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4 計劃書出_____生

更新於 2023/08/2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壹,前言

過去農村都是老人和小孩,現在村落裡只剩下阿公阿婆跟阿祖。(林倖妃。2023。)

少子化和高齡化正衝擊台灣,都市發展方面,起先政府為了平衡區域發展,將直轄市整併為六個,現況卻表明非但沒有達成目的,還加劇了城鄉差距,不只青壯年離開缺乏工作機會的鄉里,醫療和生活便利性也吸引老年人流向都市,導致許多村里人口銳減,直到逐漸變成不再有新生兒的無子社區,在無人口增長亦無力振作(資金、行政結構失靈)的現狀下悄然滅村,或許只有拉回年輕人促進老人關懷才能挽救這些凋敝社區於水火。

貳,動機目的

過去的城市規劃中目標以經濟發展為導向,大量的土地給予產業工作的地方,接著是勞動人力的居住空間以及維持生活的公共空間,老人小孩的照護空間被塞進公共空間的小旮旯。或許當時還看不出問題,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國發會預估台灣即將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照護空間已然不足以負荷愈發龐大的老年人口(以及照顧他們的人,他們更是被忽略的群體),城市該如何改變才能使「照護關係」從照護者和被照護者之間釋放,成為一種「社會關係」?而承接如此社會關係的場所空間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參,議題分析

台灣當前的長照單位分級政策強調在地老化,下分三級,以鄉鎮市區為單位a級整合服務中心、一學區一個的b級日照中心以及,三個村里為單位的c級巷弄長照站

a級,負責分配服務資源,a會根據需求程度轉介,需要長照機構或是日照服務時會轉到b級,b級包含社區復健、小規模多機能以及團體家屋(提供給失智者);若是需要預防失能,也就是失能程度在1~2級者,或是需要幾小時的臨托照顧,就可以去尋找c級單位,該單位主要提供供餐送餐、預防失能和復健課程,簡單護理的服務。

最下游的c級照護站我最有興趣的,回望金門,多數社區是以聚落型態發展,居民彼此互動緊密,我認為c級照護站的機制或許是非常適合的。我查詢了金門現有的c級照護站數量,一度搞混了社區關懷據點(42間,多為社區發展協會)的概念,最終確認截至2020年,金門一共有12個c級照護站(金城1個;金寧3個;金湖4個;金沙3個;烈嶼1個),按照三個村里為一個單位的話,這個數量明顯是不足的。

c級照護站是政府想要實現在地老化最重要的基石,社區關懷據點的普遍設立促使政府鼓勵其轉型成c級照護站,然而對於基層而言卻困難重重,常因為量能不足或季度查核文件複雜而窒礙難行,資料中提及交通接送、志工老化、常照知識缺乏等等很多原因,我認為最關鍵的或許會是缺乏人才。

被照護者和照護者之間需要外力的介入才能緩解他們雙方的壓力,除了現有的不同托護形式如家庭托顧、居家照護之外,我找到日本的照顧咖啡廳的案例,以及台灣也在推動中的照咖,他們通過結合日照和咖啡廳的形式達到社會反轉,提供被照護者的需求機能,也給予了照護者一個得以喘息的地方,同時提供工作機會,並協助輔導人才加入(或個管師)。

肆,預期成果

一個以聚落為單位形成的,多點式的照護組成模式,再透過商業機能家庭托顧等方式產生工作機會和住宿空間來引入人才,增加此模式永續持恆的可能,讓照護體系轉換成聚落生活的一部份,從而落實去機構化和在地老化。

簡易版到此結束,基本上也是前幾篇週記內容的整理和細微新增刪減。

伍,案例分析

簡瑀儒,2017,《共生-金門養老村混居實驗住宅設計 》

簡瑀儒,2017,《共生-金門養老村混居實驗住宅設計 》

整體設計核心著重在「青銀共居」部分,以共生計畫(看起來是設計者自擬)為設計實現前提,媒合青壯年與老人相互提供物質或心理上的幫助。

在program設定上,設計者明確定義了8位使用者去討論空間,針對他們的生活模式設定機能和空間分配。設計手法部分,從村落的規模到住宅空間內的小尺度強調「環繞」,尤以住宅內部可以明顯看出,設計者透過拉長動線距離和壓縮睡眠空間促進老人活動。一樓作為老人的主要活動區域:睡房和日常起居空間(客廳、運動走廊),另透過夾層設置了工作空間:廚房、洗衣區、書房、和餐廳,一樓的垂直動線僅有斜坡,減少老人跌倒的可能性,也因為夾層的設置,讓二樓小家庭的生活可以區分出工作空間和私人空間。

基地選擇部分,作者主要考慮就業機會和老化指數兩項因素,最後選擇后沙,並且為了不破壞聚落本身紋理,同時最大程度留有大空間去設計想要的配置,作者將基地放在聚落外側。單就資料上來看,或許是題目的性質使然,基地與設計本身的連結性並不十分重要。

高婉竹,2018,《記憶終點站》

高婉竹,2018,《記憶終點站》

本題針對照護者與失智者(被照護人)的相處模式進行空間討論。失智者的活動力和自理能力不一定受損,但病症仍然使他們生活(或社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風險,為避免這些可能性,照護者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作者希望提出同時能夠促進失智者身心健康、又能幫助照護者(家屬)陪伴監護老人的空間。

整體設計規模是以一個小型社區為單位,讓社區成為一個閉環,住宅的類型有好幾種變化,每一住宅單元都會有一個面向社區中央的出入口,讓住宅得以延伸出戶外,同時中央廣場又能發散出去連接社區裡的交際空間,將限制無形化,試圖消弭長者的心理壓力。

以監護為目的的空間操作上,作者做出不同方式的視覺關係:與老人封閉的廊道動線平行的工作空間達到平面穿透、天窗和二樓開口配合的上下穿透,各式的對內開窗以及挑空廊道。從提供的一、三樓平面來看,垂直動線僅有樓梯,且以階數來看並未特別調整過高度,失智者在住宅內的活動空間應該主要分配在一樓,以及社區內的戶外空間。而上一段提到的面向社區中央的出入口,被安排在一樓的睡房,雖說是為了讓失智者降低覺得被限制的感受,但不確定是否其他針對監護的空間操作能夠確認長者的安全。

徐易延,2020,《未來年表-城市合作型老人安養系統》

徐易延,2020,《未來年表-城市合作型老人安養系統》

作者認為,當前的長照安養機構面臨著兩個主要問題:封閉和偏遠,然後延伸出交通成本和偏見,而高齡化和少子化導致社會需負擔的基數變少,負擔額卻增加。因此作者思考將安養機構拉進城市之中,讓社會大眾看見長者的機構生活,撕去模糊的標籤印象,發現問題也能引起關注,進而改善,另外,結合商業和休憩機能,將金流和人潮流入,達成互惠關係減少社會負擔。

設計一共五層,三樓開始屬於長照安養機構,一樓是商業空間,二樓是日照中心、對外開放的圖書館和健身房。或許是仍侷限在需要管制機構的考慮,我對撕去標籤這件事存有一點疑慮,感覺進入基地後,老人和其他使用者的互動關係還能有其他的方式。

基地位於中壢,從中壢火車站延伸的端點,北側臨中平商圈徒步區,作者將地面層入口廣場與其接壤,順勢引入人潮,且兩個街廓外即有醫院,同時照顧到商業與照護機構的需求。

陳昕吾,2021,《逆城鎮中記憶碎片之複刻:佳里鎮失智老人社區照護》

陳昕吾,2021,《逆城鎮中記憶碎片之複刻:佳里鎮失智老人社區照護》

作者以四個街廓為討論範圍,企圖將日照中心與市場結合,突破既有安養結構的的封閉模式,一樓是原有的市場,2、4、6、7樓是日照中心,3、5樓是帶有長斜坡連接市場的平台,讓老人們有機會接觸市場。通過重複性元素安排出路徑連接或指引長者們到達社區內原有的節點(藥局、醫院、郵局、理髮院)和新設置的老人安養節點,讓整個社區能轉變成承接失智長者的保護傘。

對於失智老人而言 :重複的場景、符號、顏色是能幫助他們辨識方向的重要元素;在這四個街廓中我利用這些構架在不同尺度的復刻:它可以是街道家具、它可以是遮蔽、它可以是標記、符號,但它不只是標記、符號、它可以是建築的一部分、也不一定是建築。(陳昕吾,2021,team20投稿原文

結論部分:簡和高的作品,我認為他們可以歸成一類,都是針對住宅(社區)的設計,這可能跟我現在思考的議題走向不太一樣,但我覺得他們在細節對於老人的需求的操作手法是我可以參考的。徐和陳的作品,我覺得他們想討論的議題背後是有點相似的:什麼樣子才是適合長者的宜居城市,這與我探討的問題比較靠近,而兩者也因為基地的條件完全不同,提供了我截然不同的解套措施。

徐作品的底層邏輯對我有很有幫助,但我現在的預定基地會在金門,我認為是不適合用複合式大樓的操作手法去處理;反之,陳選擇的基地也是一個老化程度非常高的社區,他所思考的多節點式的設計是我想去參考的,然而我在這個設計裡覺得使用者好像僅僅只有失智長者,在論述和圖面上看不到其他人的存在,而我對於這樣的program有點持保留態度。

陸,使用者分析

考慮空間清單之前,因為不想讓我的思考過程發散到宇宙,我先試著列出與我的議題討論方向沾邊的所有可能的使用者,並將他們主要分成三類:

  • 被照顧者:
  1. 健康/亞健康的長者
  2. 輕/中度失能失智的長者
  • 照顧者:
  1. 家屬(伴侶、兒女、孫)
  2. 看護
  • 行政人員、工作者、介入者:
  1. 個管師
  2. 照服員,服務對象1:8
  3. 社工
  4. 志工
  5. 經營者,指商業方面。因為在前幾篇有談論到若是希望照護機制能夠永續持恆,需要引入商業生計增加拉力和黏著力。然而也必須要去思考他們在日照體系裡的角色是什麼。

擺上了使用者,接著就進入正題。

七,空間需求

我同樣將這些空間大致分成三類:

  • 生理上的

根據長照2.0的社區政體照顧模式,辦法強調兩項,一是預防老化,透過飲食營養教育和運動教育來讓長者延緩身體進入老化的步調;二是生活支持,也就是讓者者能夠最大程度自主生活,為此須提供四個面向的協助項目,我順著這些面向在延伸出所需要的空間:

  1. 交通:候車亭/停車空間,給工作者的3個機車格、1個汽車格、給接送車的(如果是在聚落裡的還需要嗎?)1個、給阿公阿嬤的法拉利的5個。
  2. 備餐:廚房(消毒區、料理區、處理區、配膳區等等)/儲藏空間/用餐區,一次至少服務20位,約30m2
  3. 復健:治療間,提供給OT,多人的單人的,有無器材的/迴遊步道/彈性的多功能活動空間,預設可容納20人,50m2,按規定單次至少10人參與活動舉辦講座、或者可以一起剝蚵?
  4. 護理:量血壓、血糖等的測量區、換藥包紮的地方,10m2
  • 心理上的

也就是療癒空間,Wilbert Gesler提出了治療地景的概念,並經由後續研究分出四種面向,文化療癒、靈性療癒(信仰空間)、自然療癒(園藝空間)、和社會性療癒,我認為可以透過聚落內找到相似的空間性質,宗祠廟宇/保麗龍箱簇擁而成的小菜園等等。

變老是人們都要面對的課題,除了試圖排解對衰老的負面情緒之外,我認為也要有一個用於告別逝去朋友、親人的一個獨立且隱蔽的特殊空間,案例參考日本的風之電話亭。

另外是針對照顧者的喘息空間,我認為可以跟商業機能連結。

  • 除此之外的
  1. 行政空間:辦公室,個管師、社工、志工各1人、照服員2人,25m2/諮詢室,可同時容納至少3人,約20m2/收納教具的地方,至少10m2
  2. 商業空間:餐飲(同時兼具長者供餐)/健身房/理髮院
  3. 或許有可能的居住空間:整體我希望以c級照護站為主,不想與日照中心或長照機構的機能重疊引發量能衝突,所以我設定住戶是工作者及其家庭(伴侶2人,小孩1人),然而我覺得可以試著融入家庭托護(一次最多4位個案的program,他被分類在日照的範疇,像保母一樣,受照顧者到保母家庭日托,每天10-12小時。

捌,參考資料

avatar-img
147會員
688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建築調查,1號工寮
隔了一個月的進度更新,來看看我都做了些什麼(挖了什麼坑給自己跳)
思考生死觀的時候覺得投胎好累。 本篇是大批鬥時間。
建築調查,1號工寮
隔了一個月的進度更新,來看看我都做了些什麼(挖了什麼坑給自己跳)
思考生死觀的時候覺得投胎好累。 本篇是大批鬥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叮叮咚咚,根據目前所列出的空間需求,我預計從療養設施與火葬場(含殯葬)做為主要分析方向,所以這是我第二篇可能也是最後一篇的案例分析。
Thumbnail
我認為基地挑選需要先做的事: 1. 空間定性定量 2. 基地區位性質 3. 基地的發展可能性? 4. 基地周圍與議題連結? 5. ...... 6....... 第一點正在生產中... 最讓我困惑的是2.3.4.點,挑選基地究竟該先思考甚麼?
Thumbnail
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說是過去建構現在,那我們是否可以說現在的我們一樣在建構未來;挑戰未來,其實很矛盾,你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討論真實的東西,還是想像的事物,就像全面啟動裡面我們都需要一個圖騰來確定我們是否仍在作夢,這篇週記就是我用來試圖釐清自己思緒的圖騰,至於最後陀螺到底會不會倒下,誰都不知道。
Thumbnail
延續之前放網型的思辨,找到一些脈絡,提出兩個方案。 高定服飾品牌產業生態? 如何由建築創造台灣服裝產業的能見度? 將以這兩大方向持續深入研究,找出更多問題,並擇一做為主要議題。
Thumbnail
  前言:延續上一篇【畢設週記02】我想做什麼?(二) 提到我曾想過的畢業設計題目,接下來介紹我想到的第三個畢設題目:金門E033寒舍花癈營區再利用,同時也是我想做的畢設題目(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內文闡述我為何選這個議題。
Thumbnail
主要在討論「同志空間」對族群間的互動、族群內認同的影響 ,藉著分析空間機能、佔據空間的時間長短和行為,來討論從早期到現在,非主流的族群如何佔據屬於他們空間,這些公共空間和認同建立的關係。 還有一點點的基地歷史,真的只有一點點。
Thumbnail
聊聊【性別友善空間測繪調查計畫】的計畫內容和起點、本週進度、近期的計畫。
Thumbnail
上一周和老師討論,討論到我們之前在實習學習到的事,老師勉勵我們在任何人生階段都會學到一些事,不要妄自菲薄,未來將奠基於現在的努力,每一件事都充滿意義。老師提供好多他的實戰經驗給我們,並且提供一個新的方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叮叮咚咚,根據目前所列出的空間需求,我預計從療養設施與火葬場(含殯葬)做為主要分析方向,所以這是我第二篇可能也是最後一篇的案例分析。
Thumbnail
我認為基地挑選需要先做的事: 1. 空間定性定量 2. 基地區位性質 3. 基地的發展可能性? 4. 基地周圍與議題連結? 5. ...... 6....... 第一點正在生產中... 最讓我困惑的是2.3.4.點,挑選基地究竟該先思考甚麼?
Thumbnail
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說是過去建構現在,那我們是否可以說現在的我們一樣在建構未來;挑戰未來,其實很矛盾,你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討論真實的東西,還是想像的事物,就像全面啟動裡面我們都需要一個圖騰來確定我們是否仍在作夢,這篇週記就是我用來試圖釐清自己思緒的圖騰,至於最後陀螺到底會不會倒下,誰都不知道。
Thumbnail
延續之前放網型的思辨,找到一些脈絡,提出兩個方案。 高定服飾品牌產業生態? 如何由建築創造台灣服裝產業的能見度? 將以這兩大方向持續深入研究,找出更多問題,並擇一做為主要議題。
Thumbnail
  前言:延續上一篇【畢設週記02】我想做什麼?(二) 提到我曾想過的畢業設計題目,接下來介紹我想到的第三個畢設題目:金門E033寒舍花癈營區再利用,同時也是我想做的畢設題目(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內文闡述我為何選這個議題。
Thumbnail
主要在討論「同志空間」對族群間的互動、族群內認同的影響 ,藉著分析空間機能、佔據空間的時間長短和行為,來討論從早期到現在,非主流的族群如何佔據屬於他們空間,這些公共空間和認同建立的關係。 還有一點點的基地歷史,真的只有一點點。
Thumbnail
聊聊【性別友善空間測繪調查計畫】的計畫內容和起點、本週進度、近期的計畫。
Thumbnail
上一周和老師討論,討論到我們之前在實習學習到的事,老師勉勵我們在任何人生階段都會學到一些事,不要妄自菲薄,未來將奠基於現在的努力,每一件事都充滿意義。老師提供好多他的實戰經驗給我們,並且提供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