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十六、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下 (入楞伽經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二。大乘入楞伽經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 相。(能使) 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 相已。(捨) 離有。無 (之) 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汝所言之) 空。(及能) 空者。即是妄想 (性) 自性 (計著之) 處。

大慧。(於) 妄想 (性) 自性計著者。(乃) 說 (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 相。

大慧。彼 (妄想性自性計著者。與諸佛如來。各別) 略說 (有) 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謂。一切性 (自性之) 自。共相空。觀 (五陰。十八界。六入之因緣)。展轉積聚故。分別 (推求。以為。一切法。唯有緣生)。無 (有) 性 (自性。以一切法性自性之) 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 (有) 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 (自性之自。共) 相空。

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謂。(妄以) 自己 (相續妄想。及緣起) 性自性 (之) 不生。(為空)。

是名一切法 (之) 性自性空。

是故。說性自性空。

云何行空。謂。(觀五) 陰。(十八界。六入)。離 (於) 我。我所。因 (無知。愛。取之煩惱) 所成。(及) 所作 (行。有之) 業。方便 (而) 生。(而妄以此行業之不生。為空)。

是名行空。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分析推求)。展轉緣起。(以為。其性) 自性。無性。

是名無行空。

云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分別計度。以) 妄想 (性) 自性無言說故。(而執言)。一切法離言說。

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 (心現量) 覺 (悟) 聖智。(亦即。圓成性自性第一義如來藏心。時)。一切 (虛偽邪) 見 (根源) 過 (惡之) 習氣。(亦即。第九菴摩羅識)。空。

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

云何彼彼空。謂。於彼 (處)。無彼 (物之) 空。是名彼彼空。

大慧。譬如鹿子 (之) 母 (所饋之) 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空。非舍 (之) 舍性空。亦非比丘 (之) 比丘性空。(亦) 非餘處無象。馬。(牛。羊等)。是名一切法 (之) 自相。彼於彼 (處)。無彼 (物)。

是名彼彼空。

是名七種空。

彼彼空者。是空最麤。汝當遠離。

(除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是為真空外。其餘之空。皆以相。性自性。行。無行。言說之不生為空。於彼計著者。不知無生之義。故而。所言之空。即是妄想性自性計著之處)。

大慧。(我所說之無生者。謂。一切性自性。生而無生。以覺悟自心現量聖智故。而於有。非有。外性。非性。一切性自性無生現。是故。一切性自性)。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亦不無因生。而) 非不生。除住 (由實相般若光明之照澍視之。見得如幻惑亂相種種現之無作) 三昧。

是名 (真) 無生。

(大慧)。離 (於性) 自性。即是 (真) 無生 (之義)。離 (於性) 自性剎那相續流注 (之生滅)。及 (其) 異性現。一切性 (自性)。離 (於相續妄想性自性之有。及緣起性) 自性 (之無。而非徒以相續妄想。及緣起性自性之不生。為是無生之義)。

是故。一切性 (自性)。離 (於相續妄想。及緣起性) 自性。(方是真無生之義)。

云何 (一切法) 無二。謂。一切法。如冷熱。如長短。如黑白 (等。由實相般若光明之照澍視之。盡皆無二)。

大慧。一切法無二。非於涅槃彼生死。(亦) 非於生死彼涅槃。(是差別之二見論者。以) 異 (於自作因真) 相 (者。為其) 因。(而執) 有性 (自性) 故。(見得生死涅槃。差別不諧。分齊不通)。

是名 (真) 無二。

(而親證自心現量覺悟聖智之趣者。因實相般若光明之照澍。轉識成智。令藏識轉。其餘諸識亦轉。由之。見得生死涅槃。無別耦諧。齊一貫通)。如涅槃生死 (平等)。一切法。亦 (復) 如是。

是故。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真) 相。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槃。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大慧。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真) 相。普入諸佛 (如來) 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

諸修多羅 (之教)。悉隨眾生希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於彼相。計著水性。而彼無水。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 (癡凡) 夫發歡喜故。非實 (自心現量覺悟之) 聖智在於言說。

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說。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 (當) 善觀 (察) 二種無我 (智之) 相。 云何二種無我 (智之) 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 (智之相)。
大慧。彼 (修行者。若) 一闡提。(若) 非一闡提。(欲於無明㲉藏) 世間 (得) 解脫 (者)。誰 (能) 轉 (捨虛妄。而圓成真實耶)。
復次。大慧。有五 (種) 無間種性。 云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 (無間) 種性。各別 (無間) 種性。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不思議。自 (心現量) 覺 (悟) 聖 (智) 趣 (之) 境界。及 (圓成性自性) 第一義 (如來藏心之) 境界。世尊。(豈) 非 (同) 諸外道 (婆羅門) 所說。常。不思議 (之) 因緣耶。
大慧。法 (佛所作) 依佛。說一切法入 (於) 自相。共相。自心 (所) 現 (過惡) 習氣 (之) 因。相續妄想 (性) 自性計著 (之) 因。(如是等) 種種不實如幻。種種計著。(皆) 不可得。
二十、示妙智居士 (方敷文務德)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 (當) 善觀 (察) 二種無我 (智之) 相。 云何二種無我 (智之) 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 (智之相)。
大慧。彼 (修行者。若) 一闡提。(若) 非一闡提。(欲於無明㲉藏) 世間 (得) 解脫 (者)。誰 (能) 轉 (捨虛妄。而圓成真實耶)。
復次。大慧。有五 (種) 無間種性。 云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 (無間) 種性。各別 (無間) 種性。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不思議。自 (心現量) 覺 (悟) 聖 (智) 趣 (之) 境界。及 (圓成性自性) 第一義 (如來藏心之) 境界。世尊。(豈) 非 (同) 諸外道 (婆羅門) 所說。常。不思議 (之) 因緣耶。
大慧。法 (佛所作) 依佛。說一切法入 (於) 自相。共相。自心 (所) 現 (過惡) 習氣 (之) 因。相續妄想 (性) 自性計著 (之) 因。(如是等) 種種不實如幻。種種計著。(皆) 不可得。
二十、示妙智居士 (方敷文務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導讀: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非相者,非真實恆常不變之相,是如幻之假有,知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導讀: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非相者,非真實恆常不變之相,是如幻之假有,知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