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博客來)
友樹是住在廣島的17歲高中生,在學校飽受霸凌,
處在校園金字塔底層的他,每天假裝和平度日,
其實對未來早已沒有任何期待。
偶爾,他會想像有小行星從天而降,
把一切歸零,把沒有希望的未來重置。
本以為一切只是幻想。
某一天,電視緊急插播「小行星撞擊地球」記者會,
全人類收到通知,世界將在一個月後毀滅,人類即將滅亡。
末日的消息公開後不到三天,全世界的倫理秩序就崩盤了,
在日本,大眾運輸停滯,各地民眾紛紛暴動,
超市與店家遭洗劫一空,殺人事件更是頻傳……
此時,友樹暗戀的女孩雪繪決心要去東京聽最後一場演唱會,
友樹偷偷陪伴前往,途中雪繪遭遇危險,友樹為了保護她挺身而出。
在械鬥中,友樹漸漸無力反擊,突然間,一名陌生男人衝出來救了他。
世界毀滅,倒數計時開始。
總是盼望死亡的友樹,心情竟開始起了變化,
如果能再活久一點點,好像也不錯……
「像我一樣,每天假裝和平度日,其實內心早已絕望」江那友樹的每一天,都彷彿身處地獄。書中徘徊強調,友樹屬於學校階級中的底層,而何謂底層?為何淪落至底層?有時這些疑問並不是能夠被理論化的事,但只要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人,肯定都不難在友樹身上看到學校中某些人——甚至是自己——的身影。
當然,我們或許可以說友樹是因為溫吞的性格,或是不亮眼的外表而受到欺凌,不過事實上,霸凌從不講道理。霸凌許多時候來自於「黑羊效應」,透過打壓團體中的弱勢,「上層」獲得安全感,並更加團結。但是,只能靠著幻想而不敢抵抗的友樹,他身上每天一點一滴累積下的絕望,或許只需要微末的契機,便會脫開桎梏,一發不可收拾。
這樣的契機,就是「末日」。末日來臨,面對地球毀滅的浩劫,人性逐一展現。在書中,這部分的刻劃透過諸多細節呈現,例如新聞、人與人之間的情報傳遞等等。或許「末日」在試閱後的篇章會有濃墨重彩的描繪,不過至少在試讀稿中,作者很巧妙地利用「消息」,鋪排了末日來臨前,如同小火慢熬般的不安感。對末日的恐懼並非喪屍片中的一瞬爆發,而是更加折磨的、一步步將人性的脆弱暴露無遺。
然而,在江那友樹身上,對於末日的恐懼,卻反使他的生活迎來轉機。面對全人類的絕望,他這一如往常的悲慘生活、小小的絕望,反而不再重要。末日改變了他的生活,甚至使他對「生」的希望逐漸萌芽。
香格里拉,虛構的、神秘的烏托邦。那麼,在《毀滅前的香格里拉》中,香格里拉究竟意指何物?我想唯有讀完全書才能找到解答了。本書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將「末日」與「日常」並排在一起,而凸顯出來的那股荒唐與詭異。
這股荒謬感,似乎使「末日」瞬間真實了許多,所謂「香格里拉」,究竟存在於何方?在短短的試閱文稿中,已不難發現作者緩步鋪排出的許多細節與伏筆。整體而言,這本書步調雖慢,卻有條不紊地將情緒與情節展開。相信讀至卷末,讀者們肯定都能夠找到毀滅前的「香格里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