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末日啟示故事:<三尖樹時代>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艾西莫夫的<夜幕低垂>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同樣是描繪文明崩毀的故事,不同於<夜幕低垂>專注於探索人類理性與瘋狂的界線,<三尖樹時代>則精準還原了上世紀冷戰年代在兩極對抗中,人們對於文明毀滅的深沉恐懼。

<三尖樹時代>原著出版於上世紀50年代,這部科幻災難恐怖小說,樹立了一種不朽經典類型,這個類型描述人類的脆弱文明在某種意外的、無可抵抗的黑天鵝因素下,遭到摧毀,整個世界於焉陷入崩毀的命運,然後倖存者在末日世界中苦苦掙扎求生。無數的科幻影視與小說,都在致敬這本小說所建立的經典類型,例如那些拍到爛的殭屍病毒席捲世界的影視作品,這類作品的套路、場景幾乎都可以在<三尖樹時代>找到原型。不過不同於那些影視作品最終總會出現拯救世界的英雄,進而改變人類困境。在<三尖樹時代>中人類的努力幾乎是徒勞無功,最終僅能寄希望於渺渺的未來。

在文明出現之前人類所採行的生活方式是小隊群的狩獵採集,農業的出現可以視為人類文明演化的起點,人類開始定居生活,由村落而至城邦最後建立國家。我們一點一滴累積知識與技術,逐漸改變人類生活型態,時至今日,絕大部分現代人,如若身處於絕境荒野,大概都很難存活,我們依然擁有一副與祖先並無二致的狩獵採集者身體卻已然喪失狩獵採集者的本事。<三尖樹時代>中的倖存者,所面臨的即是這樣的困境,文明消失,人們被迫進入荒野,倖存者要如何從無到有重新學會老祖宗的本事?

今日的工業文明立基於合作與分工,任何簡單的一個產品,都可能有數以千計的人參與了它的生產,綿長的供應鏈可能遍及世界。沒有人可以看見全貌,每個參與者了解的僅是其中一個片段。即使是農業生產,也是如此。書中描寫倖存者希望透過圖書館的農業書籍來取得農業知識,卻發現農業書籍描寫的是農業生產的後段,亦即現代農業工作者參與的那部分。前段則付諸闕如,因為前段例如育種等作業其實已被實驗室或工廠取代。這類細節的描寫也使得這本小說較諸那些末日影視作品更具真實性。而這種真實性也是這部小說能夠成功的由來。

<三尖樹時代>最有趣之處則是在演繹初始的社會模式可能如何演化。當代文明建立了繁複的規章與制度來保證當代社會有序運行,很明顯,這些規章與制度並不適用於後文明時代,不過舊有的價值觀也像印記般銘刻在我們的思想裡,因此如何剪裁這些規章典範?或是建立另外一套?成了艱困的選擇。對於文明時代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小說並未給出一個可能的答案。不過我認為如果類似情節在現實世界發生,真正結果會是一種達爾文式的物競天擇模式,誰最終能存活下來進而壯大,甚至有能力消滅或控制三尖樹,那樣的社會模式就會是主流。

人類出現在這個星球已約20萬年,而人類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在地質史上,人類甚至一度幾乎遭到滅絕,殘存的人類可能僅剩下數千人。不過人類最終還是能浴火重生,甚至建立了今日文明。因此只要人類沒有完全滅絕,人類終究還是可能會重建文明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南方的黃昏裡遇見夕陽的沙龍
5會員
41內容數
主要是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一些閱後的個人獨白與絮語。
2024/06/14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2024/06/14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2024/03/19
第一次讀完挪威的森林已是多年以前,這次重新把這本小說再翻讀了一次,當然,這並不像從前那樣,一字一句的讀完,只是簡略地翻過一次,雖然只是這樣,也慢慢回想起故事情節來,然後耳邊,其實正確來講應該是心裏,緩緩響起Yesterday Once More的幽緩節奏。
Thumbnail
2024/03/19
第一次讀完挪威的森林已是多年以前,這次重新把這本小說再翻讀了一次,當然,這並不像從前那樣,一字一句的讀完,只是簡略地翻過一次,雖然只是這樣,也慢慢回想起故事情節來,然後耳邊,其實正確來講應該是心裏,緩緩響起Yesterday Once More的幽緩節奏。
Thumbnail
2024/03/13
《風之影》是一部描寫關於西班牙佛朗哥獨裁統治時期的小說,描述了一個少年尋找作者以及作者其他作品的探祕過程。全書充滿著詩意的雋永語句,滿滿是哥德小說的傳奇氛圍。
Thumbnail
2024/03/13
《風之影》是一部描寫關於西班牙佛朗哥獨裁統治時期的小說,描述了一個少年尋找作者以及作者其他作品的探祕過程。全書充滿著詩意的雋永語句,滿滿是哥德小說的傳奇氛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當世界因病毒戰爭導致人口銳減,存活下來的人能常保青春,但無法在太陽底下活動,這類人自稱為「諾克斯」,得天獨厚地過著優越生活,和普通人類「克里奧」形成對比,同時也無可避免地走上對立。四把椅子劇團將這部日本知名劇作家前川知大的預言之作《太陽》,首度搬上臺灣的舞臺,於本周末在臺北藝
Thumbnail
        當世界因病毒戰爭導致人口銳減,存活下來的人能常保青春,但無法在太陽底下活動,這類人自稱為「諾克斯」,得天獨厚地過著優越生活,和普通人類「克里奧」形成對比,同時也無可避免地走上對立。四把椅子劇團將這部日本知名劇作家前川知大的預言之作《太陽》,首度搬上臺灣的舞臺,於本周末在臺北藝
Thumbnail
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探討人類在文明消失後如何生存的困境。小說描述了文明崩毀後,倖存者面臨的困境與重建文明的可能性,並藉由這些描寫來反思現代文明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探討人類在文明消失後如何生存的困境。小說描述了文明崩毀後,倖存者面臨的困境與重建文明的可能性,並藉由這些描寫來反思現代文明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The Last Murder at the End of the World》是Stuart Turton撰寫的一部未來主義懸疑小說,故事設定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類聚居地。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背景設定和複雜的情節,讓讀者陷入一場充滿懸疑和驚悚的旅程。故事圍繞一宗神秘的謀殺案展開....
Thumbnail
《The Last Murder at the End of the World》是Stuart Turton撰寫的一部未來主義懸疑小說,故事設定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類聚居地。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背景設定和複雜的情節,讓讀者陷入一場充滿懸疑和驚悚的旅程。故事圍繞一宗神秘的謀殺案展開....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那年春天,在車諾比》(Un Printemps À Tchernobyl)這本歐陸漫畫。作者是法國漫畫家 艾曼紐.勒帕吉(Emmanuel Lepage)。這本書以漫畫的形式敘述了艾曼紐.勒帕吉於2008年造訪車諾比和附近的村莊的經驗與情感。
Thumbnail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那年春天,在車諾比》(Un Printemps À Tchernobyl)這本歐陸漫畫。作者是法國漫畫家 艾曼紐.勒帕吉(Emmanuel Lepage)。這本書以漫畫的形式敘述了艾曼紐.勒帕吉於2008年造訪車諾比和附近的村莊的經驗與情感。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時間線跨越了百年(如同書名所暗示),並且以波恩地亞家族在此地從興盛到滅亡的過程為主軸。儘管結合了政治、民族主義、愛情、宗教與神話等不同元素,讀者不難發現其中的情節,就如同他們所使用的名字一般,只是不斷輪迴重演,帶有宿命色彩的文字,也讓人深刻體悟到人生在世的虛幻。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時間線跨越了百年(如同書名所暗示),並且以波恩地亞家族在此地從興盛到滅亡的過程為主軸。儘管結合了政治、民族主義、愛情、宗教與神話等不同元素,讀者不難發現其中的情節,就如同他們所使用的名字一般,只是不斷輪迴重演,帶有宿命色彩的文字,也讓人深刻體悟到人生在世的虛幻。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