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科技巨頭解碼客座邀稿,前三天全面公開閱讀,三天後轉為訂閱戶限定。科技巨頭解碼將會不定期邀請在特定領域有獨特專業的人,來分享關於科技產業的相關主題看法。
本文作者介紹 - Vicky Ho, Podcast 《VK科技閱讀時間》的主持人。
在打造 SpaceX 之前,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 NASA 會把人送上火星,我每年都會去看他們官網,我心想哪有這麼難嗎,看來把人送上火星是遙遙無期…
這段是 Elon Musk 在紀錄片《重返太空》提到的,不難看出他的野心。他成立 SpaceX,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將火箭送入軌道、回收並且重複使用的民營公司。
SpaceX 是提到太空產業,多數人會想到的玩家之一。不僅是它是馬斯克的公司,而他們重新想像火箭的未來,也實際打造了能夠重複使用的火箭,更讓火箭可以飛回來。
在這資本密集的太空產業中,SpaceX 有哪些創新、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 SpaceX 在太空產業中面臨哪些競爭者,以及他們有機會挑戰 SpaceX 的太空霸主地位嗎?
前陣子 WSJ 獨家報導 SpaceX 的財務狀況提到,他們2023 年第一季, SpaceX 的營收達到 15 億美元,並且獲利 5500 萬美元。這是 SpaceX 在經過 2021、2022 連續兩年虧損後,首次轉虧為盈。
目前成立超過 20 年的商用航太公司 SpaceX 收入主要來自於衛星發射合約、NASA 其他有效載荷合約、Starlink 訂閱費用,以及太空旅行等。
進一步討論 SpaceX 的競爭優勢,不外乎會提到幾點:可重複使用、垂直整合。
第一,是可重複使用火箭零件。過去沒有人實際做到重複使用火箭零件,這不僅可以讓火箭的成本多次分攤在不同任務中,也創造了更好的盈利能力。
這也是 SpaceX 在發射服務領域中,不斷強調的價值主張:發射成本比當時的玩家們都更低。以 SpaceX 第一枚火箭「獵鷹 1 號」(Falcon 1)成本是 1980 年代太空梭(Space Shuttle)的 1/3,這是以每公斤有效載荷(payload,可以運載的貨物或人員數量)來計算。
以發射新造「獵鷹 9 號」(Falcon 9)的邊際成本約為 5000 萬美元,發射重複使用的獵鷹 9 號成本可以降到 1500 萬美元。每架重複使用的獵鷹 9 號可以省約 3000 萬至 4000 萬美元。
第二,則是垂直整合。Musk 在成立 SpaceX 前,計算了生產火箭的價格發現成本只有售價的 3% ,原先在生產火箭成本不斷膨脹的主因,在於成本和定價結構層層外包,這墊高了製造火箭的成本。
當時,Musk 估算如果他們自行生產 85% 的發射設備及軟體模組,SpaceX 就能將火箭發射價格降 10% 並擁有 70% 毛利率。
過去,洛克希德.馬丁的泰坦四號(Titan IV)、波音的三角洲2號運載火箭(Delta II)每次發射成本為 3-4 萬美元/公斤。
但 SpaceX 的「獵鷹 1 號」發射成本大幅降低到 12,600 美元/公斤,使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發射成本則降到 1500 美元/公斤。
截至2023年,太空經濟的總規模估計約為 4000-5000 億美元,預計 2030 年將成長到至少 1 兆美元。但光靠這兩點競爭優勢,能夠足以讓 SpaceX 和其他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嗎?
航太產業尤其在發射業務上資本密集型的,交貨時間長,進入的門檻與資本很高,所以只有少數的公司能和 SpaceX 競爭。其中,就有 Jeff Bezos 創辦的 Blue Origin、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組成的 United Launch Alliance(ULA)。
2000 年成立的 Blue Origin 是 SpaceX 在發射服務、太空旅遊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因為 Blue Origin 旗下產品也具備可重複使用的特性,像是可重複使用的新雪帕德火箭(New Shepard),可重複使用的新葛倫火箭(New Glenn)和月球著陸器(Blue Moon)。
此外,能否拿下 NASA 合約是太空產業中相互競爭的關鍵資源。2023 年,Blue Origin 贏得了 NASA 的一項合約,開發價值超過 34 億美元的載人月球著陸器。在更早之前,2021 年SpaceX 曾拿下價值 29 億美元的月球著陸器合約。
除了目前發射火箭的業務之外,Blue Origin 在太空旅行的業務上,也和 SpaceX 相互競爭。他們目前以 20 萬美元的價格,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乘坐「新雪帕德火箭」的座位。
焦點放到另一位競爭者:ULA。在 SpaceX 首次成功發射之前,這家 2006 年成立的 ULA,在發射業務上一直是位處於主導地位。
讓 ULA 無法與 SpaceX 相互競爭的一點是:成本太高。2016年,一位 ULA 高層曾公開承認,ULA 難以在成本上與 SpaceX 競爭,這點是因為 ULA 旗下火箭,包含三角洲 4 號重型運載火箭(Delta IV Heavy)、擎天神 5 號運載火箭(Atlas V)都是不可重複使用的。
以不可重複使用的「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為例,每次發射就需耗費 1.09 億美元。目前他們已成功為 150 多個任務發射了不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但這也成為他們的硬傷,火箭無法重複使用,也墊高 ULA 每次發射的成本。
如今,SpaceX 處理了 NASA 約 66% 的發射業務,他們的發射成本只有 NASA 與ULA 合作的 10%。
也因此,ULA 預計推出部分零件可重複使用的火神運載火箭(Vulcan Centaur),來取代德爾塔重型四號火箭、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來降低每次的發射成本。今年 3 月,火神運載火箭測試失敗,預計到今年底將在進行首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