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賞析

2022/01/0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詞牌解題】
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名。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制大型武曲《破陣樂》,本詞牌當數擷取其中一段音樂而成,音樂風格慷慨激昂。雙調六十二字,屬中調。
【題目】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中宜賞析】
首先解題,我們要來知道「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中的「陳同甫」是誰——陳同甫,名亮,也是南宋時豪放派的一位詞人,跟辛棄疾一樣都是抗金派。這位bro的命不太好,家裏挺窮,雖然很有才華、還曾經上書皇帝主張抗金,但一直考不中科舉。更慘的是他因為上書言辭激切,把主戰派、主和派都得罪了個遍,還三次陷入無頭官司被下獄過,端賴有錢官位也高的辛棄疾等一眾好友解救——順帶一提,咱們的道學派老夫子朱熹跟他們也都是朋友,閒來朱熹還會跟陳亮八卦辛棄疾的莊園很豪華,也是很可愛了。悲催的陳亮在五十五歲好不容易考中進士之後,竟然在赴任的途中暴卒了,甚至有人傳言他是被殺掉的。
陳亮的詞也走豪邁狂放風格,他有一闕〈念奴嬌・登多景樓〉算是代表作,今錄下半闋:「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是不是氣勢還挺兇猛的?他笑東晉王謝高族偏安江東,又大力抨擊北方被胡人竊據,應該要義無反顧打回去啊!這種發言看上去就很合我們辛棄疾的胃口,所以稼軒詞中就有很多首是與陳亮唱和的,有一名句就是如此——「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祖逖的擊楫中流、聞雞起舞是這兩位詞中頻繁cue到的典故,這就可以一窺為什麼辛棄疾與陳亮常以「壯詞」相唱和。壯詞的特質就是氣勢比較豪放,以下我們就來看這闋詞。
第一句的開頭就引入了一位英雄的鏡頭:「醉裏挑燈看劍」,文學家愛酒、嗜酒、借酒澆愁的在所多有,醉眼迷茫挑亮燭燈也是不意外的動作,但是在光亮中詞人企圖看見的是什麼呢?不是小晏與舊情人久別重逢的「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不是朱敦儒詞裡「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的閨怨之情,辛棄疾他在醉眼迷濛中「挑燈看劍」。我們在武俠片、動漫裡也會看到英雄劍客很珍惜地擦拭自己的兵器,稼軒詞另一名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有句「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裡頭的「吳鉤」是吳地生產的一種彎形寶刀,也是兵器,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辛棄疾不只是文人、更是實際在戰場上殺過敵的英雄人物。
詞人醉了、看劍累了,也許就寢休息了。夢中卻延續他那份豪壯的氣概,「夢迴吹角連營」。這是很有開場氣勢的一幕,你可以想像那種規模宏大的戰爭片,從聲響很震撼的銅管樂器齊奏聽覺先進來,然後看到一個個接連排列、有千軍萬馬感覺的軍營。接著鏡頭轉到英武的大將軍,縱情豪邁地把珍貴的牛肉分給兵士們品嚐,將士們同甘共苦、氣勢高昂,隨著帶有異域風情的軍樂列陣,將軍在高台上發表演說,底下的士卒們為了保衛家國,個個鬥志激揚、場面肅穆。然後將軍一聲令下、大軍開向前線,尤其要注意將軍急速奔馳的駿馬,還有他拉開弓箭、箭矢如雷電般飛射出去,像是閃電一樣穿破敵人的要害、敵血飛濺在畫面上⋯⋯劇情已經演到下半闋了,不過我們要先回來上闋解說幾個細節。
首先,「八百里分麾下炙」,「麾下」就是指他的部下,「炙」是烤肉。那麼「八百里」是什麼呢?稼軒這裡用了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汰侈》: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瑩其蹄角。王武子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
這個故事在描述西晉時人的奢侈競賽,其中「王君夫」是王愷,「王武子」是王濟,雖然都姓王但他們可沒啥關係,不僅不同族,甚至輩分都不太一樣——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也常在晉武帝的暗中支持下跟西晉首富石崇鬥富,像是那個敲斷珊瑚樹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倆之間;王濟是晉武帝的妹夫,而且為人還更狂妄些,跟王濟比射箭,一贏了就馬上叫人把王愷珍愛的牛「八百里駮(音ㄅㄛˊ)」給烤了,還只吃一口就大搖大擺地走了。「駮」在《山海經》裡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獸,後來用作駿馬的代稱;「八百里」是用來形容速度很快。王愷大概真的很珍惜他這頭牛,不僅給牠取了個駿馬的愛稱,還常常幫牛牛洗澡、把牠的蹄跟角擦得晶瑩剔透——可惜被王濟烤來吃了。哭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愛的事物不要拿來打賭。(?)
上闋主要寫整體軍營的場面,從將士分食烤肉,寫到軍樂的氣勢磅礡,「五十弦」泛指樂器,「翻」是指演奏,其實這句也有點新意。如果看現在的古箏,通行是二十一弦;按地域和流派差異也有十三弦、十六弦的,而古代常見是二十五絃。根據《史記・封禪書》記載:「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所以最原始這個樂器是五十弦,名叫「瑟」,如李商隱名句有「錦瑟無端五十弦」。取其半二十五絃,改「瑟」的敲擊為「箏」的撥奏,才是古時候常用的演奏方式。所以稼軒這裡說「五十弦」有意用比較古意的方式稱呼,而且是「『翻』塞外聲」,不是「『彈』塞外聲」、「『奏』塞外聲」,「翻」作為音樂術語常用「新翻」、「翻作」什麼什麼曲什麼什麼歌,是指演奏的樂曲內容與風格迥異於這個樂器本來的習慣,比如姜夔就有句「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所以稼軒用應該比較悲情的五十弦去「翻」塞外聲,也就把悲感轉為豪壯。
「沙場秋點兵」,秋季主金、主刑殺,秋高氣爽、農作物收成了也有糧草、士兵不用農忙,可以用來打仗,所以古代一般都是秋季發動對外的戰爭。這一句寫出清點兵將的壯闊場面,而且情境延伸到下片,寫將軍的弓馬嫻熟,他是「馬作的盧飛快」,這用的是《三國》故事中劉備「躍馬過檀溪」的典故。「的盧」是因為這種馬頭顱上有白點點所以叫「的盧(「顱」)」。據說劉備還是個小咖時,在曹操帳下,曹讓劉去馬廄選一匹馬,只有的盧看起來一副憔悴的模樣,但劉備就欣賞牠,選中這匹馬時還被周圍圍觀的人笑他沒眼光;到了赤壁之戰前夕,荊州軍降曹的蒯越、蔡瑁想要偷害劉備來獻與曹操,劉備就騎著這匹馬逃出,到了檀溪陷溺在河裡,劉備還鼓舞牠:「萌萌,站起來!」——啊,串了電影《赤壁》的哏;劉備叫的盧:「今日厄矣,可努力!」結果的盧一躍三丈高(換算成今日高度為十公尺,真是不合理),幫助劉備突圍。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都在寫將軍的勇猛豪情,而這般英雄的目標是什麼呢?「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在南宋的現實情勢下,天下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北方金人的威脅、二帝被擄國土淪喪的奇恥大辱,古人又說:「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可以知道這就是他正面地在陳述自己抗金北伐的志向。而如此忠君愛國又有卓越才能的將領,把軍營兵士照顧得很好、軍隊操演得很勇壯、有齊備的糧草乃至本人武藝絕高,想必能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在生時能夠光復家國、死後也能留名青史千古流芳吧⋯⋯「可憐白髮生!」
到這裡我們才想起來,這整闋詞是詞人酒後醉夢,哪怕辛棄疾的確曾經上過戰場,如今他已被朝廷棄置不用,在一個男人四、五十歲的黃金年華賦閒在野,他的抗金抱負、他對南宋朝廷的期盼,終究是錯付了。上片第三句開始的軍中情景,突破了上下闕的限制,一直寫到最後一句才讓讀者明白,這種種理想壯志都是發生在夢中,現實是英雄老去、有志難伸。格式上〈破陣子〉是兩片「六六七七五」的句式,那個「五」的單獨一句沒有跟別句搭配、不能寫出對偶對仗,這又叫作「畸零句」,其實在格式上是很不好寫的句子,很容易把前面對仗好的氣勢給卸掉,落入平庸、結尾無力。結果辛棄疾非常有創意地打破了習慣上「上片寫景,下片言情」的結構,而是從「醉裏挑燈看劍」的當下,轉入「夢迴吹角連營」帶起的整片夢境,直到最後一句才把真實的境況:「可憐白髮生」說出來,結構上使用了「先敘後點」的手法,在結句把悲情點出,更能凸顯出夢想與現實的衝突與悲哀。
「男兒到死心如鐵」,這句辛棄疾用來稱讚知己陳亮的話,也適用於他本人。哪怕長期被朝廷忽視,到了晚年主戰的宰相想起用他時,辛棄疾仍然抗金之志不熄。只可惜那個宰相韓佗冑只是想利用辛棄疾的聲望,也不是很尊重辛棄疾審慎備戰的主張,最後辛棄疾在抑鬱不得志的老病中逝世,享壽六十七歲。七十年後,差不多又是一位辛棄疾的人生長度,南宋滅亡。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辛棄疾此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作於他才二十八歲的早年,然而當時剛歸附南宋的辛棄疾,不會料到這「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時光空渡的悲痛,將一直延續到他的晚年。從來最難承受的就是「美人遲暮,英雄白頭」,辛棄疾也是「可憐白髮生」。在面對時空、有感於光陰有限的「存在的悲感」中,辛棄疾不像蘇軾的超越,而是眼光看著自己的事功抱負,企圖在青史留下不朽。蘇軾笑自己「早生華髮」卻可以「一樽還酹江月」,辛棄疾卻是「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他沒有辦法把自己的眼光移開、照見內在完整的大圓滿,而是永遠有一簇悲憤的怒火在胸中不會熄滅,像陸游那樣「但悲不見九州同」。
中宜讀了蘇辛詞,一直比較偏愛稼軒,或許就是因為他那麼一顆不死的意志,雖然沒有東坡的曠達灑脫,卻更顯出任何企圖自我實現、有功於天下的人,那種面對環境不利仍然不放棄的堅韌。「男兒到死心如鐵」,這樣的意志,值得千載後的我們致上肯定與敬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8會員
77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