流程,吳明儀會計師提醒企業應持續密切關注國際動向,針對電子發票機制及數位化申報法規標準,以利評估公司稅務規劃。
Thumbnail
2023/12/27
  財政部正式公告《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修正條文引發各界關注,對於企業未來稅務規劃無疑影響甚深,吳明儀會計師提醒,除了與五月份預告草案的主要差異為免稅伙食費上限由2,400元提高至3,000元,仍有三門策略需要關注以免造成稅務負擔。
Thumbnail
2023/12/27
  財政部正式公告《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修正條文引發各界關注,對於企業未來稅務規劃無疑影響甚深,吳明儀會計師提醒,除了與五月份預告草案的主要差異為免稅伙食費上限由2,400元提高至3,000元,仍有三門策略需要關注以免造成稅務負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淨零排放成為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淨零排放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在淨零排放的浪潮中尋找到商機,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從淨零排放轉型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台灣的淨零排放政策和中小企業的商機,並分析淨零排放轉型的挑戰和策略,希望能夠
Thumbnail
淨零排放成為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淨零排放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在淨零排放的浪潮中尋找到商機,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從淨零排放轉型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台灣的淨零排放政策和中小企業的商機,並分析淨零排放轉型的挑戰和策略,希望能夠
Thumbnail
  政府為配合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持續推動,針對水泥業者提出鼓勵減碳稅務優惠措施,財政部依據《貨物稅條例》規定,函報行政院核定自2024年1月1日起,降低符合減碳認定基準之「水硬性混合水泥」及「墁砌水泥」貨物稅應徵稅額。
Thumbnail
  政府為配合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持續推動,針對水泥業者提出鼓勵減碳稅務優惠措施,財政部依據《貨物稅條例》規定,函報行政院核定自2024年1月1日起,降低符合減碳認定基準之「水硬性混合水泥」及「墁砌水泥」貨物稅應徵稅額。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