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組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國立博物館一組四季圖,是春夏秋冬的奇峰,落款“佚名”。冬天,雪花飛舞,覆蓋樹冠,森林皚皚莽莽,黑色線條勾勒出雪與山路、樹木、岩石的分別。歷史上,奇峰積雪,有記錄的共五次:一三八六年,一五五七年,一六六四年,一七零八年,一八四四年。

族譜記載,趙氏起自峰巒疊嶂間,封地趙邑,有懸崖峭壁,蜿蜒山路,瀑布小溪。數代人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地理志,尋找叫做趙邑的封地,迄今已有八十組故事,博物館所藏圖畫是其中一組:當趙氏族人走出樹林,爬上山頂,眼前是綿亙幾千里的高原,一望無際的臘梅怒放。

地平線盡頭,群峰退隱。

圖畫中人,生死都在趙邑,道路似漣漪一層層環繞著房屋,譬如眾星拱月。第一眼看見高原,他們一致認為這不是要找的地方。在所有人心裡,只要那個地方一顯現,他們就能分辨是不是心裡所想,就像一塊扔進湖裡的石頭一樣真實。這個地方顯然不是,不僅僅因為翠綠背景下,臘梅花光豔奪目。

尋祖是一項披荊斬棘或者披波斬浪而終於抵達故鄉的傷懷旅程。趙邑隔壁有個錢家莊,原鄉人所剩無幾,移民他國的第五代後裔錢伯裡任黃宮幕僚長,各地要員爭相邀請歸鄉祭祖,最後選址錢家莊。一隻白色鴿子停在墓碑上,媒體報導了這一盛事,在二〇〇二年的報紙合訂本裡可以查到記載,說是尋根之旅情意繾綣,顧盼流連。歡迎的鞭炮聲中,鴿子飛向天空,如初夏盛開的泡桐花。

從趙邑出發,他們尋祖花費的時間比錢伯裡更長。雖然搭乘了各式交通工具,包括飛機,甚至還有一艘艨艟鬥艦,但是山高水長,艱難困苦,鄉道盡頭是山路,山路盡頭是荊棘,荊棘盡頭是山峰。

跋山涉水,千回百轉,當他們終於出現在高原時,發現來錯了地方。

有個聲音問:你們來做什麼?

他們答:我們來尋祖。

這個聲音說:你們來錯了地方。

他們答:我們來錯了地方。

落款“佚名”的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四季組圖,經過考證鑒定,畫的不是高原,而是一座不到一千海拔高度的原始次生林,樹影婆娑,猶如海洋波濤。

“佚名”摹寫了王維的《江幹雪霽圖卷》。

《古事紀》卷四二:“太祖遣使入山,至此迷路,禱於山神。是夜群象踏山,天明路開。”群象踏山處,為寬闊平坦山地。因為族譜引導,一代代人誤入文字迷途,即便經過幾代人的反復校勘,甚至還出版了一部《趙世家譜校勘》,但紕漏總是難免的。有人考證中原三面環山、一水向東的平地高臺是趙邑,但趙氏後裔中沒有任何人認為那是他們的發祥地,那種形象、外貌、色彩與記憶中的氣質迥然不同。

關於尋祖,是諸多故事中的一個——舊事舊業,是後人關於前人行狀的記錄。這一次尋祖之後,又過去五代,按照規矩,每一代人的故事都會錄入家譜。這五代人,繼續尋祖,目的地仍舊是趙邑。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錢伯裡故事,根據《古事紀》,當他們發現高原並不是他們的高原,那個聲音說他們找的不是他們的高原,他們也承認他們看到的高原不是他們心中的高原,高原上響起了密集槍聲。

一夥人倒在血泊中。

錢伯裡持槍站在高原上,漫山遍野的臘梅,無窮無盡。

 

春天是從雪地走出來的,臘梅之後,紅梅花開,一直到垂柳在河邊吐芽,趙家正月裡添丁,四月祭祖放風箏,紮了一隻翼展三米的蟬子。百日宴會上,正月裡出生的娃,正式取名為趙正,寫在風箏飄帶上,左右兩翼寫生辰八字。飛線故意不打結,飛到很高時,飄飄搖搖,不知所終。

每一幅畫的背後,都有豐富的故事。這不是說畫紙背後藏著什麼,也不是畫框背後藏著什麼。一幅山水畫,畫面掀開後,看到的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與前景完全不同的後景,一座與前山完全不同的後山。所以,關於看懂一幅畫的說教,在趙氏一族看來,意味著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般人好奇把畫框翻轉過來,看到的是木材,他們可能對材質感興趣,金絲楠木什麼的,也可能非常失望,就是松木。

畫面春意盎然,每一處筆觸、線條、色彩都春意盎然,包括它的後景也是春意盎然。與展子虔《遊春圖》不同,“佚名”畫是空山無人——在趙正心裡,正是寂靜無語,讓人能從叢林的氤氳中,看到身上冒出的汗,甚至能聽到山后的聲響。如果趙正掀開這一面,他就有可能走進祖先的家園,但是幾十代趙家人,沒有誰真正嘗試掀開一幅畫,他們憑藉眼光,在無人空山裡,看到蛛絲馬跡,看到枝葉之間的呼應,看到春意繚繞在山頭。

趙正在天空中飛翔,他看到山巒起伏,看到田野裡有人手裡拿著線卷,直到放風箏的人變成黑點,看著自己無限後退,看到所有的風景變成球體,看到球體變成一個黑點,看到自己不知所終。

這才是那一幅春意盎然的畫。

趙正遠離一切物體,遠離空曠的田野,縱橫交錯的溝渠,整齊排列的樹木,隆起的山丘,直插雲霄的崇山峻嶺,遠離雲彩,星空,大氣,他正是這樣飛入無限。他既是田野上的黑點,又是天空中的黑點,彼此遙望,互不牽掛。

 

夏天是掛在牆上的溫度計,從35度開始,一直往上升,有一年升到了50度,蟬子掉落一地,萬籟俱寂,河谷裡坐滿消夏的人,一聲不吭。人類經歷過幾次酷夏,被記錄為火球從天而降,焚毀一片地方。今天這些地方可能白雪覆蓋,可能四季如春。地質學家撬開石頭,根據紋理方向,判斷火球來自於何方。未來又有誰來記錄這一群坐在河谷裡消夏的人?又怎麼來記錄酷熱夏天裡一個極其無聊的日子?

趙邑集體毀滅的一個藝術想像,就是他們靜謐地坐在河谷裡,如雕塑般沉默不語,因為沒有關於時間的任何提示和標誌,他們究竟以怎樣一種形象再現,實際上是沒有結論的。一個普遍的看法是,他們猶如青銅般聚攏在一起,凝固為一段集體記憶。

這一片區域,沉積於地下,經歷了三千年以上。方圓十公里,有幾處懸崖峭壁上,掛著十幾具乾屍,被認為是此處的原著。除了早期人類學家曾經在此做過田野作業,後來就對外人徹底關閉,因而人們只能從十九世紀末的英美文獻中,根據手繪圖像和文字記錄,猜測埋葬於懸崖峭壁上的這些人,是身材矮小的亞細亞黃種人,但是地方誌完全沒有關於這個河谷的記載。

歷史的蛛絲馬跡能把互不關聯的事件結合在一起。地方誌一則關於《消夏圖》的藝文錄,雖然語焉不詳,足以引起無盡的聯想:“日落河谷,袒胸露乳,蟬死沙礫,閉目坐臥。”熱寂這個詞,變得家喻戶曉,不僅僅是個歷史術語,也是現實術語,以至於沒有人追究是否存在確實而具體的文獻資料,記載發生在河谷中的所有物理現象的終結,更沒有人確實而具體地解釋為什麼會有火球降臨,猶如撒旦最終的勝利。人們相信歷史,也相信現實,猶如正在經歷的一個冗長而緩慢的炎夏,坐臥在河谷中的人共同等待一個終結。

溫度計攝氏50度,河谷地帶70度,沙礫80度。被高溫烤熟的蟬子香滑酥脆,在日常生活中飲酒作樂,薄薄的蟬翼,比糯米紙更有滋味,油黑的眼睛,珠圓玉潤,金黃的肚子,滿口膏脂。這是持續六個月的高溫,任何生物都被烤焦,有幾隻野狗野貓的乾屍掛在岩石上,皮毛已經化為灰燼,只剩下累累白骨。消夏的人最後為什麼還保持一個坐立的形狀,還有保存完好的黢黑乾癟皮囊,這跟蟬子落滿一地還沒有灰飛煙滅,一樣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松果落地,松針包藏,從青黃到棕褐,山體由夏天進入秋天,大地由碧綠青蔥變為七彩繽紛。趙邑點算牲畜、人口、農具,兩人一牲口一副農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十六天公幹,修路築壩建房,其餘時間則是春播、夏長、秋收、冬藏。

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興起的理由,說流轉的四季,秋天是收穫,而非播種,但是進入秋季的趙邑則忙碌著做愛,溝裡溝外,劈里啪啦,眾生喧嘩,群星璀璨。趙邑的秋播時間最長不超過入秋的前三十天,通常是蟋蟀跑到床底下鳴叫時,樸實的的趙邑民眾就開始勞作,日頭從東到西,從早到晚,從星空到黎明,伴隨著秋天琳琅滿目的果實,板栗、核桃、瓜子、桂圓、棗子、石榴鋪滿家家戶戶的炕頭,鋪滿趙邑的山河大地,鋪滿宇宙星空。第二年夏天,家家戶戶忙著接生,忙著給嬰兒取名。每年夏季的出生高峰到猶如春天的蝌蚪,靠生辰八字取名的算命大師根本忙不過來,不可能給每個人取一個暗含未來命數的名字,所以,趙邑出生的小孩,多取名夏娃。

趙正為什麼出生在正月呢?《趙世家譜》沒有記錄,或者錯記了時間,把當年春季誤作秋季,所以才有正月出生的一段傳說。但是,關於趙正的書寫規範,確實是:姓趙,名正,字夏娃。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一组关于个人生存、生活状况的短篇故事构成我们共同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日籤詩: 「路險馬羸人行急,失群軍馬困難當。灘頭風浪船掉破,日暮花殘天降霜。」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摘取自《薛剛反唐》。籤詩主角紀鑾英是男主薛剛的妻子。       讓所長稍稍為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薛剛是薛丁山兒子。上輩子老爹是他的仇人,這輩子轉世不知道是不是來討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出現了道家的黃金傳說.. 這是謠傳在中國的一個傳奇神話故事 就在某個朝代(時代考據已無法考察)的某一戶人家性田的家中,一個人名叫田鸞 家裏雖然富有可不愁吃不愁穿,平時也不不需辛苦工作. 但是家族中流傳一個詛咒,所有的死孫都活不到31歲就會死掉 就是一種錢還沒花完,人生就花完的恐怖詛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代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楚江懷古》對孤獨、無常以及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主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講者穿越自然景觀的旅程隱喻了他們自我發現的內在旅程。這首詩生動的意象和令人回味的語言營
馬辰被軍醫拚命救回來後,總是習慣望著北方草原發楞。他時常做著關於草原的夢,而且一年比一年深。馬辰回到趙國並未再娶,而是收養了一個邊境孤兒。 周赧王五十八年,趙魏楚三國破秦,解邯鄲之圍。 周赧王五十九年,周赧王駕崩,秦王稷遷九鼎,周亡。 秦王政十八年,趙王遷殺李牧,同年王翦破邯鄲,趙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從龍泉寺西南側圍牆邊走入"月光溪",來到附近"小溪貝塚",據資料顯示年代距今約1600 年前,馬卡道族祖先史前生活的遺跡,再攀爬奇妙谷
Thumbnail
#命玄文章 #真人真事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成天討摸摸⋯煩! 《差點忘記po了!》 前情提要: 璐妮家族兩年內,2人變植物人、6條人命。 經媽祖提點知曉是祖墳有問題,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來到了在荒山野嶺的舊墳,也見到了始作俑者——大奶奶。 一番激鬥之下,眼見大奶奶打算採取同歸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本日籤詩: 「路險馬羸人行急,失群軍馬困難當。灘頭風浪船掉破,日暮花殘天降霜。」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摘取自《薛剛反唐》。籤詩主角紀鑾英是男主薛剛的妻子。       讓所長稍稍為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薛剛是薛丁山兒子。上輩子老爹是他的仇人,這輩子轉世不知道是不是來討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出現了道家的黃金傳說.. 這是謠傳在中國的一個傳奇神話故事 就在某個朝代(時代考據已無法考察)的某一戶人家性田的家中,一個人名叫田鸞 家裏雖然富有可不愁吃不愁穿,平時也不不需辛苦工作. 但是家族中流傳一個詛咒,所有的死孫都活不到31歲就會死掉 就是一種錢還沒花完,人生就花完的恐怖詛
Thumbnail
傾頹的駐在所、滿布生活遺痕的古道,我們站在林道上眺望無緣前往的雪山稜線,向下尋找那掩藏在雪見林道下方的兩處駐在所。由於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行程,我們意外踏上了這段意外的小冒險,探訪兩處早已有所耳聞的遺跡。在大雨中,聽著走路的聲音,徒步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帶著詩意。
Thumbnail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代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楚江懷古》對孤獨、無常以及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主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講者穿越自然景觀的旅程隱喻了他們自我發現的內在旅程。這首詩生動的意象和令人回味的語言營
馬辰被軍醫拚命救回來後,總是習慣望著北方草原發楞。他時常做著關於草原的夢,而且一年比一年深。馬辰回到趙國並未再娶,而是收養了一個邊境孤兒。 周赧王五十八年,趙魏楚三國破秦,解邯鄲之圍。 周赧王五十九年,周赧王駕崩,秦王稷遷九鼎,周亡。 秦王政十八年,趙王遷殺李牧,同年王翦破邯鄲,趙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從龍泉寺西南側圍牆邊走入"月光溪",來到附近"小溪貝塚",據資料顯示年代距今約1600 年前,馬卡道族祖先史前生活的遺跡,再攀爬奇妙谷
Thumbnail
#命玄文章 #真人真事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成天討摸摸⋯煩! 《差點忘記po了!》 前情提要: 璐妮家族兩年內,2人變植物人、6條人命。 經媽祖提點知曉是祖墳有問題,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來到了在荒山野嶺的舊墳,也見到了始作俑者——大奶奶。 一番激鬥之下,眼見大奶奶打算採取同歸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