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 Supra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開始重新上班後,很喜歡觀察搭乘捷運和電梯間大家手腕上所戴的手錶,多半是智慧型手機啦,當然啦資深果粉是不會錯過的,但依舊是戴傳統指針式手錶會想到吸眼球。

而日系品牌Seiko和Citizen 為大宗,入門瑞士錶Tissot也從未缺席。

然而在汐止科學園區,東方錶幾乎消失不見,我猜很有可能還是跟它的價格極度便宜有關,或是這邊的工程師當然不屑這太親民價廉的腕錶。

raw-image

日本三大錶廠,Seiko、Citizen這兩個廠牌眾人皆非常熟悉,然而東方錶卻有點陌生,直到最近新款的東方之星才有被聚焦討論的機會。但追溯東方錶的過去,如同他們的雙獅標準,曾經輝煌過。

東方錶的故事要回到1901年的日本,創始人吉田將五郎於東京上野開立了自己的事業「吉田時計店」,當初主要的業務是銷售進口懷錶,生意蒸蒸日上。

1912年,吉田決定要拓展業務,開始製作屬於自家的金質錶殼。

然而在1920年,競爭對手「東洋時計製造公司」出現了,最初是製作座鐘和儀表,到了1934年開始投入腕錶工業,即使碰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們的工廠依舊蓬勃發展。

但好景不長,日本戰敗後面臨的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重擊日本整體經濟,最終因工人罷工於1949年倒閉。

順帶一提,東洋時計的倒閉,成了現今矢崎總業(Yazaki Corporation )的誕生,而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raw-image

競爭對手倒閉後,吉田的手錶事業得以重生,有恰好趕上1950年代,韓戰爆發,美國開始援助日本,資金不斷湧入。

隔年,改名為大家熟悉的「東方手錶有限公司」生意也開始壯大。而最知名的是1967年的「Fineness」是當年最薄的機械錶,引發業界熱議。

當然這時候一定要提到所有手錶廠的關鍵轉淚點,石英危機,東方錶當然有跟上時代的趨勢,也推出了電子錶,只不過其銷量和產量不及其他兩間大廠,漸漸式微。

最後時間快轉到2001年,精工艾普生,成了東方錶公司主要的股東,而在八年後正式將其納入為精工的子公司,手錶的產品定位也因此確立,價格便宜、入門的第一首選。

raw-image

我手上的這一隻東方錶大約帶了有五年左右,算是我最簡約風格的錶,無秒針、日曆設計,更凸顯錶盤上羅馬數字。

超薄和極輕雖說是電子錶的標準,此錶僅有23.4克重,戴在手上幾乎不會有任何感覺,也很適合當作西裝錶,因為錶徑小又薄,西裝襯衫能夠微微蓋住腕錶,這點能夠顯得優雅內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