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槍(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20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九聲槍響,不僅讓越南籍移工阮國非客死他鄉,更掀起大家對警察執法、移工待遇及毒品使用等議題的討論。個人認為非常值得一看,除了了解本案件的始末,更能看見這套體制的問題所在。

九槍(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2022)

九槍(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2022)

一、被害者與加害者

在本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該名員警對著手無寸鐵的移工開槍。有人認為,他試圖搶奪警車或是持石頭攻擊員警,理應受到強力制止。然而警察使用槍械都有明確規範,如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108年度上訴字第3100號所述:

被告因積極執行職務以求行政目的之達成,其出發點固無不當,然其未選擇對被害人侵害最小之方式,即貿然於12秒內、近距離接續對被害人連開9槍,用槍之方式及次數逾越必要程度,致所欲達成之行政目的,與侵害之法益輕重失衡,是被告使用槍械之行為未合乎上揭警械使用條例第6條之規定,不為法律所容許,不得以依法令之行為主張阻卻其違法性。

其實筆者自己在觀看紀錄片時,近乎全程都瞇著眼睛,或以手作局部視線阻擋。對我來說,最讓人難以忍受的畫面,應該是後半部,阮姓移工倒臥在地,且渾身是血,然而沒有任何積極的行動去幫助他,甚至因為他一點點的行動,其他員警就大聲呵斥,更有員警用腳制止他。

然而,筆者覺得若是將一切的問題都歸咎在陳崇文(員警)身上,似乎對他不太公平。本文無意為陳崇文辯護,或換句話說,本文認為一件刑事案件的發生,如果聚焦在行為人和被害人二者身上,針對犯罪行為進行評價,我們當然可以快速地將有罪的行為人關進大牢,或講好聽一點「重新建立法秩序」。然而,如果根本性的問題懸而未解,則此類型的案件只會繼續發生,而不會在本案判決宣告後就嘎然而止。

警察使用槍械是否真如片中提及的,有些人會秉持著「大膽用槍」的想法?又為何身中數槍的阮國非沒有及時送醫?若將討論範圍擴大到被害人的身分——移工,則我們或許可以思考,為何會有非法移工?為何有些人會選擇吸毒?太多問題牽涉在一塊,值得大家深思。本案的發生,不僅僅是表面的互相對立,或是單純警察執法過當,背後或許有結構性因素或其他制度面的缺失,以致於憾事發生。


二、勞工與移工

外籍移工,或精確地說「藍領工人」,時常受到仲介剝削及雇主壓迫。他們承擔了許多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如照護工作或是營造工程。外籍移工成了勞工群體中更為弱勢的族群,他們沒有投票權,而此一政治權利的缺乏,讓他們的聲音很難傳進國會,也因為語言文化等因素,媒體也較少關注他們的權益受損的問題。相反地,媒體似乎很常報導提到「逃逸移工」或「非法移工」,他們被貼上「非法」的標籤,彷彿是社會中的頑劣份子,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究竟是他們背棄了體制,還是這個體制本身就背棄了他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ritz的沙龍
11會員
69內容數
books & movies
Moritz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2
今天在光點華山觀賞了這部從頭到尾都是黑白的國片,以下是觀影心得還有一些導演和演員映後座談的感想。 一、家庭暴力/傳統女性 林書宇導演在映後座談提及,當初是看到一則社會新聞[1],才以家暴(及孝女)作為電影的主軸。在母女衝突的過程中,吳愛麗(楊貴媚飾)抱怨陳思雁(夏于喬飾)毀了她的家庭,而小雁也反
Thumbnail
2024/11/02
今天在光點華山觀賞了這部從頭到尾都是黑白的國片,以下是觀影心得還有一些導演和演員映後座談的感想。 一、家庭暴力/傳統女性 林書宇導演在映後座談提及,當初是看到一則社會新聞[1],才以家暴(及孝女)作為電影的主軸。在母女衝突的過程中,吳愛麗(楊貴媚飾)抱怨陳思雁(夏于喬飾)毀了她的家庭,而小雁也反
Thumbnail
2024/10/29
某日清晨兩點,甲在地下停車場見乙之重機(A車)鑰匙未拔且無人看管,即竊取A車。嗣於同日清晨三點,甲將機車駛回原處欲停放時,為乙當場查獲並報警處理。試問:甲是否該當竊盜罪?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13 年度易字第 317 號刑事判決指出: 「按刑法之竊盜罪,以行為人具有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圖,
2024/10/29
某日清晨兩點,甲在地下停車場見乙之重機(A車)鑰匙未拔且無人看管,即竊取A車。嗣於同日清晨三點,甲將機車駛回原處欲停放時,為乙當場查獲並報警處理。試問:甲是否該當竊盜罪?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13 年度易字第 317 號刑事判決指出: 「按刑法之竊盜罪,以行為人具有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圖,
2024/09/19
案例事實:A女因墮胎而心情不佳,得知此事的學長甲,夥同朋友乙,一同前去找A女,並向其恫稱:已墮胎的孩子受有重傷,需要進行儀式。A女聽聞後深感恐懼,遂配合二人,三人一同待在甲之房內,由乙與A女發生性交行為。試問:甲是否成立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1款之加重強制性交?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11 年度
2024/09/19
案例事實:A女因墮胎而心情不佳,得知此事的學長甲,夥同朋友乙,一同前去找A女,並向其恫稱:已墮胎的孩子受有重傷,需要進行儀式。A女聽聞後深感恐懼,遂配合二人,三人一同待在甲之房內,由乙與A女發生性交行為。試問:甲是否成立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1款之加重強制性交?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11 年度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Thumbnail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Thumbnail
縱使近期已有《九槍》和《八尺門的辯護人》兩部高話題性的影視作品將移工議題炒熱,但《查無此心》透過導演曾英庭對外籍移工深刻生動的描摹,以及演員扣人心弦的演繹、令人為之驚艷的詮釋取勝,並利用其類型片的優勢與兩部作品做出區隔,讓電影這項傳播媒介在提供新知、娛樂觀眾之餘,還能做到批判社會並達到反思的作用。
Thumbnail
縱使近期已有《九槍》和《八尺門的辯護人》兩部高話題性的影視作品將移工議題炒熱,但《查無此心》透過導演曾英庭對外籍移工深刻生動的描摹,以及演員扣人心弦的演繹、令人為之驚艷的詮釋取勝,並利用其類型片的優勢與兩部作品做出區隔,讓電影這項傳播媒介在提供新知、娛樂觀眾之餘,還能做到批判社會並達到反思的作用。
Thumbnail
由 2017 年的爭議案件出發, 電影主軸描述了移工在台的困境, 但引用的案件太強烈反而有點拉走電影的方向。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由 2017 年的爭議案件出發, 電影主軸描述了移工在台的困境, 但引用的案件太強烈反而有點拉走電影的方向。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2年,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頒給了《九槍》,歡聲四起。這是台灣的移民工議題首次進入主流觀眾的眼中。但在掌聲外,是網路上一波波的罵名,認為該片袒護吸毒惹事的犯罪者、批評依法行事的警察,然而當時《九槍》僅放映五場,許多給予負面評價的網友,在尚未觀賞、了解電影內容前,已在心中宣判《九槍》有罪。
Thumbnail
2022年,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頒給了《九槍》,歡聲四起。這是台灣的移民工議題首次進入主流觀眾的眼中。但在掌聲外,是網路上一波波的罵名,認為該片袒護吸毒惹事的犯罪者、批評依法行事的警察,然而當時《九槍》僅放映五場,許多給予負面評價的網友,在尚未觀賞、了解電影內容前,已在心中宣判《九槍》有罪。
Thumbnail
昨天,看了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獎作品《九槍》。九槍,是指警察對一名移工開了九槍。一句話、一則新聞,一般時候,看過也就看過去了。電影裡,導演放進案發現場警察密錄器的畫面,總長約三十分鐘,分成三段穿插呈現。
Thumbnail
昨天,看了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獎作品《九槍》。九槍,是指警察對一名移工開了九槍。一句話、一則新聞,一般時候,看過也就看過去了。電影裡,導演放進案發現場警察密錄器的畫面,總長約三十分鐘,分成三段穿插呈現。
Thumbnail
什麼送中、五大訴求、CHINAZISM,我通通不說,小市民一個,不懂政治,OK?我只想針對警隊昨晚一連串做法去講,假扮抗爭者去拘捕、在維園開兩發真槍、在太子站無差別追打市民,這是維持社會治安的紀律部隊所為嗎?抑或是脅「止暴制亂」之名破壞社會安寧的恐怖分子? 假扮抗爭者已不是第一次,利用擺平黑社會的手
Thumbnail
什麼送中、五大訴求、CHINAZISM,我通通不說,小市民一個,不懂政治,OK?我只想針對警隊昨晚一連串做法去講,假扮抗爭者去拘捕、在維園開兩發真槍、在太子站無差別追打市民,這是維持社會治安的紀律部隊所為嗎?抑或是脅「止暴制亂」之名破壞社會安寧的恐怖分子? 假扮抗爭者已不是第一次,利用擺平黑社會的手
Thumbnail
記者會本來是用作解畫的。可是,當越來越多確鑿到不容置疑、不容辯駁的證據擺在眼前,解畫反成為撒謊,記者會淪為大話場。很簡單,now 新聞已有清晰片段顯示少女救護員為布袋彈所傷,為何夾硬要說不排除是抗爭者的鋼珠呢?香港法治堅實後盾,元朗恐襲、福建幫北角打人、荃灣和將軍澳斬人事件,警方有無拘捕及控告涉事兇
Thumbnail
記者會本來是用作解畫的。可是,當越來越多確鑿到不容置疑、不容辯駁的證據擺在眼前,解畫反成為撒謊,記者會淪為大話場。很簡單,now 新聞已有清晰片段顯示少女救護員為布袋彈所傷,為何夾硬要說不排除是抗爭者的鋼珠呢?香港法治堅實後盾,元朗恐襲、福建幫北角打人、荃灣和將軍澳斬人事件,警方有無拘捕及控告涉事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