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電動車市場轉型革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新的管理階層汽車製造商面對電動車轉型,正面臨高成本與數千名工人罷工的威脅,福特汽車從競爭對手豐田挖角全球行銷長:莉莎·馬特拉佐(Lisa Materazzo)。馬特拉佐曾在豐田汽車工作近20年,曾擔任豐田汽車北美行銷主管。除了聘請馬特拉佐,福特聘請了前蘋果高階主管彼得·斯特恩(Peter Stern)負責客戶體驗部門,該部門負責硬體、軟體和網路服務。


福特家族的兩名成員:艾琳娜·福特(Elena Ford)升遷為首席經銷商參與主管,負責監督公司與全球數千家經銷商的關係。威廉·克雷·福特三世(William Clay Ford III)是執行主席比爾·福特(Bill Ford)的兒子,負責性能部門,該部門生產賽車車輛和為汽車收藏家設計的車型。
電動汽車研究公司Atlas Public Policy創始人尼克·尼格羅(Nick Nigro)表示,福特和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一直在努力證明除了生產傳統汽車以遵守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外,他們更希望能夠生產與銷售電動車,並且從中獲利。

尼格羅指出,福特與傳統汽車產業競爭的同時,試圖搶占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然後,電動車轉型的背後,需要傳統汽車業務利潤支撐,福特嘗試將現有客戶轉化為電動車的消費者。
儘管福特提高全年財測,但由於消費端對電動車的需求增長緩慢。巴克萊的高級股票研究分析師丹·列維(Dan Levy)表示在最近的收益報告中,電動汽車部門2023年的虧損,預計從30億美元上調至45億美元。
近期底特律汽車製造商罷工,進一步使福特及其競爭對手的處境雪上加霜,工資的增加迫使製造商得承擔更高的生產成本。
福特電動車市場尚未成熟1980-1990年代,福特汽車的廣告標語是:「品質第一」(Quality Is Job 1.),近期的廣告活動仍延續2018年的「為福特自豪(Built Ford Proud)」的形象。但是,近期頻出安全問題,而多次展開汽車召回,包括福特遠征(Ford Expedition)和電動車Mustang Mach-E系列等,使福特的聲譽蒙受不小損害。
對福特來說,利用野馬(Mustang)品牌推出Mach-E電動車,是一項不錯的行銷策略,但福特的電動汽車技術尚處於發展初期,對於電動車性能與實用功能開發,仍在相當粗淺的階段。
為了因應電動化的趨勢,2022年福特加速轉型,宣布將業務分拆為三個部門:內燃機部門Ford Blue、電動車部門Model E和商用車部門Ford Pro。此外,福特還宣布擴大投資,計劃在2022年到2026年期間投入500億美元(約台幣1兆4,262億5,000萬元)用於電動車的研發,預計在2026年占比達三分之一、2030年占比過半。

2023年5月,福特宣布與特斯拉(Tesla)達成協議,福特電動車車主2024年初起,可以在北美地區使用特斯拉逾1.2萬個超級充電站,傳統汽車製造商與電動巨擘難得的結盟合作,雙方共同將中國電動車廠視為主要競爭對手,此外,福特也因應特斯拉降價,降低了自家電動汽車的價格。

福特在電動汽車(EV)領域面臨著各種挑戰與機遇福特仰賴悠久的品牌歷史和品牌知名度,讓他們能夠在推出電動汽車時,依賴其在汽車行業的信任和忠誠的客戶群。此外,具備大規模生產汽車所需要的設施和供應鏈,有強大的製造和生產能力。以往,福特產品組合多樣化,包括卡車、SUV、轎車等滿足不同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該公司在全球有廣泛的網絡,能夠在各國家與地區迅速擴大電動車業務。
不過,該公司在電動車的起步較晚,不具備先進者優勢,需要加速才能迎頭趕上,另外組織需要大規模的變動以防止組織僵化。為了跟上潛在競爭對手,福特需要加速投資電動車技術,以免落後。另外,福特以往的收入來自傳統內燃機車輛,高度仰賴此業務獲得利潤,因此使得轉型電動車受到限制。
雖然面對此挑戰,全球電動車市場仍在快速增長狀態,福特有機會參與到這一塊增長,進一步擴大市占率。另外,因應碳排與環保趨勢,許多國家和地區透過政府的支持與法規鼓勵採用電動車,透過技術和創新,提供更具備競爭力的產品。許多傳統車廠面臨電動車市場轉型,包括特斯拉、日產、通用等汽車巨頭,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再加上壓低電動車售的壓力,罷工缺工壓力造成製造成本提升,連帶影響利潤。另外,電動車最重要的就是充電設施,但是由於充電設施普遍不足,限制了電動車市場潛力,因此福斯與特斯拉結盟,實為明智之舉。


福特在電動汽車市場具備一定潛力,但也面臨著挑戰與壓力,必須仰賴投資、創新、市場擴展和品牌經營等多面向的努力。同時,需要適時參與同業結盟、政府推展的電動車發展計劃,才能達成在電動車市場的成功。

參考資料:Ford Hires New CMO Away From Toyota as It Pivots Toward Electric Vehicl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商業洞察趨勢 的沙龍
19會員
18內容數
2024/12/17
如果你曾經獨自吃飯、旅行,或在深夜和Netflix、Spotify「默默作伴」,那麼你並不孤單。因為這樣的你,正是第五消費時代的縮影。 第五消費時代的特徵是「個體化」、「單人經濟」、「孤獨文化」崛起,反映出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使人們身處城市中,卻活得愈來愈孤獨,愈來愈以個人需求為優先。
Thumbnail
2024/12/17
如果你曾經獨自吃飯、旅行,或在深夜和Netflix、Spotify「默默作伴」,那麼你並不孤單。因為這樣的你,正是第五消費時代的縮影。 第五消費時代的特徵是「個體化」、「單人經濟」、「孤獨文化」崛起,反映出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使人們身處城市中,卻活得愈來愈孤獨,愈來愈以個人需求為優先。
Thumbnail
2023/11/08
軟體巨頭微軟公司表示,首席行銷官克里斯-卡波塞拉(Chris Capossela)將離開公司,在此之前,他已在微軟公司工作了 32 年,其中近 10 年擔任最高行銷職務。 微軟公司在週四宣布,行銷長克里斯-卡波塞拉即將離職,克里斯在公司長達32年的工作生涯,其中近10年是在最高層的行銷職位。
Thumbnail
2023/11/08
軟體巨頭微軟公司表示,首席行銷官克里斯-卡波塞拉(Chris Capossela)將離開公司,在此之前,他已在微軟公司工作了 32 年,其中近 10 年擔任最高行銷職務。 微軟公司在週四宣布,行銷長克里斯-卡波塞拉即將離職,克里斯在公司長達32年的工作生涯,其中近10年是在最高層的行銷職位。
Thumbnail
2023/11/06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2023/11/06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福特汽車在面對激烈競爭和市場變化的挑戰下,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時期。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崛起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福特的傳統燃油車業務逐漸失去優勢,且未能迅速跟上行業領先者的步伐。儘管其在北美市場依然保持一定地位,但能否成功轉型為電動車領軍企業,仍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福特汽車在面對激烈競爭和市場變化的挑戰下,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時期。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崛起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福特的傳統燃油車業務逐漸失去優勢,且未能迅速跟上行業領先者的步伐。儘管其在北美市場依然保持一定地位,但能否成功轉型為電動車領軍企業,仍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新的管理階層汽車製造商面對電動車轉型,正面臨高成本與數千名工人罷工的威脅,福特汽車從競爭對手豐田挖角全球行銷長:莉莎·馬特拉佐(Lisa Materazzo)。馬特拉佐曾在豐田汽車工作近20年,曾擔任豐田汽車北美行銷主管。除了聘請馬特拉佐,福特聘請了前蘋果高階主管彼得·斯特恩(Peter Ste
Thumbnail
新的管理階層汽車製造商面對電動車轉型,正面臨高成本與數千名工人罷工的威脅,福特汽車從競爭對手豐田挖角全球行銷長:莉莎·馬特拉佐(Lisa Materazzo)。馬特拉佐曾在豐田汽車工作近20年,曾擔任豐田汽車北美行銷主管。除了聘請馬特拉佐,福特聘請了前蘋果高階主管彼得·斯特恩(Peter Ste
Thumbnail
特斯拉Q2交車量創新高,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 大家好,我是一位關注電動車產業的部落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特斯拉(Tesla)今年第二季(4~6月)的交車量和市場表現的資訊。 特斯拉是全球最知名的電動車品牌之一,也是創新科技和環保理念的代表。特斯拉的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一位
Thumbnail
特斯拉Q2交車量創新高,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 大家好,我是一位關注電動車產業的部落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特斯拉(Tesla)今年第二季(4~6月)的交車量和市場表現的資訊。 特斯拉是全球最知名的電動車品牌之一,也是創新科技和環保理念的代表。特斯拉的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一位
Thumbnail
從福特最新財報,觀察特斯拉瘋狂降價背後的商業邏輯
Thumbnail
從福特最新財報,觀察特斯拉瘋狂降價背後的商業邏輯
Thumbnail
餵材料後,以下是AI對Tesla 2022第四季財報的看法,整理後: 根據特斯拉第四季度的業績,市場對特斯拉2023年預計交付量達180萬輛的預測反應積極,比此前預估的增長了40%。根據較低的平均銷售價格和盈利能力。原材料通脹導致毛利率下降,但從長遠來看,特斯拉應該能夠通過利用較低的原材料價格和提高
Thumbnail
餵材料後,以下是AI對Tesla 2022第四季財報的看法,整理後: 根據特斯拉第四季度的業績,市場對特斯拉2023年預計交付量達180萬輛的預測反應積極,比此前預估的增長了40%。根據較低的平均銷售價格和盈利能力。原材料通脹導致毛利率下降,但從長遠來看,特斯拉應該能夠通過利用較低的原材料價格和提高
Thumbnail
在電動車市場領域,我們可以觀察到市占前十大多半是中國品牌,銷售量不錯但沒有超越特斯拉、利潤更是沒有特斯拉來的好,到底特斯拉能鞏固市場「不創新」的關鍵核心是什麼?
Thumbnail
在電動車市場領域,我們可以觀察到市占前十大多半是中國品牌,銷售量不錯但沒有超越特斯拉、利潤更是沒有特斯拉來的好,到底特斯拉能鞏固市場「不創新」的關鍵核心是什麼?
Thumbnail
特斯拉(TSLA)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該公司面臨的問題包括需求放緩、成本上升和被分散了精力的馬斯克。不過,現在到了買入特斯拉股票的時候了。
Thumbnail
特斯拉(TSLA)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該公司面臨的問題包括需求放緩、成本上升和被分散了精力的馬斯克。不過,現在到了買入特斯拉股票的時候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