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輅十一-途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管輅赴京任職之前,他曾去拜訪了魏郡太守,鍾毓。

就像之前提過清河郡,魏郡也是曹魏天龍郡守之一,鍾毓自然也不是一般人。他是鍾會的大哥,也是故曹魏太傅鍾繇之子。

這時候,鍾繇已經過世多年。

鍾繇是知名的書法家,跟東漢末的知名相士朱建平也有往來。

朱建平跟華陀管輅一樣,同在奇人大傳中,不過他在相命,倒是沒有那麼準確。

鍾繇當年跟荀攸一起給朱建平看相,朱建平說,較年少的荀攸後事會由年長的鍾繇來辦理。後來應驗時,鍾繇也是十分感嘆。

這其實就凸顯出,鍾家對這些神奇,本來是不怎麼相信的。

鍾毓也讀過《易經》,跟管輅聊過後,仍是懷疑。

管輅表示,我可以算出你的生日跟死日,你信不信?說完,就卜了一卦,寫出鍾毓的生日,果然命中。

你知道,以前生辰八字這種「個資」是不外流的,只有帝王才會被寫在公開記錄中。

鍾毓大驚,道:「可以了,生死既是天定,那也不用由你來告訴我。」

又問:「那麼你認為,天下可以太平嗎?」

「方今四九天飛,利見大人,神武升建,王道文明,何憂不平?」

當下鍾毓不是很了解,管輅在說什麼,但不久之後,曹爽一派遭誅,他才恍然大悟。

補充一下,從《鍾會傳》可以看出,鍾繇他們家跟司馬懿蔣濟是比較親近的。

這次的相見,也是《輅別傳》第二次提到管輅「尋聲」。

不過意思比較是「鍾毓問什麼,管輅就答什麼」,寫作「尋聲投響」。算是相對特別的記錄,畢竟我們一路看來,管輅通常不正面回答人家問題。

一個當然可能是說,鍾毓身分高貴,又不像何晏他們是將死之人,所以管輅不敢造次。

另一點,在「尋聲投響」後,還寫了「言無留滯」。

管輅連想都不用想,很流暢的就回答出來。

這也可能是管輅所學到的各種知識,在長期與人辯論跟練習之下,內化的程度提高了。

「管輅的技能熟練度提高了,管輅對鍾毓使用了技能,效果十分顯著。」

陳壽只節了兩人對話的最後一句,其實鍾毓一開始是訝異於,「聖人的智慧能知過去未來」。

就是說,像鍾毓他們家並不迷信,學易理也不是為了要算命卜卦。同一門學問,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解讀,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鍾毓有點像我們現代人,用科學的方式去解讀天體運行。管輅則是用神祕學的角度去解讀,並且運用。

對鍾毓而言,生是好事,死是壞事。對管輅來說,沒有差別。周文王的易理,孔子的儒學,都在這周而復始的變化中,沒有差別。

所以只看本傳,會覺得鍾毓怕死,不敢聽管輅說自己的死期,甚至有點不爽的感覺。但我翻成那樣,就是指鍾毓在這裡得到了一個領悟。

而這個中途站,也不是就此結束。

當時在鄴城擔任典農的石苞,也來拜訪管輅。

石苞這個人出身低微,最終在西晉初年位至三公,也是個不世出的傳奇。

詳細之後再說,先看他們聊了什麼。

很有趣的,因為石苞跟管輅的學友不同,易理是啥?他懂個屁。

石苞就是好奇:「聽說你老家那邊有個叫翟文耀的人,會隱形,這是有可能的嗎?」

管輅回答:「如果懂得陰陽蔽匿之術,那並不難。」

不是隱身斗篷,管輅說的其實就是類似「奇門遁甲」之術。現代也可稱為「A柱魔法」,或者「蚊子身法」。

A柱那麼細,怎麼可能遮蔽住駕駛的視線呢?

蚊子那麼小,飛得再快也不應該突然消失啊。

其實就是人類的慣性心理使然。

石苞就說:「可以教教我嗎?」

等這句很久了,終於有個程度跟我們差不多的外行人。

可惜,管輅表示:「只能靠個人領悟,我教不來。」

就好像太陽在大白天升上高處,散發出的光芒,讓我們能看清一切。但當它回到地面?連一個小小的炭火也比不上。

十五夜的月亮,比什麼燭火都還能照亮大地,即使從遠方看它,也是一清二楚。可到了白天?連銅鏡都比它更亮。

地球科學有學過吧?十五之前,月亮會在上半夜出來。之後就是下半夜,所以甚至會到天明時,月亮還在天空中。

管輅現在說的,既是易理的領悟,也是隱身術喔。

能夠脫離日月規律的,就是陰陽之數。

陰陽之數通用於方方面面,「得數者妙,得神者靈」。不論生死,有形無形,都能透過陰陽之數的推算來理解明白。

好久沒發這個感嘆了:數學就是所有科學的根本。

你說,石苞聽得懂嗎?

管輅畢竟沒有講到很實際的東西,基本還是打高空,石苞自然還是摸不著頭腦。

「嗯……聽起來你應該超懂陰陽之數?那你為什麼不隱身呢?」

當學者碰上鄉民有沒有?

管輅怎麼回答?

天上的鳥,不會願意當魚;水裡的魚,也不會想當一隻鳥。

這就抄莊子的,不用細說。

重點是,管輅的志向。

「僕自欲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親義,見數不以為異,知術不以為奇。夙夜研機,孳孳溫故,而素隱行怪,未暇斯務也。」

管輅就是忙著研究真理,沒空去玩那些應用法門。

簡單說,歷史網紅跟歷史學者的差別。

但是,要研究最高深的學問,你終究還是要進去政府機關裡頭的。

管輅入朝之後,學會了什麼嗎?

接下來,他還要表演看風水、做氣象預報等等新花招。

不過,陳壽卻也記了一次,管輅的失準……

avatar-img
266會員
92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袁術建號「仲氏」。 WHY? 這題來玩一下,也沒有甚麼標準答案。 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稍微懂三國深一點都知道,他的依據是讖文:「代漢者當塗高也」。 讖文人人解釋不同,而且這句出得很早。劉秀就曾經解讀為:「姓當塗,其名高也。」 「當塗」作為一個詞,有指「當權者」的意思。
正始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冀州舉薦秀才,管輅,管公明已經抵達洛陽,接受當時吏部尚書,大將軍曹爽面前頭號紅人,何晏的邀請。 何晏,是京城知名的美男子。 管輅,是來自邊疆的醜男。 同席的還有鄧颺,也是曹爽親信之一。 何晏準備了許多關於「易」的疑難問題,來測試管輅……
且說呂布得到袁術贊助,連夜進軍下邳,在丹陽兵的裡應外合之下,大破張飛,自稱徐州刺史。 雖然我們的主題是《英雄記》,還是要說一下《三國志》介紹的情節。 呂布刺了徐州後,並沒有打算消滅劉備,而是讓劉備軍繼續駐守小沛。甚至,在袁術成功斷了劉備後路,要趕盡殺絕之時,呂布還出來主持了一下正義……
且說管輅開始在清河郡的官舍任職,成為士人欽羨的對象。 這已經是西元248年左右的事情,距離當年曹操頒布求賢令,都有三十多年之久。加上220年,曹丕開始採用九品中正制,任憑你才高八斗,不是世族就一邊站著吧。 能夠得到破格拔擢,自是令人稱羨。 為什麼不是妒忌?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三國志呂布傳的第二部分,又被稱為張邈傳。 張邈何許人也?東漢末張氏大姓,姓張的阿貓阿狗一大堆,不是考試誰記得了那麼多。 熟的很熟,不熟的連三分也沒有。 張邈就是袁紹曹操的好朋友,跟著曹操混,卻被路過的呂布勾引,最後拉著陳宮一起背叛曹操的仁兄。 欸不是我們通常只記得這段有陳宮跟呂布啊?
管輅有個親戚,名叫管孝國,住在館陶西南邊的斥丘縣。送別館陶縣令諸葛原之後,管輅就去投靠了這個堂哥。 剛好,堂哥家裡有兩個客人。管輅只是跟他們打了個照面,兩人便即離去。 管輅跟堂哥說,這兩人的天庭(眉間)跟口耳都有凶氣,只怕命不久矣。果然數十日後,管孝國便聽說兩個朋友因為酒後駕車死亡。
袁術建號「仲氏」。 WHY? 這題來玩一下,也沒有甚麼標準答案。 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稍微懂三國深一點都知道,他的依據是讖文:「代漢者當塗高也」。 讖文人人解釋不同,而且這句出得很早。劉秀就曾經解讀為:「姓當塗,其名高也。」 「當塗」作為一個詞,有指「當權者」的意思。
正始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冀州舉薦秀才,管輅,管公明已經抵達洛陽,接受當時吏部尚書,大將軍曹爽面前頭號紅人,何晏的邀請。 何晏,是京城知名的美男子。 管輅,是來自邊疆的醜男。 同席的還有鄧颺,也是曹爽親信之一。 何晏準備了許多關於「易」的疑難問題,來測試管輅……
且說呂布得到袁術贊助,連夜進軍下邳,在丹陽兵的裡應外合之下,大破張飛,自稱徐州刺史。 雖然我們的主題是《英雄記》,還是要說一下《三國志》介紹的情節。 呂布刺了徐州後,並沒有打算消滅劉備,而是讓劉備軍繼續駐守小沛。甚至,在袁術成功斷了劉備後路,要趕盡殺絕之時,呂布還出來主持了一下正義……
且說管輅開始在清河郡的官舍任職,成為士人欽羨的對象。 這已經是西元248年左右的事情,距離當年曹操頒布求賢令,都有三十多年之久。加上220年,曹丕開始採用九品中正制,任憑你才高八斗,不是世族就一邊站著吧。 能夠得到破格拔擢,自是令人稱羨。 為什麼不是妒忌?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三國志呂布傳的第二部分,又被稱為張邈傳。 張邈何許人也?東漢末張氏大姓,姓張的阿貓阿狗一大堆,不是考試誰記得了那麼多。 熟的很熟,不熟的連三分也沒有。 張邈就是袁紹曹操的好朋友,跟著曹操混,卻被路過的呂布勾引,最後拉著陳宮一起背叛曹操的仁兄。 欸不是我們通常只記得這段有陳宮跟呂布啊?
管輅有個親戚,名叫管孝國,住在館陶西南邊的斥丘縣。送別館陶縣令諸葛原之後,管輅就去投靠了這個堂哥。 剛好,堂哥家裡有兩個客人。管輅只是跟他們打了個照面,兩人便即離去。 管輅跟堂哥說,這兩人的天庭(眉間)跟口耳都有凶氣,只怕命不久矣。果然數十日後,管孝國便聽說兩個朋友因為酒後駕車死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現代人只知朱熹是理學大家,卻不知他精通風水,也是南宋有名的堪輿大師。
就「風水」來講,「陰宅風水」之吉凶有數,絕非人力可強求! 中國堪輿中有一個極有名的故事: 宋代朱熹是中國勘輿學大師。朱夫子精於勘輿,名聞遐邇,當時有一人,生前無惡不作,死後,子孫為求大發,乃改名換姓,托人請朱夫子擇地。朱熹於此人安葬之後,獲悉真相,大為緊張,因為以風水之術濟惡助姦,天地難容,因此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左 傳 【曹劌論戰】     齊伐魯,魯莊公應戰。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問魯莊公憑何應戰,莊公認為他把好衣服與他人分享,曹劌說這是不普遍的小惠。莊公又說祭祀品不多,以真誠祭祀神明,曹劌說這不能獲得神明的信任。最後莊公說,對於訟案一定盡心盡力,曹劌說這是忠誠的表現,可以出戰了。    
孫慎行再論方從哲和黃克纘的疏辯。最終的廷議結果和熹宗的裁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現代人只知朱熹是理學大家,卻不知他精通風水,也是南宋有名的堪輿大師。
就「風水」來講,「陰宅風水」之吉凶有數,絕非人力可強求! 中國堪輿中有一個極有名的故事: 宋代朱熹是中國勘輿學大師。朱夫子精於勘輿,名聞遐邇,當時有一人,生前無惡不作,死後,子孫為求大發,乃改名換姓,托人請朱夫子擇地。朱熹於此人安葬之後,獲悉真相,大為緊張,因為以風水之術濟惡助姦,天地難容,因此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左 傳 【曹劌論戰】     齊伐魯,魯莊公應戰。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問魯莊公憑何應戰,莊公認為他把好衣服與他人分享,曹劌說這是不普遍的小惠。莊公又說祭祀品不多,以真誠祭祀神明,曹劌說這不能獲得神明的信任。最後莊公說,對於訟案一定盡心盡力,曹劌說這是忠誠的表現,可以出戰了。    
孫慎行再論方從哲和黃克纘的疏辯。最終的廷議結果和熹宗的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