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富人得了癌症,醫生宣布他只剩半年的日子可以活。於是他請了一位地理師幫他找一塊風水寶地,準備蓋一座氣派的墳。 事後地理師問他:「老闆,你清明掃墓燒紙錢嗎?」 富人很直接的回答:「當然要啊,那還用說!」 地理師又問:「你事業做那麼大,經常出國吧?」 富人很得意的回答:「是呀!旅遊或是出差談生意,一年總要出國好幾趟。」 「那你在台灣的錢,出國能用嗎?」地理師又問。 富人露出不屑的表情看著他說:「到哪個國家,就得換那個國家的錢,這是常識,難道你不曾出國嗎?」 地理師笑著說:「這我知道,只是我不明白,你這趟旅程,怎麼沒有準備換錢呢?你不想在另一個世界也過著眼前這般富有的生活嗎?」 富人終於聽懂了,於是經由地理師的安排,他將全部財產換成了冥幣,請地理師在他往生那一刻立即燒給他,並且給地理師一個大大的紅包。 富人之所以能成為個富人,絕不會是個笨人吧?富人所做的事,不也都很合邏輯和經驗常識;包括醫生可以決定他能活多久,包括清明掃墓要燒冥幣給祖先,包括到不同的國度要換當地的錢幣;他當然有理由相信他可以把人間所有的財富轉移到死後的世界,繼續過著富人的生活。 換句話說,他所做的事都是他所相信的。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但是如果你是他,你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所學到的知識都會形成觀念,嵌入我們的潛意識當中,我們往往不自覺,也很難去消除或改變。但未必所有的知識都是正確的,更遑論亙古不變的真理。因此我們面對任何知識都要接受但是存疑,既不要迷信也不要迷不信;隨時保持審慎的態度,除了邏輯檢驗,更要在實踐當中理性驗證。不論學習到的知識是來自何人、何種身分地位。畢竟學習的場所是教室不是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