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在自然與人造時間的縫隙中 故事誕生—《少年與時間的洞穴》

時間加快或變慢一小時,太陽不會損減光芒,月亮不會更改潮汐,蜘蛛也不會拆掉編織的網,唯一影響的,只有人的生活。做到一半的夢,可能會因此而中斷。
raw-image

作為一種無形的存在,時間或許是最深入人類生活,卻同時也是最讓人無感的政治產物;藉由這種「規則」,將所有人的作息校正到同樣的標準,同時也讓每個人的生活都難逃被時間追著跑的命運。「跨過換日線是否就能年輕24小時?」、「不同時區是否代表著某種程度的時光旅行?」當人工的「時間」遇上自然的流轉,難免會產生不和諧的悖論,而黃暐婷的長篇小說《少年與時間的洞穴》,正是誕生於這樣的縫隙中。

奠基於時間概念的小說作品


作為主權尚有爭議的存在,臺灣的時區更是具有高度政治意義,但在改變時區的設定下,《少年與時間的洞穴》卻選擇以相對浪漫的錯過,來談論這樣的改變所會帶來的影響,政治元元素僅是點到為止。小說中的主角包含編輯、作家、阿美族男孩等,藉由「被時間追著跑」與「尚未被時間所束縛」的兩組對照,及人物虛實交錯,作者也勾勒出一個兼具生活感與奇幻的故事。

「像霧一樣淡淡的」、「有獨特的氛圍」,編輯阿基在故事中如此評價小說家莉卡的作品,但同樣的描述或許也符合《少年與時間的洞穴》。儘管選擇了相對軟性的道路,作者依舊精準地抓住人們對於時間的感受,像是「只是調快時間,卻感覺像是被偷了東西」的描述,想必會讓曾經跨時區旅遊的讀者感到心有戚戚焉;而藉由同樣場景、不同主體的內心對照,更創造出了另一種「時差」感。

此外,藉由編輯的設定,在小說的主要結構之外,還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層層堆疊之下也會讀者產生一種「一千零一夜」的錯覺,並且折服於作者豐富的創意靈感。

寫給因為智慧型手機 更受到時間制約的現代人

不只被時間所規訓,甚至是在智慧型手機的幫助下,個人微調時間的權力也被剝奪,我們不再將自己的時間調快五分鐘來避免遲到,「錶慢了」也從此不能是遲到的藉口。在增加效率的同時,我們彷彿走進了「時間的洞穴,並因此錯過重要的事物;然而,自然的流轉從不會因此消失,儘管如今可說是不可能自外於人工時間之外,但就如同結局的綠繡眼,當意識到自己處於洞穴之中,出口也就近在眼前。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GA1gmv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3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職場讀書人選書】關於人文、歷史、文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