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曾經協助車隊攝影與辦理相關活動的我,想要跟大家談談最近在YouTube上引起相當熱烈討論的影片,名為《山道猴子的一生》。
有興趣的可至下方連結去觀看,故事有點長,分為上下兩集。
在開始討論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我對於揪團跑山文化的一些觀點。
過往,檔車與重機還不流行時,基本的夜遊都是在市區繞行比較多,主要是由一群青年選擇在熱鬧的市區集結騎車,其突顯出當時青年們為了吸引眾人目光,所表現出的一種文化現象,當初稱之為「飆車族」。
直到重機可以開放進口與考取其駕照後,外型酷炫的重機在平地上能發揮的作用顯得相當有限,唯獨能讓重機展現性能的,便是在山上。
由於重機的價格不菲,所以過往騎乘重機跑山文化的年齡層都偏高,車隊的成立也比較趨於俱樂部的概念。
因此,相較於現在的跑山文化,過去的跑山文化更強調的是團隊出遊,一同前往某個旅遊景點遊玩,而不像現在將焦點全放在固定的山道地點作為跑山的主要目的地。
然而,會有這樣的文化現象,就得從「追焦」這件事說起⋯⋯
「追焦照」就是只主體清楚,背景像是線條流動著,像這樣的照片就叫追焦照。
由於追焦拍攝對攝影師的技巧要求很高,因此許多想要捕捉動態照片或是測試攝影能力的「追焦手」,常會聚集在山道的彎道處,以車手們為目標進行練習。
他們會將這些照片分享在個人臉書、社團或是Instagram上。
就因為這樣的風氣,開始有了跑山文化,跑山不再是檔車或是重機的專利,也可以看到一些改裝的速克達跟著上山。
為了要讓追焦手能夠拍到他們過彎時帥氣的英姿,某些地段的山路亂象就顯得相當嚴重,例如,台南182縣道、北宜、台七乙、阿婆彎等,都是知名的彎道地點。
為了確保自己被攝影師們捕捉到,一些車手會在彎道處來回騎乘,這往往導致經過盲彎時,車輛難以預見機車的迴轉,因此時常發生車輛與迴轉機車相撞的事件。
既然有了這樣能夠展現英姿的場景,「山道猴子」自然而然地誕生了,就像影片中所呈現的那樣。
為了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他們特地考取重型機車,挑戰特定的山道,以藉此吸引他人的目光。
甚至不計生命安危,展現卡普技巧,追求過彎極限,就是為了在車壇中占有一席之地。
對我而言,重機女神的誕生觀點因人而異。
有些女孩或許是真心喜歡騎乘重機,享受騎行旅程的愉悅。
然而,也有些人只是從先前的速克達文化轉向更高檔的重機文化,只為了尋找那些忠實的粉絲支持與贊助。
在我協助車隊拍攝與規劃活動的過程中,其實也遇到過一些熱愛旅遊的重機女孩。
她們常與我們一同前往各處景點,享受沿途風景,解鎖祕境成就,鮮少在網路上博取粉絲的關注。
想當然,我也曾遇過「山道猴子」。
對他們而言,哪裡有熱度可以蹭,他們就往哪裡去,總是炫耀著他們車子的改裝和配備,還會談論未來打算購買的車款。
他們常常缺乏完善的保護措施,卻仍然嘗試和穿著防摔衣的車手們一樣,挑戰高難度的過彎動作。
然而,近年來也能夠明顯看出,即便穿戴防摔衣,也並非能夠完全保護車手的安全。
許多裝備完善的車手仍然可能面臨嚴重的傷害,如內出血和全身骨折等慘重後果。
主要原因就是來自於環境。
防摔衣主要設計是用在賽道上使用,但那也只是僅供預防車手在摔車時有更大的傷害。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穿戴全套的防摔衣,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在山道上進行高速競速。
然而,他們忽略了防摔衣並不具備防震的能力,一旦遭受強烈撞擊,可能引發內出血等危險。
總之,這部影片確實突顯了跑山文化裡,已不再是為了旅遊或是具有安全性出遊為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獲得更多人的關注,而虛榮山上,要說他們是「山道猴子」更貼切來說,只是「虛榮的車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