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爵的「人類協奏曲」帶來了「感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機械和裝置給人的感覺只能是冷冰冰的嗎?

AI也會有可以投射的感情嗎?

raw-image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人類協奏曲」裏,最搶眼的是多個大螢幕和AI的動畫,巧妙的安排之下以AI的人聲去演唱的無機質音樂,聽下去重複而相對簡單的節奏,高亢抑揚層層遞進的曲目,數碼鋼琴在無人伴奏的演奏下獨自發聲,強調拍子的單一感和機械觸覺,漫長的節目一章一節的推進之下,梁基爵探討了面對機械的溫和及其帶來的感性,個人的感受會俾壓抑和忽略嗎?

這次表演的主角是音樂,音樂串連整場演出。節奏的部分由Emily主理,鋼片琴、鼓、敲擊樂器,沉重而強烈的拍子貫穿整個表演的,清脆的、強硬的聲音是不可缺少主軸。

raw-image


和梁基爵的平常傾和冷靜的裝置不同的是,表演幕幕緊接,並沒有給觀眾太多靜思的空間,尤其當中其中一位女AI「獨唱」關於情緒的一曲,木納的拍子廣泛的音域,長達四分鐘多,叫人印象深刻。Anson的演出真摯,於最後一幕對合唱時整齊有至的歌聲產生情緒和發出咆哮,牽引了對機械智能的大合唱的疑問,更深的是問及自己作為人的定位。未知的感受是可怕的,真正令人懼怕的是什麼?在和AI的對談中,值得重視的又是什麼?


回歸到表演,起初的時候或有悶場,隨着故事線明顯,交織的思想,糾纏的想法慢慢浮現。當中的訊息也許不至於每個觀眾也覺得很明顯和共鳴,可是演員和AI們的「真實」對白的確拉扯和帶動了觀眾的感受,即使沒有故意滲入太多艱澀難明的理論,也能見這場音樂演出的初心。

《人類協奏曲》是GayBird的第九個大型媒體音樂表演,筆者不是梁基爵的長期支持者,也是第一次聽他主持的音樂會,與其說是音樂會,也是個洗刷下煩悶心靈的好空間。AI們模仿和複製現有的人類,呈現強而有力的演出,叫人感覺到電腦訊息時代下數據的震懾人心的威力。「它」會與現場表演者時而合作時而競爭,溝通和交流,亦充分表達了人類與科技之間糾纏和對立的特殊關係。演出之後,不少他的朋友、擁戴者等道賀,更是完滿了他這場以AI數據化情緒擁抱「真實」人類感受的表演。

《人類協奏曲》長達五個章節多的演出,是《連繫不明》展覽系列的最終篇,由兩位跨媒體藝術家梁基爵和羅穎綸策劃,嘗試將以「科技」和強勁的節拍的「音樂」將「時間性」(timeliness)套用在不同媒體的藝術,發現全新的形式和生命力。


—————————————
刪走樂譜的格式
在人工智能聲音填入体止符
讓機器學習呼吸
從呼吸中重新提煉節奏
Erase the format of music
Insert rests in Al voices
Machine learns to respirate
Extract the rhythm from the breath
演出詳情 Details:
15.9.2023 (Fri) 8:00pm
16.9.2023 (Sat) 3:00pm | 8:00pm
17.9.2023 (Sun) 3:00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Studio Theatre, HKCC
@machineartnow @emily_meikwan
#hongkong #art #music #ai #emotion #complex #feelings #songs #文化中心#GayBird #梁基爵 #第九次音樂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閱物的沙龍
14會員
36內容數
小小的閱讀造就強大的影響力。讀到感動的書,就分享;讀到打動我的想法,也分享。互動的時代,雙向的信任和創作,相信文字可帶給創作者向讀者瞬間的自由。無私的分享成了習慣,可造就遠大、宏觀的視野。把想像捉緊,寫出最真實的觀感。
小閱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4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2024/08/04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2024/08/04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Thumbnail
2024/08/04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Thumbnail
2024/01/15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2024/01/15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爵士音樂家邁爾斯·戴維斯曾經說過:"不要演奏樂譜上有的東西,要演奏上面沒有的東西。" 沒有人確切知道真正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與AI攜手共創未來多元社會? 目錄 多元共榮社會可能的樣貌? 人相較AI可能的優勢? 可控或不可控的未來? 如何與未來共舞?
Thumbnail
爵士音樂家邁爾斯·戴維斯曾經說過:"不要演奏樂譜上有的東西,要演奏上面沒有的東西。" 沒有人確切知道真正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與AI攜手共創未來多元社會? 目錄 多元共榮社會可能的樣貌? 人相較AI可能的優勢? 可控或不可控的未來? 如何與未來共舞?
Thumbnail
機械和裝置給人的感覺只能是冷冰冰的嗎?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人類協奏曲」裏,最搶眼的是多個大螢幕和AI的動畫,巧妙的安排之下以AI的人聲去演唱的無機質音樂,聽下去重複而相對簡單的節奏,高亢抑揚層層遞進的曲目,數碼鋼琴在無人伴奏的演奏下獨自發聲,強調拍子的單一感和機械觸覺,漫長的節目一章一節的推進之下
Thumbnail
機械和裝置給人的感覺只能是冷冰冰的嗎?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人類協奏曲」裏,最搶眼的是多個大螢幕和AI的動畫,巧妙的安排之下以AI的人聲去演唱的無機質音樂,聽下去重複而相對簡單的節奏,高亢抑揚層層遞進的曲目,數碼鋼琴在無人伴奏的演奏下獨自發聲,強調拍子的單一感和機械觸覺,漫長的節目一章一節的推進之下
Thumbnail
感謝朋友的盛情邀約,昨晚和先生到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聆賞疫情之後的第一場音樂會,主辦單位觀音線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心理協談專線,近年來也擴展出各級學校及社區的心理衛生服務,該協會默默行善,至今已累積了三十萬人次的服務記錄。 音樂會是由李俊賢先生策劃,新逸交響樂團、指揮姜智譯及多位音樂家聯合演出。
Thumbnail
感謝朋友的盛情邀約,昨晚和先生到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聆賞疫情之後的第一場音樂會,主辦單位觀音線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心理協談專線,近年來也擴展出各級學校及社區的心理衛生服務,該協會默默行善,至今已累積了三十萬人次的服務記錄。 音樂會是由李俊賢先生策劃,新逸交響樂團、指揮姜智譯及多位音樂家聯合演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