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趨勢:去中化下的全球工廠遷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背景:中美貿易戰到中美科技戰
多數民眾對於中美科技戰甚至不知道已進展到,台日韓等重要企業的生產基地的去中國化正在進行中。指標企業台積電除了台灣多點擴廠,日本熊本、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皆預計2024年間量產。甚至還通過在德國投資。


2018年開始川普開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對中國進口到美國的貨物課徵20%到40%以上的關稅,於是台商在高關稅壁壘下,低毛利產品無利可圖,在中國的供應鏈企業亦有一波企業遷徙到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而在中國的投資除了可見度較高的內需外,台商企業的在中投資已經大不如前。

2020年3月疫情開始,歷經2年貿易戰又迎來封城,於是產業供應鏈該斷的斷、企業該出走的該倒閉的都在中美貿易戰及往後封城之間發生。
2022/2~2022/7年,石油漲到每桶120美元高點(附圖1),帶動通貨膨脹的預期加劇,爾後2022/3開始聯準會劇烈升息抑制通膨(附圖2),到2023年底預期基準利率會在5.50%~5.75%之間,2024年中後才會開始降息。

附圖1:布蘭特原油價格(111/2~111/7為價格高原區)

附圖1:布蘭特原油價格(111/2~111/7為價格高原區)

附圖2:美國基準利率2022/3開始陡升

附圖2:美國基準利率2022/3開始陡升

拉回主題,因低成本勞動力與已經形成的產業供應鏈的鞏固,原本中國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撼動。在美國主導中美貿易戰後,整個中國在產業供應鏈變的破碎,尤其是先進晶片是中國無法短時間彌補的,中國經濟只剩下房地產與內需,今年也傳出房地產泡沫的聲音,看來中國經濟低迷會在往後幾年掙扎。

筆者認為待各國企業在非中地區的工廠建置完成,並將產能維持穩定輸出的時候,通膨就可以漸漸地趨緩;中國也需要在處理不動產泡沫化、發展實體經濟中反覆休養生息,才能回復消費性電子需求。
世界經濟本來就很扁平化,為維持強權,美國對中國打蛇打七寸,引發全球通膨災難,此環境不宜投資資本密集產業,往軟體服務、IC設計高毛利與低人力找找投資機會,可能是現階段比較有利的做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效率市場假說,就是假設市場參與者理性、資訊也流通等條件下,價格已經反映價值、不存在超額報酬。 有趣的是,參與市場的玩家太龐大不太可能互通有無,這是確定的,因此就有許多非理性的、恐慌的、貪婪的情況發生,轉而看股價的表徵,漲的時候會超漲、跌的時候會超跌,''超"在統計學常態分佈分明就是離開鐘型曲線的兩
結論:進程式好轉,尚待一些指標 背景: 時至2023年9月中,似乎Micro LED產業上傳出了不錯的聲音,IDC資深市場分析師陳建助指出,Micro LED由於晶粒小,因此在彎曲、延展等性能上相較於大尺寸更佳。試想,一塊面板中的晶粒,大晶粒肯定比小晶粒更容易因為板子的彎曲而被破壞。另外,面板也會
效率市場假說,就是假設市場參與者理性、資訊也流通等條件下,價格已經反映價值、不存在超額報酬。 有趣的是,參與市場的玩家太龐大不太可能互通有無,這是確定的,因此就有許多非理性的、恐慌的、貪婪的情況發生,轉而看股價的表徵,漲的時候會超漲、跌的時候會超跌,''超"在統計學常態分佈分明就是離開鐘型曲線的兩
結論:進程式好轉,尚待一些指標 背景: 時至2023年9月中,似乎Micro LED產業上傳出了不錯的聲音,IDC資深市場分析師陳建助指出,Micro LED由於晶粒小,因此在彎曲、延展等性能上相較於大尺寸更佳。試想,一塊面板中的晶粒,大晶粒肯定比小晶粒更容易因為板子的彎曲而被破壞。另外,面板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本文重點摘要。 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是否會被追趕過去呢? 2024年業績展望如何? AI未來發展狀況? 台積電 TSMC 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全球市占率超越50%,年營收達兩兆新台幣,在台股大盤市值佔比接近3成,對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股市有莫大的影響,而且對於台灣民生消費、房市更是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美國財政部21日公布一項法規命令的草案,禁止或要求在中國投資對人工智慧與其他特定技術領域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進行通報。拜美中貿易戰之賜,日本終於可能走出「失落的30年」,可預見日本經濟終將再起! 從美日貿易戰的歷史來看,美中貿易戰,很可能不是十年(decade),而可能是幾十年(decades)!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的其中一部分是美國對於晶片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生產晶片的半導體產業,則是台灣的關鍵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在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對GDP的貢獻值約為13%。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僅次於美國。正因為如此,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影響台灣經濟,而且是往不好的方向走。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Thumbnail
本文重點摘要。 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是否會被追趕過去呢? 2024年業績展望如何? AI未來發展狀況? 台積電 TSMC 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全球市占率超越50%,年營收達兩兆新台幣,在台股大盤市值佔比接近3成,對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股市有莫大的影響,而且對於台灣民生消費、房市更是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美國財政部21日公布一項法規命令的草案,禁止或要求在中國投資對人工智慧與其他特定技術領域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進行通報。拜美中貿易戰之賜,日本終於可能走出「失落的30年」,可預見日本經濟終將再起! 從美日貿易戰的歷史來看,美中貿易戰,很可能不是十年(decade),而可能是幾十年(decades)!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的其中一部分是美國對於晶片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生產晶片的半導體產業,則是台灣的關鍵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在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對GDP的貢獻值約為13%。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位置,僅次於美國。正因為如此,中美貿易戰很可能會影響台灣經濟,而且是往不好的方向走。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