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我們》:電影作為告別儀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Image courtesy of JON PACK

Image courtesy of JON PACK


當我看見娜英搬進了藝術家駐場計劃的居所,場景裡出現了穿透日光的白紗窗簾她的目光被房間某一處吸引時,我才意識到 —— 我正在觀看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從創作者的自身經歷出發的,並非全屬虛構。吸引娜英注視的不是一面鏡子,而是在鏡子依附的白牆上,豎列的名字。這些名字來自曾在此處停留的創作者、作家。她順應身體直覺在牆上簽下自己的英文名字,在短暫借來的房間留下自己的痕跡。

若然故事並非以導演的自身經歷出發,我不會在電影裡看見如此私人、短暫、微小的細節。從牆上的字跡到橫跨三個城市的景觀,我知道這部電影的美好之處在於:我能透過事實與虛構摻雜的故事,參與這位導演過去的、一部分的人生,聽見曾在她生活中出現的句子、看見她目光曾觸及的事物。除她以外的人沒有居韓童年、移民經歷、劇場工作、異國婚姻,因而無法寫下這個故事。

雖然離場後嘴裡說著要把電影再看一遍,但我想在重溫它之前寫下甚麼。我喜歡這種寫作和觀影日子相隔很遠的感覺,比起我看完電影當下就寫的狀態,多了一份懷舊的哀傷,少了一份由指尖主導的衝動。留在腦海的東西,從我離場後就一直陪伴著我,我不至於需要與電影封閉共處才能複述這些東西;在我寫出來之前,我不知道它們的具體內容是甚麼,但它們一直都在,並以飛快的速度消失。在感受淡化而變成對作者意念、別人想法的尋根究底前,我想要寫下些甚麼,為這些彌留的記憶作最後挽留。

我無法參與你過往的人生

戀人有諸多煩惱和不安,部分來自於「我無法參與你過往的人生」。我們無法見證另一個人在沒有你的人生如何過活,無法分享初次乘搭觀光船的喜悅,無法目睹披著堅強外殼的你在童年時如何哭泣。在你過往人生的特殊時刻裡,我都缺席了。電影透過三個角色要處理的是複雜的情感,海星、娜英、亞瑟,各自都有放不下的事情要面對 —— 對無憂童年和單純情感的眷戀、根抓不著地的異鄉愁緒、對異國戀情的茫然若失。後退一步來看海星這個角色,大概可以把他想像成一段過往的經歷。

回憶來襲的時候,它可以是來自二十年前的;它可以穿戴整齊、牽著行李、彆扭拘謹,在你無法預計的時間,以你難以想像的模樣出現。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故事的想法早就在紮根腦海,只是在電影還沒拍成之前,我們無法得知這些創作的具體呈現是如何。要放下生命裡的一段經歷、對電影和生命的感受,除了把它們糾纏的結攤平在眾人面前,別無他法。

生性浪漫的夢囈

《從前的我們》的美有一部分落在語言裡。偶然在網上發現導演 Celine Song 的十大電影清單,第二位是 My Dinner with André(1981),那也是我在死前想要再看的電影,因為它光用語言和單一場景,就帶我穿越了許多地方,走訪不同經歷,我甚至還能感受被埋在泥土裡的感覺。同樣的設定也出現在三個角色最終相遇的酒吧裡 —— 娜英和海星在談論一些關於前世的想像。當電影選擇用台詞而非畫面去表達想像性內容的時候,畫面就出現在觀眾的腦海裡;當日常交際過於迂迴,面對著親近的人我們就更能說一些脫離現實,卻更貼近心底的話。在娜英和亞瑟的對話裡,也曾多次提及假設性的場景。

語言帶來浪漫的想像,也撩動戀人的不安。也許是導演也同為劇作家的緣故,也許是生性浪漫的人嘴裡吐出的盡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許導演用心琢磨了台詞良久,許多句子都貼近真實,催人淚下。某夜的亞瑟對娜英說,她用著一種他不懂的語言說夢話,讓他感到懼怕,彷彿她的心裡有一塊領域,他永遠無法到達。在酒吧場景裡,背對鏡頭的亞瑟就似 Edward Hopper 的畫作《夜遊者》(Nighthawks)裡背對觀眾的男士,旁人無法猜想他的來歷,只有寂寞直接傳送到觀眾眼裡。

《無痛失戀》與《從前的我們》

《無痛失戀》裡面一次次重複的「Okay」,對應著這部電影的「再見」。他們童年時的道別是「走好」(잘가라),最後的道別卻是「到時候再見吧」(그대보자)。這次道別宣告的是來生再見,他們在此刻圓了相見的夢,餘生再沒有見面的理由,因為他們是如此不同的人。

「要是當時妳遇見的是另一個人呢?要是有另一個來自紐約的作家,一樣讀過妳讀的書,看過妳看的電影,能為妳的劇本提出有用的建議,聽妳抱怨彩排......現在跟妳躺在這裡的人不就是他嗎?」要回應亞瑟的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愛情若然是無關客觀條件,它該有一大部分取決於偶然 —— 剛好遇見了誰。電影美其名為「因緣」。

海星和娜英都說韓語,可是他們沒有共同語言,海星對娜英人生目標的了解僅限於諾貝爾獎、東尼獎、普立茲獎等名稱,娜英注定無法與他分享生命的重要部分。娜英說海星有正常的工作、過著正常的生活,也就是隱晦透露了她和亞瑟從事藝術的不穩定性,外人該難以理解他們工作的性質、內心複雜的情感。在過去的線上通訊來往中,娜英向海星提及了《無痛失戀》,海星隨後才找來看。亞瑟談及的,遇上「看過你看的電影」、「讀過你讀的書」的人,其實也並非易事。

攝影與構圖 動盪與隔閡

電影前半段的攝影讓人難忘,讓我不適。娜英總生活在高處 —— 爬過了村莊裡長長的樓梯才能到家,入住了二樓的作家房間,跟亞瑟居住在樓梯上的公寓。攝影機從不紮根地面,它總是在半空中,離地有段距離。它被吊臂奪去身體從高處俯拍,它在升降平台上浮載浮沉,緩緩移動,向前推進或左右游移。我想到了從飛機窗口俯瞰雲朵的情境,娜英離開故土到達新國家,想必也經歷了不同層面上的動盪不安,從遭遇氣流到適應生活。

樓梯、屏幕、跟隨雕塑出現在構圖裡的直線,分隔了娜英和海星的距離。童年時的他們遊玩在雕塑旁,有樹幹在兩人中間成了隔閡;在他們長大成人後重逢的背景裡,也出現了石雕塑。雕塑上的直線裂縫像是分隔他們的無形阻礙,直至娜英向前跨出一步,給予歡迎的擁抱,才讓兩人真正同框。

回歸當下

「我不知道要對妳的伴侶存有好感,對我而言竟然是如此痛苦的事。」令人痛苦的事情還有:放下對童年和回憶的眷戀、放下對出生地的想念、放下對事與人的猜疑和嫉妒。

我把《從前的我們》想像成一場邀請觀眾放下的體驗,在漆黑的封閉空間裡流過的眼淚若然能積成河流,我們跟過去那糾纏不清的結或許就能在水裡鬆綁。Past Lives 是我們的各種前世因緣,Past Lives 是我們的過去一直活著的意思。過去構成了現在,即使痛苦,我們也要承認回憶將一直存在的事實。好好跟執念道別,我們才能去意識眼前的生活、戀人、自己對創作的熱情,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事情。


最後的娜英讓我想起那個有倒下傾向的旋轉陀螺,即使感到脆弱,我們也只能倒在一個人的懷裡哭泣。

我最喜歡的形容是,前世的他們,是某個清晨在樹枝停留的鳥兒,和那根樹枝。


avatar-img
9會員
6內容數
On really romantic evenings of self, I go salsa dancing with my confusion. - Waking Life (2001)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這部戲讓我強烈的感受到,一廂情願的執著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要學會放棄才能讓自己擁有彼此最美的回憶
電影「百日告別」上映時,剛好也是我做完百日法會,我鼓起勇氣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這部片是在講述兩個陌生人,在同一天失去摯愛,以一百多天走出失去愛人傷痛的故事。 我是從頭哭著看完的,只有經歷過整個摯愛離世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導演拍的真好!我懂那種到底是夢還是現實,忽然驚醒的感覺,還有一堆親人圍在你身邊
Thumbnail
往事如煙,幽微苦澀—現實情懷,早就把妳留在身邊。 往事如煙,卻難以走出--願來世,我們都有好的結局。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描述了一段處處似曾相識的人生。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上走過,他們的衣服不小心擦到了一起,這就是因緣,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解釋是說在他們八千次生命中,有八千層因緣。」
Thumbnail
本片作為席琳宋的導演初作,展現其獨特的敘事風格與富含詩意的鏡頭語言,沒有戲劇化的對白、亦無蓄意打造的鏡頭感,以最為寡淡的方式,講述複雜又濃厚、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前世今生,因緣相織,現實生活並非典型愛情故事,也許故事就該於此戞然而止,也許你是前世非今生之因,或是來世而非今生之緣,都罷。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這部戲讓我強烈的感受到,一廂情願的執著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要學會放棄才能讓自己擁有彼此最美的回憶
電影「百日告別」上映時,剛好也是我做完百日法會,我鼓起勇氣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這部片是在講述兩個陌生人,在同一天失去摯愛,以一百多天走出失去愛人傷痛的故事。 我是從頭哭著看完的,只有經歷過整個摯愛離世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導演拍的真好!我懂那種到底是夢還是現實,忽然驚醒的感覺,還有一堆親人圍在你身邊
Thumbnail
往事如煙,幽微苦澀—現實情懷,早就把妳留在身邊。 往事如煙,卻難以走出--願來世,我們都有好的結局。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描述了一段處處似曾相識的人生。 「如果兩個陌生人在街上走過,他們的衣服不小心擦到了一起,這就是因緣,因爲這意味著他們的前世一定有什麼關係。如果兩個人結婚了,解釋是說在他們八千次生命中,有八千層因緣。」
Thumbnail
本片作為席琳宋的導演初作,展現其獨特的敘事風格與富含詩意的鏡頭語言,沒有戲劇化的對白、亦無蓄意打造的鏡頭感,以最為寡淡的方式,講述複雜又濃厚、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前世今生,因緣相織,現實生活並非典型愛情故事,也許故事就該於此戞然而止,也許你是前世非今生之因,或是來世而非今生之緣,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