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你就是我的海洋

而你就是我的海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個週日,去拜訪研究所的學長秋山。

在交大的時候,他博士班,我碩士班。想不起我們是怎麼玩在一起的,在畢業後的幾年,我們每年偶爾會見到面,而比較頻繁互動的日子,大概在我的第二份工作。當時的他,在南京復興那一帶開了瑜珈課,而我是他的學生。

中間,經兩年多的疫情,我們都沒有再見面。

上個月的某一天,聽起了他的歌:

然後,久違好多年,終於跑去找他了,和他的家人與朋友一起去八里看日落。

上週日,在秋山的住所,和他說了許多話:卡住的感覺、什麼是無為、如何理解富足與匱乏,還有如何看待對於未來的擔憂、游刃有餘是什麼。

困囿的,處之泰然;無法改變的,豁然待之。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秋山在闡述他人的故事時,總帶著很溫暖的同理心,那是一種很深的理解;而在分享自身生命經驗時。總有種平穩、和緩又放鬆的開闊感——即使談話的內容不見得是很快樂的故事,甚至描述的是有點辛苦的情境。

而就在那個瞬間,我突然明白,其實秋山就是一片海洋。

我想成為一片海洋。

前幾天才寫著道:我想成為一片海洋,穩住自己,也能接住身邊的朋友。

但其實,朋友就是我的海洋。

讓自己活成確定性,為別人提供確定性,接受別人的不確定性。

允許別人做別人,堅定自己做自己。擁抱變化,同時修練那些不變的基本功。

我很幸運地有這麼幾個可以「單純聊天」的朋友,沒有猜忌、沒有懷疑,沒有忌妒,只有真心的希望對方過得很好。

秋山是,不管我在Line上傳什麼,他都會認真花時間仔細把它們看完或讀完,然後再認真給予回應的人。在訊息流氾濫得離譜的時代,這樣的互動特別珍貴。

我的好朋友都是如此:自己的情緒始終穩定,並且對身旁的人特別寬厚。

你釋放什麼樣的訊息,就會接收到什麼樣的回應。

這是真的。

關注匱乏,獲得匱乏;關注嫉妒,每天憤怒;關注善意,就發現身邊都是愛……

而我召喚了海洋,所以朋友就是我的海洋,我們是彼此的海洋。

raw-image


avatar-img
Sylvie的移動城堡
71會員
107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一位作者控訴其前老闆的職場霸凌經歷,描述其前老闆利用媒體形象、政府資源及社會地位,在職場上公然羞辱員工,並在職場霸凌零容忍的現代社會,仍能逍遙法外,呼籲職場霸凌受害者勇敢發聲。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會不由自主的,總是用「到了這年紀以後……」作為發語詞。比如,到了這年紀以後,常常覺得,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嗯,還是算了。 還是算了,倒也不是腦中的什麼念頭被自己掐掉了,就只是,沒什麼好說的,沒事,都可以,無所謂的,不說也沒關係。 反正就那樣。 「反正就那樣,」這句
愛情不再是唯一核心敘事?從過往愛情是文學作品核心主題,到如今多元關係的興起,愛情不再是衡量人生完整的唯一標準。作者質疑傳統婚姻模式的適用性,並探討家人與朋友在照護上的差異,以及現代社會多元關係的接受度。
一位作者控訴其前老闆的職場霸凌經歷,描述其前老闆利用媒體形象、政府資源及社會地位,在職場上公然羞辱員工,並在職場霸凌零容忍的現代社會,仍能逍遙法外,呼籲職場霸凌受害者勇敢發聲。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會不由自主的,總是用「到了這年紀以後……」作為發語詞。比如,到了這年紀以後,常常覺得,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嗯,還是算了。 還是算了,倒也不是腦中的什麼念頭被自己掐掉了,就只是,沒什麼好說的,沒事,都可以,無所謂的,不說也沒關係。 反正就那樣。 「反正就那樣,」這句
愛情不再是唯一核心敘事?從過往愛情是文學作品核心主題,到如今多元關係的興起,愛情不再是衡量人生完整的唯一標準。作者質疑傳統婚姻模式的適用性,並探討家人與朋友在照護上的差異,以及現代社會多元關係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