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傷疤往前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跌跤

上週一午間,幾通未接來電,都是兄弟姐妹打來的,群組一看,媽媽已經在關山慈濟醫院,跌倒摔斷了手腕骨,醫生建議開刀好得快,媽媽自己相當恐懼,深怕自己心臟受不了,姐妹之間討論,需要很快做出決定,不是開刀就是打上石膏,群組裡,哥哥建議依據醫生專業評估,手足四人,很快就取得共識,都說好,開刀,我想了一下,想說跟媽媽通電話,聽聽他的想法,通上電話,照例媽媽說好端端沒事,沒歹沒誌又跌倒了,感覺像是怨天又怨自己似的,我跟她說,我們兄弟姐妹認為,她最好開刀,媽媽說,「還是不要開刀,好嗎?我怕心臟受不了」,我聽出既哀求又堅持的口氣,當下我改變了想法,有點獨斷地推翻大家的決議,說尊重媽媽的意願,事後想起來,我又不是主要照顧者,憑什麼我決斷?因為我是兒子?但我也不是長子,從小我好像就是家裡的小霸王,天不怕、地不怕似的,其實是爸媽愛我,兄姐們疼我,身為老么,我卻常常視為理所當然,我記得爸爸曾說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想他期待的是我們要自立自強,不是自私自利,步入職場,擁有自己的家庭,難免也因為自我中心,讓自己跟身邊的人吃上了苦頭,說好聽是,獨立思考,有想法,但會不會是剛愎自用呢?答應媽媽不開刀,會不會是一時心軟,遺患將來?原來媽媽還能夠用著四腳杖到處走走,會不會因為手無法支撐,活動量減少,快速衰退?大姊又急又氣的說,好了吧,這下就不會到處亂走了,言下之意似乎是責怪媽媽「不乖」,惹事生非,我想主要情緒更多的是擔憂,生氣反而是次要的情緒吧?

決策很難說哪個才是對的,讓我們後悔的,通常是我們沒有做的事情,因為做了,即使結果不如預期,至少有個結果,沒有錯的事情,永遠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的這種後悔,特別令人難以釋懷,如果開刀,會不會好的更快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還好沒有開刀。我唯一能夠支撐的是,如果我年老了,我但願永遠能夠自己做決定,我不想要被決定,無論結果如何,比方說,我不想被插管、氣切、急救,死後我想要一把骨灰灑向大海,但哪會是我可以決定的嗎?

送別

另一件事情,或許不是後悔,而是遺憾,母親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星期五早上我去見了他,卻是最後一面了,下午收到表弟傳來短訊,舅舅在中午左右往生了。得知舅舅病危時,我正在國外出差,回國後的工作、訓練,再耽擱了幾週,父親節那天我見到他時,舅舅已經不省人事,表弟說嗎啡解除身體的疼痛,讓舅舅沈睡,隔幾天我再去醫院時,血壓偏低,表弟說是個徵兆,幾個小時後,舅舅從此長眠。

去醫院探視舅舅,我自己也看了醫生,一個星期以來,晚上經常發癢醒來,上網查了一下,似乎就是尋麻疹,皮膚科醫生說尋麻疹就是過敏現象,但也很難說是因為什麼過敏原,開了類固醇以及抗過敏的藥劑,我自己查網路,也說是免疫系統的問題,跟飲食、作息很有關係,要避免「組織胺」食物,其中海鮮、加工食品並不意外,但水果也赫然在列,出乎我的意料之為,其他堅果、發酵食物、咖啡都是我所愛的,令我感到沮喪,感嘆人生好難。

露營

週末早上例行的公館河濱跟朋友跑步喝咖啡,中午緊接著來到桃園復興山區露營,兒子對昆蟲的愛好,延長了我的露營生涯,許久不曾使用的客廳帳,都忘了該怎麼搭設,請兒子上網研究,父子兩人一起架設,容易多了,海拔近千公尺的營地,午後仍有暑意,下了場雨,太陽下山後,晚上涼快多了,因為有了客廳帳,也免除了蚊蟲的干擾,享受片刻悠閒,彷彿再艱難的人生課題,也有下課時間。

父子倆人在外露營的晚餐,泡麵就打發了

父子倆人在外露營的晚餐,泡麵就打發了

第二天早上,營帳內睡到自然醒,天然的冷氣,太陽一出現立即失效,早晚的溫差,帳篷結滿了露水,我原本想靜靜等待陽光蒸散帳篷的水氣,但心裡急著回家,因此也沒有等到完全乾燥就收拾起來,因為家裡還有另一個功課再等我。兒子夠大可以幫忙收拾,雖然他的心思一直被週遭的昆蟲吸引,有的還是讓搭帳、收帳快了許多,11點前已經可以上車離開,旁邊還有一帳悠閒的享用早餐,我想這是一種選擇。

許久不曾打開使用的客廳帳,防水層已見斑剝,外表看起來卻仍是俊俏英挺

許久不曾打開使用的客廳帳,防水層已見斑剝,外表看起來卻仍是俊俏英挺

去程花了兩個小時車程,兩個小時搭帳,回來順序相反,大約的時間,意思是,花了八個小時的辛勞,在野外吃了一頓晚餐,一頓早餐,空氣床墊外加睡袋躺了一個晚上,後來回到家裡要找時間晾曬帳篷,這一番工夫,為的是什麼?親子的時光?或者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又或者是創造了一個回憶?

跑步

在家等我的功課是兩個小時十五分鐘的「課表」,為準備十月份的馬拉松比賽,我正在執行為期12週的訓練,週末通常是長距離的訓練,亞熱帶的夏天,除了清晨勉強可以在外訓練,下午回到台北,我只敢選擇在有空調的健身房完成,當然跑步機又是另一種考驗,我的麻醉劑是iPad上的影片,下午回到台北相當的疲累,稍事收拾露營裝備,我就倒在床上難以起身,再起床時腦袋昏眩,打起精神換裝去到健身房,已經是晚餐時間,跑得有氣無力,我依舊降速完成課表,妻子說我自找的,確實如此,強加的痛苦懲罰,自找的痛苦則是選擇,讓我一再回來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痛苦過程之後的結果,長期的有成績、健康、體能,立即的是回饋給自己的成就感,每次跑完這艱難的課表,我都很想拍拍自己的肩膀:陳某某,你辦到了,你好強!我想這是合法的海洛因,健康的上癮!

跑步機上的24公里的Long Run,我覺得自己很狂

跑步機上的24公里的Long Run,我覺得自己很狂

一個星期過去,工作、家庭、健康、運動、戶外休閒,似乎變幻無常,又似乎是一如往常,提醒自己善待身邊的人,情緒有時暴衝,記得再回到原來,好好的個過日子,認真的生活,也許這就是功德圓滿。

avatar-img
8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nte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寫作從來不是一種記實,而是一種詮釋 這一陣子好像有些悶悶的感覺,所謂的莫以形狀,是因為沒有追問,層層剝開,釐清自己的思緒,寫作是個好方法。
世界很複雜,跑步很單純,特別是心情煩躁的時候,跑步的日常,是安定的力量。
動心起念 第一次挑戰所謂的BQ (Boston Marathon Qualifying),是在2017的台北馬拉松,也是在那年,我拿下南橫馬拉松45公里組的總冠軍,算是我的運動生涯的一個小高潮,覺得想要再往另一個山峰邁進,波士頓馬拉松,由跑友傳說而來,他是所謂六大馬之一,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
工作與生活,沒有完美的比例,只能盡量在不同階段,盡力取得平衡。
三週前跨洲差旅的時差還未調整好,又緊接著接待前來亞洲巡視的長官,一站接著一站的差旅,容易發生時空上的錯亂,像是早上起床,有時需要幾秒鐘反應,才想起自己身在什麼地方,連下床的方向都需要思考,一週緊湊的行程,總算是順利落幕,緊繃的情緒暫時紓解。
戲劇情節不太可能在現實上重現,之所以引起共鳴的,也許只是人性共同的橋段,也曾懷疑,也曾受傷,於是在別人的故事中,情緒得到了紓解? 向來喜歡happy ending,卻發現最令人深刻難忘的,往往是類似的淒涼故事,聽過一種喜歡看悲劇說法,當闔上書本,發現一切都只是虛構,真實人生格外美好,彷彿惡夢醒來,
寫作從來不是一種記實,而是一種詮釋 這一陣子好像有些悶悶的感覺,所謂的莫以形狀,是因為沒有追問,層層剝開,釐清自己的思緒,寫作是個好方法。
世界很複雜,跑步很單純,特別是心情煩躁的時候,跑步的日常,是安定的力量。
動心起念 第一次挑戰所謂的BQ (Boston Marathon Qualifying),是在2017的台北馬拉松,也是在那年,我拿下南橫馬拉松45公里組的總冠軍,算是我的運動生涯的一個小高潮,覺得想要再往另一個山峰邁進,波士頓馬拉松,由跑友傳說而來,他是所謂六大馬之一,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
工作與生活,沒有完美的比例,只能盡量在不同階段,盡力取得平衡。
三週前跨洲差旅的時差還未調整好,又緊接著接待前來亞洲巡視的長官,一站接著一站的差旅,容易發生時空上的錯亂,像是早上起床,有時需要幾秒鐘反應,才想起自己身在什麼地方,連下床的方向都需要思考,一週緊湊的行程,總算是順利落幕,緊繃的情緒暫時紓解。
戲劇情節不太可能在現實上重現,之所以引起共鳴的,也許只是人性共同的橋段,也曾懷疑,也曾受傷,於是在別人的故事中,情緒得到了紓解? 向來喜歡happy ending,卻發現最令人深刻難忘的,往往是類似的淒涼故事,聽過一種喜歡看悲劇說法,當闔上書本,發現一切都只是虛構,真實人生格外美好,彷彿惡夢醒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老爸剛好在我回台這段時間做了一個小手術,之前我還在北京的時候他就有提過動手術的事情,當時開刀時間比我預計回來時間還要早了兩個星期,我當時一度想要先自己回來一趟,但老實說老吳帶小哈利讓我無法放心,後來我跟我爸坦承我的糾結,他老人家倒是覺得無所謂。 「只是一個小手術」,他這樣說。 不過後來老爹因為主治醫
Thumbnail
20240419 一早趕到了醫院,父親的精神狀況因為退燒了所以恢復的不錯。 與其分享了小Loeb心心念念要跟爺爺去扇形車庫看火車的心願,得到了父親的承諾。或許也因為狀況好轉加上承諾的事項,父親的求生慾望有所改善,也沒有提到結束生命的詞語。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感恩日記51 初二,本來想在家軟爛休息,主要是肋骨下側的肌肉還在痛,昨天可能又開了一天的車。總之,被老媽挖了出來時,還有點想要放懶。 我們搭著環狀線,又轉機捷時,有點想要出遊的感覺,今天的目的地是到林口找一直很幫我們的近期又從美國回來定居的表舅吃個飯。這個最近才熟稔的一明表舅,媽媽說她可以感受得出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正彥今年30歲,他的阿嘉舅舅今年也已經65歲了,但阿嘉舅舅早年離婚後就沒有再娶,也沒有小孩,而正彥的媽媽因為生病也早早去世,好在正彥乖巧懂事,阿嘉舅舅也把正彥當成自己的小孩照顧有加。 有一天,阿嘉舅舅因為在浴室跌倒,不小心撞到頭部,在醫院觀察了將近一個月後出院回家休養,好在恢復順利,
Thumbnail
上個禮拜天本來想說在家補眠,老媽突然丟了個任務給我,要我拿護膝回老家給奶奶。回到內埔就聽到奶奶摔倒的消息。第一個發現的,當然還是伯父。 自從爺爺走後,我感覺得出奶奶的寂寞;她的身體,也在最近這陣子,頻出狀況。雖然大多都是老人症狀,但還是不容忽視。
我舅父也跟你舅父差不多,所以現在我阿媽已經跟舅父那邊斷絕關係。 其實我的舅父不是親生的,是一個親戚的小孩,我老母也常常很在意舅父不是他的親阿哥。然後聽我媽說我舅父從大陸來到香港之後就很沒有出色,整天在賭錢,輸錢就回家把所有東西翻來覆去,把阿婆的saving偷了再去賭,我阿媽說她青少年的時候常常活在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老爸剛好在我回台這段時間做了一個小手術,之前我還在北京的時候他就有提過動手術的事情,當時開刀時間比我預計回來時間還要早了兩個星期,我當時一度想要先自己回來一趟,但老實說老吳帶小哈利讓我無法放心,後來我跟我爸坦承我的糾結,他老人家倒是覺得無所謂。 「只是一個小手術」,他這樣說。 不過後來老爹因為主治醫
Thumbnail
20240419 一早趕到了醫院,父親的精神狀況因為退燒了所以恢復的不錯。 與其分享了小Loeb心心念念要跟爺爺去扇形車庫看火車的心願,得到了父親的承諾。或許也因為狀況好轉加上承諾的事項,父親的求生慾望有所改善,也沒有提到結束生命的詞語。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感恩日記51 初二,本來想在家軟爛休息,主要是肋骨下側的肌肉還在痛,昨天可能又開了一天的車。總之,被老媽挖了出來時,還有點想要放懶。 我們搭著環狀線,又轉機捷時,有點想要出遊的感覺,今天的目的地是到林口找一直很幫我們的近期又從美國回來定居的表舅吃個飯。這個最近才熟稔的一明表舅,媽媽說她可以感受得出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正彥今年30歲,他的阿嘉舅舅今年也已經65歲了,但阿嘉舅舅早年離婚後就沒有再娶,也沒有小孩,而正彥的媽媽因為生病也早早去世,好在正彥乖巧懂事,阿嘉舅舅也把正彥當成自己的小孩照顧有加。 有一天,阿嘉舅舅因為在浴室跌倒,不小心撞到頭部,在醫院觀察了將近一個月後出院回家休養,好在恢復順利,
Thumbnail
上個禮拜天本來想說在家補眠,老媽突然丟了個任務給我,要我拿護膝回老家給奶奶。回到內埔就聽到奶奶摔倒的消息。第一個發現的,當然還是伯父。 自從爺爺走後,我感覺得出奶奶的寂寞;她的身體,也在最近這陣子,頻出狀況。雖然大多都是老人症狀,但還是不容忽視。
我舅父也跟你舅父差不多,所以現在我阿媽已經跟舅父那邊斷絕關係。 其實我的舅父不是親生的,是一個親戚的小孩,我老母也常常很在意舅父不是他的親阿哥。然後聽我媽說我舅父從大陸來到香港之後就很沒有出色,整天在賭錢,輸錢就回家把所有東西翻來覆去,把阿婆的saving偷了再去賭,我阿媽說她青少年的時候常常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