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懸疑小說前陣子在電子書界掀起一股炫風,社團充斥著它的推薦文,表示劇情如何反轉又刺激;如果有訂閱Amazon的電子書Kindle Unlimited,它的原文版甚至是可以免費閱讀的。跟風仔地如我,就去載來看了。(反正免費嘛。)
以下開始都是雷。
這本書簡單講,就是一個心理變態的多金帥哥,有把女人關起來「調教」的怪僻。他的老婆婚後才得知(並體驗到)這一點,卻苦無方法逃離,因為他對外宣稱妻子有精神疾病,只要她嘗試逃跑,就會被抓去精神病機構關起來,與女兒分離。她後來決定找一個「替代品」,僱用了有殺人前科的女主當女傭(這也是書名的由來),故意裝瘋賣傻、朝令夕改,讓老公與女傭厭惡自己,並暗地裡給兩人機會獨處,而成功設局兩人相戀。老公說要離婚,將她趕出家門,女主也的確成了新的被折磨對象。他以為女主為了假釋不被取消,會乖乖聽話,但她是為了保護同學而可以殺人的人。她最終將他反關進閣樓裡,並將他活活渴死。
恩,好像沒有多簡單(笑)。再簡單一點:一個心理變態的多金帥哥娶了一個老婆,折磨了她八年。她受不了,找了另一個女人給他折磨,結果夜路走多遇到鬼,反被殺死。
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讀者們起初都會以為,大魔王是妻子Nina,女主Millie每天都被她欺負,而且男主Andy只是個帥氣溫柔又有錢的路人配角。
結果是Nina根本清醒地很,到最後一刻都還在演戲,哭求著「Andy,拜託別為了一個女僕拋下我!」然後偶爾出來讓畫面舒服的Andy才是最終大魔王,反將所有讀者一軍。
結局也大快人心(雖然很不合邏輯),Andy死了,Nina終於能與女兒自由生活,Millie則繼續向被家暴所苦的女性伸出援手。
看完後,我上網找了一下心得,不外乎都在稱讚劇情編排、氣氛營造、用字遣詞等等,很表面的東西。
但在最後一個句點後,縈繞在我心頭的,不是「爽啦惡人有惡報!」或是「翻轉果然厲害。」而是Andy,那個瀟灑富有的變態怪獸。
老實說,在書裡第一次描述他是如何折磨伴侶的時候,我就已經無法放下他了。
他是一個可憐的孩子。
是怎麼樣的人,會將伴侶關在一個小房間裡三四天,只給三瓶水與一個水桶(如廁用),並要求對方做出各種慘無人道的事情(如拔頭髮一百根,且必須要有髮根、用胡椒噴霧噴自己的眼睛、躺在地板上,並將三本精裝厚重的書疊放在自己的肚子上,維持三小時),才願意放她出來?他真的只是單純的虐待狂、心理有問題,或是Nina總是在心裡這樣稱呼他的「baster monster」嗎?
他在日常生活中,明明可以近乎完美地關心他人、處理工作、照顧妻小,卻為何對一些小到不行的問題嚴厲看待?(一百根頭髮是Nina第一次被處罰的方式,原因是因為她的布丁頭跑出來了,她卻無關緊要。)
很明顯,父母教的嘛!
安迪的父親在書中完全沒有存在感,所以我推測一定是媽媽的功勞,而結局也證實了我的推斷。母親對於兒子少了四個牙齒、卻被結案為意外身亡毫無意見,甚至對著Nina說:「我以為在我拔掉他的一顆乳牙後,他就已經學到了維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Nina,謝謝你教了他一課。」(那其實是Millie叫他拔的,而且她最終還是沒放他出來。)
這種酷刑,連對大人來說都難以忍受,更何況是小孩子呢?Andy從小就必須面對母親這樣的教育,並被灌輸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價值觀:
我必須是完美的,不然就必須受到懲罰。懲罰一定得是痛的,才能達成學習效果。
在對方完成「指令」後,Andy總會拿著一杯水,在開門後替虛弱的她立即補充水分,並溫柔地抱抱她、鼓勵她,好像這一切惡夢都不是因為他而造成的,而是為了讓對方成長必經的某種苦行。
我相信他媽媽一定也是這樣做的吧。前一刻給予無微不至的愛護,下一刻就把你關進深淵裡,並讓你相信,這是為你好。
這樣長大的Andy,當然不會覺得自己這樣做有什麼問題,甚至可能認為自己這樣才是「愛的表現」。我猜啦,Andy媽可能也是被這樣養大的。正如標題所寫,我認為這一切都只是一個代代相傳的悲劇。
小說很戲劇化,讀者們置身事外,都可以認為「世間上哪有可能有這麼『喊』的代誌啦!」,理性地知道這就只是小說,就只是劇情需要。
但,真是如此嗎?
這兩點,是小小Andy深信不疑的法則。我們拆開來看看。
先不管少一分打一下這種台灣人已司空見慣的事情,有多少人,都被「我必須是完美的」這個信念所詛咒?
我們用濾鏡欺騙他人與自己,深怕任何人覺得自己不夠好看;老闆用各種KPI要求屬下,沒達到就扣績效獎金;我的孩子必須品學兼優頭好壯壯還人見人愛,不然我就是個「沒用的媽媽」。
說到底,完美的標準,到底是誰訂的呢?沒達到完美而受到的處罰,到底是他人給自己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的呢?
「你不吃飯,就沒有電視看!」這叫負向懲罰,剝奪你喜歡的東西。「你不吃飯,就會被揍。」這叫正向懲罰,給你不喜歡的東西。行為主義裡定義的懲罰就這兩種,而Andy兩種都給,叫做「剝奪你的自由,而且要求你做很痛苦的事情」。
結果有用嗎?好像有。Nina的確學到了要定期去髮廊,再也不敢忘記補染頭髮。
以我自己為例,我因為痛恨老公的不苟言笑、對自己不關心,於是給予了他「沒有性生活」這個負向懲罰。痛嗎?對於一個而立之年的異性戀男性來說,應該超級痛的吧?但是他學到了嗎?他跟Nina一樣,表面上可能可以努力「演出」我希望他變成的樣子,但我還是能感受到,這並不是我所期望的「他真正發自內心的關注我」,所以我還是常常把他關進那個閣樓裡,讓他受苦。
這招明明就沒有用啊,為何我卻還是對它情有獨鍾?我們的心中,是否都偷偷藏著與Andy相似的「虐待欲」,並很享受那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Nina曾是單親媽媽,出現了一個韓劇般的總裁對自己獻殷勤,誰能不淪陷?更何況她非常有理由深信,嫁給這個人,能為女兒Cecilia帶來最好的生活。但結果是Cecilia被迫每天穿著白色蕾絲洋裝去上學,交不到朋友,也發現若自己犯了任何錯,媽媽就會消失好幾天。
很慶幸這個恐懼的循環,從不知哪一代起,Andy嬤、Andy媽,一直到Andy就斷掉了,沒有交棒給Cecilia。她終於能穿著T-shirt加短褲,與同齡的朋友嘻鬧,過上正常的童年。
曾經看過一張圖,從左到右是阿祖罵阿公,阿公罵爸爸,爸爸罵我,但我選擇擁抱我的孩子。也許這就只是一種自動導航模式,也許只因為我們只接觸過這種方式,所以我們總是下意識地成為了自己的父母。
但我認為有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對自己說:
「我不要成為小時候討厭的那種大人。」
那我相信,詛咒的鎖鏈終能斷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