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愛情、婚姻與現代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稍早在 YouTube 上看了吳曉樂和蔡康永的對談,她們的對話中,題到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


當愛情不再是核心敘事?

吳曉樂提到,過去很多文學作品之所以圍繞著愛情,是因為那個年代的環境比較封閉,禁忌較多。作家們如果想要表達自我,愛情是最容易借題發揮的題材。

透過愛情,他們可以寫關於慾望、禁忌、掙扎與社會規範的故事。

但現在的世界已經變了。

要表達自我,方法多到不勝枚舉,愛情不再是唯一能承載情感與思想的載體。於是,它的地位開始鬆動。對許多作家來說,愛情甚至不再是值得特別關注的主題。


伴侶關係只是眾多關係中的一種

曉樂也說,自己曾經會參考那些「戀愛指南」,比如:「如果這個男生真的愛你,他會做這幾件事。」

這類內容在網路上隨處可見,像是在告訴人們「怎麼談戀愛」,提供一個標準答案。

但後來,她發現,當自己不再把愛情看得這麼重,反而能夠更包容一段關係的不同樣貌。戀愛,也只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沒有必要過度放大,也不需要去符合什麼標準。

這點我很有共鳴。



尋找後半生的照護者

這幾年,常常和朋友開玩笑說,這個年紀還沒結婚的異性,如果嘗試交友、希望能覓得一個能夠結婚的人,他們大多不是為了戀愛,而是為了找一個「後半生的照護者」。

找伴侶,已經不只是愛情的問題,而是一種現實上的「戰略考量」。

婚姻制度,或許曾經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但今天,這套模式真的還適用嗎?

以生理女性來說,現代社會提供了足夠的資源與選擇,讓我們可以獨立生存,甚至過得比傳統婚姻裡的角色分工更自由、更舒適。

當「婚姻的收益」小於「個人生活的成本」時,為什麼還要投入一段關係,去符合某種舊有的家庭框架?

這不是在否定愛情,只是懷疑:這種「以愛為前提」的家庭組成模式,真的還是主流選項嗎?


家人和朋友還是不一樣嗎?

前陣子,朋友和我討論這個問題。

她認為,無論如何,有沒有組成家庭還是有差異的,至少在法律層面是如此。

舉例來說,假設哪天需要開刀,必須有人簽字、陪病。如果沒有家人,朋友其實沒有這個「義務」。即使再親密的友誼,在現行的許多制度上,仍然無法取代婚姻或血緣關係。

這確實是一個思考點。

但這是否代表婚姻制度仍然必要?還是只是社會還沒進化到更靈活的選擇?

畢竟,「需要陪病」這件事,花錢請護工就能解決。

這類「家人的功能」,其實早已經有其他方式可以取代。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


一對一的愛情關係,還有多少人相信?

曾幾何時,愛情與婚姻被緊密綁在一起,甚至與人生的「完整性」掛勾。

但是,這個模式真的適合每一個人嗎?或者,只是因為「這是社會一直以來的標準答案」,所以從未真正被質疑過?

如果愛情只是關係中的一種,那麼它的形式,應該有更大的彈性。

婚姻、同居、開放式關係、無性伴侶,甚至不需要伴侶,這些選擇都應該被承認,而不需要再被「標準答案」綁架。

或許,這些想法再過幾年也會變得不同。但現在,回頭看那些還在追求「戀愛成功學」的人,會覺得——真的還需要這麼執著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楊幂琇-avatar-img
2025/05/23
新的觀念,值得需要反思
avatar-img
Sylvie的移動城堡
71會員
108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Sylvie的移動城堡的其他內容
2025/03/10
一位作者控訴其前老闆的職場霸凌經歷,描述其前老闆利用媒體形象、政府資源及社會地位,在職場上公然羞辱員工,並在職場霸凌零容忍的現代社會,仍能逍遙法外,呼籲職場霸凌受害者勇敢發聲。
Thumbnail
2025/03/10
一位作者控訴其前老闆的職場霸凌經歷,描述其前老闆利用媒體形象、政府資源及社會地位,在職場上公然羞辱員工,並在職場霸凌零容忍的現代社會,仍能逍遙法外,呼籲職場霸凌受害者勇敢發聲。
Thumbnail
2024/06/30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2024/06/30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2024/05/14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Thumbnail
2024/05/14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就算愛情變成感情,變得淡薄甚至消失了,這仍然有可以學習和成長的意義,是了解自己和肯定自己的契機。作者鼓勵大家就算與伴侶的關係已經不及以前,也要為自己曾經能夠深愛過而肯定自己,更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用學習新課題的態度去面對今日不理想的關係和逆境,讓自己活得更有深度和體悟。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就算愛情變成感情,變得淡薄甚至消失了,這仍然有可以學習和成長的意義,是了解自己和肯定自己的契機。作者鼓勵大家就算與伴侶的關係已經不及以前,也要為自己曾經能夠深愛過而肯定自己,更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用學習新課題的態度去面對今日不理想的關係和逆境,讓自己活得更有深度和體悟。
Thumbnail
這本書集結了各種關於愛的故事,此處的愛,並不僅限於傳統上兩性間的愛,還包含了親情、友情、多元性別等議題,甚至是陌生人間,萍水相逢的情緣。各種形式的愛,各種相遇,都很寶貴。 不受制於狀況的無限的愛,可以延伸到每一個人身上,耶穌從來沒提過同性戀,他的宇宙觀沒有信條、罪惡、輕視,他的重點是要去愛被邊緣化
Thumbnail
這本書集結了各種關於愛的故事,此處的愛,並不僅限於傳統上兩性間的愛,還包含了親情、友情、多元性別等議題,甚至是陌生人間,萍水相逢的情緣。各種形式的愛,各種相遇,都很寶貴。 不受制於狀況的無限的愛,可以延伸到每一個人身上,耶穌從來沒提過同性戀,他的宇宙觀沒有信條、罪惡、輕視,他的重點是要去愛被邊緣化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雖然支持婚姻平權,多年前也為此走上街頭,但對「愛最大」這個標語實在有點感冒,原因無他,就是我太清楚,婚姻制度的存在自始至終都跟愛無關,現存於婚姻關係中的人們,雙方間再無愛情可言的也大有人在。
Thumbnail
我雖然支持婚姻平權,多年前也為此走上街頭,但對「愛最大」這個標語實在有點感冒,原因無他,就是我太清楚,婚姻制度的存在自始至終都跟愛無關,現存於婚姻關係中的人們,雙方間再無愛情可言的也大有人在。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現代人談戀愛的困難,以及解決浪漫主義、完美主義、自我懷疑等婚戀傾向的方法。同時探討了長期伴侶的重要品質和一起建構親密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現代人談戀愛的困難,以及解決浪漫主義、完美主義、自我懷疑等婚戀傾向的方法。同時探討了長期伴侶的重要品質和一起建構親密關係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