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光點華山觀賞了這部從頭到尾都是黑白的國片,以下是觀影心得還有一些導演和演員映後座談的感想。
林書宇導演在映後座談提及,當初是看到一則社會新聞[1],才以家暴(及孝女)作為電影的主軸。在母女衝突的過程中,吳愛麗(楊貴媚飾)抱怨陳思雁(夏于喬飾)毀了她的家庭,而小雁也反過來向母親表達不滿,她質疑母親為何當初不選擇離開。身為00後出生且又是生理男性的我,能夠「理解」但很難有相同的感觸,但我自己可能會覺得,傳統時代的下的女人受到家庭所綑綁,很難說走就走。
此外,就像是電影中,小雁和表演課上認識的同學一起吃飯時,當對方問到自己的家庭背景,那時小雁脫口而出講到,自己有姊姊和弟弟,但家裡重男輕女,所以她選擇離開了原本的家庭。映後座談中導演也提到,吳愛麗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導致她其實很渴求愛,於是乎即使選擇了會對自己拳腳相向的男人,也還是沒有選擇離開。
但女兒的巴掌似乎在她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而小偉的哭聲,還有看見女兒對著鏡子,口中說著「吳愛麗我討厭你」,讓她最終不再懼怕,面對仁哥(曾國城飾)的威脅下,她仍然勇敢地跳脫了暴力輪迴,最後也和女兒冰釋前嫌,某程度上也是正面的結局。
除了上述吳愛麗的自我和解,小雁同樣勇敢地面對自我內在的情緒,選擇放下對父親的愛與恨。孝女白琴的衣服裝扮,彷彿是命定的安排。表演的時刻,小雁與孝女的角色合而為一,獨白是療傷的過程。結束後,小雁從以Allie的名字掩飾自我,到最後明白表示那不是自己的本名,那一刻起,她開啟了屬於她自己的人生道路。
讓筆者驚艷的是阿偉(謝以樂飾)這個角色。他的出現可謂是母女各自人生改變的契機。我不確定導演有沒有這樣想,但我自己會覺得,雖然人生無法重來,但卻會有類似的場景一再浮現。我相信在阿偉身上,吳愛麗看見了當初小雁(尤其最後阿偉也奮不顧身地刺傷仁哥),而小雁同樣也看見小時候的自己,在過程中也或許能感受到母親的辛苦。
我很喜歡最後小雁叫「吳愛麗」三個字。表達愛和放下恨一樣困難,命運多舛下還能做到的她們,讓這部黑白電影多了幾分正向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