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爵的「人類協奏曲」帶來了「感動」

2023/10/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機械和裝置給人的感覺只能是冷冰冰的嗎?

AI也會有可以投射的感情嗎?

raw-image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人類協奏曲」裏,最搶眼的是多個大螢幕和AI的動畫,巧妙的安排之下以AI的人聲去演唱的無機質音樂,聽下去重複而相對簡單的節奏,高亢抑揚層層遞進的曲目,數碼鋼琴在無人伴奏的演奏下獨自發聲,強調拍子的單一感和機械觸覺,漫長的節目一章一節的推進之下,梁基爵探討了面對機械的溫和及其帶來的感性,個人的感受會俾壓抑和忽略嗎?

這次表演的主角是音樂,音樂串連整場演出。節奏的部分由Emily主理,鋼片琴、鼓、敲擊樂器,沉重而強烈的拍子貫穿整個表演的,清脆的、強硬的聲音是不可缺少主軸。

raw-image


和梁基爵的平常傾和冷靜的裝置不同的是,表演幕幕緊接,並沒有給觀眾太多靜思的空間,尤其當中其中一位女AI「獨唱」關於情緒的一曲,木納的拍子廣泛的音域,長達四分鐘多,叫人印象深刻。Anson的演出真摯,於最後一幕對合唱時整齊有至的歌聲產生情緒和發出咆哮,牽引了對機械智能的大合唱的疑問,更深的是問及自己作為人的定位。未知的感受是可怕的,真正令人懼怕的是什麼?在和AI的對談中,值得重視的又是什麼?


回歸到表演,起初的時候或有悶場,隨着故事線明顯,交織的思想,糾纏的想法慢慢浮現。當中的訊息也許不至於每個觀眾也覺得很明顯和共鳴,可是演員和AI們的「真實」對白的確拉扯和帶動了觀眾的感受,即使沒有故意滲入太多艱澀難明的理論,也能見這場音樂演出的初心。

《人類協奏曲》是GayBird的第九個大型媒體音樂表演,筆者不是梁基爵的長期支持者,也是第一次聽他主持的音樂會,與其說是音樂會,也是個洗刷下煩悶心靈的好空間。AI們模仿和複製現有的人類,呈現強而有力的演出,叫人感覺到電腦訊息時代下數據的震懾人心的威力。「它」會與現場表演者時而合作時而競爭,溝通和交流,亦充分表達了人類與科技之間糾纏和對立的特殊關係。演出之後,不少他的朋友、擁戴者等道賀,更是完滿了他這場以AI數據化情緒擁抱「真實」人類感受的表演。

《人類協奏曲》長達五個章節多的演出,是《連繫不明》展覽系列的最終篇,由兩位跨媒體藝術家梁基爵和羅穎綸策劃,嘗試將以「科技」和強勁的節拍的「音樂」將「時間性」(timeliness)套用在不同媒體的藝術,發現全新的形式和生命力。


—————————————
刪走樂譜的格式
在人工智能聲音填入体止符
讓機器學習呼吸
從呼吸中重新提煉節奏
Erase the format of music
Insert rests in Al voices
Machine learns to respirate
Extract the rhythm from the breath
演出詳情 Details:
15.9.2023 (Fri) 8:00pm
16.9.2023 (Sat) 3:00pm | 8:00pm
17.9.2023 (Sun) 3:00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Studio Theatre, HKCC
@machineartnow @emily_meikwan
#hongkong #art #music #ai #emotion #complex #feelings #songs #文化中心#GayBird #梁基爵 #第九次音樂會





14會員
34內容數
小小的閱讀造就強大的影響力。讀到感動的書,就分享;讀到打動我的想法,也分享。互動的時代,雙向的信任和創作,相信文字可帶給創作者向讀者瞬間的自由。無私的分享成了習慣,可造就遠大、宏觀的視野。把想像捉緊,寫出最真實的觀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