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用五感學習: 那一年, 我到學校學種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書是一位日本記者川上康介以觀察採訪者的視角,採訪紀錄一所位於日本滋賀縣瀧井研究農場附設園藝專門學校一年課程,作者實際參與部分課程,一同與學生共同生活、耕作並記錄不同學生在這所被譽為「日本農業界東大」一年課程中的心路歷程。

書中的內容與我預期的內容有蠻大的不同,本以為會更多的敘述學校的課程內容以及大量田間實作課程內容的描述,但本書視角主要還是以學校的學生背景與艱辛的訓練課程及一年中內心轉變為主要敘事文本。在閱讀中,作者主要著重於學校團體生活的互助合作關係與體力及心智上如同軍事化的鍛鍊以培養刻苦積極的情操描述。

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早上工作時,學生每天必須穿著雨鞋跑800公尺到圃場開始一天的工作,而工作時間則刻意在9點之後與吃完中餐後3、4點前太陽正熱時進行整地、定植、田間管理及採收等工作,其實一般農家工作都會在日出前提早下田,而在將近日落時才再度回到田間工作,因此學校刻意要安排這樣的工作時段來做所謂的心智鍛鍊著實令我有點不解,也許是因為學生年齡介於18-24歲,正處於一個充滿青春好動活力卻又對人生不安游移不定的階段,希望藉由這樣的鍛鍊,堅定他們進入農業工作的意志,在辛苦的勞動間,藉由同伴間的呼喊口令更加深團體互助合作的精神。而藉由田間培育植物及觀察植物生長狀態,也間接地改變學生待人接物的態度,慢慢地能去體察周圍人的想法、心情等 。

人在田地種植作物,與此同時,田地也在培育人類。

20歲左右的青少年煩惱總是很相似,在作者與眾多學生地對談紀錄中,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學生,不管是高中畢業或是大學畢業學生,其實對人生未來的發展都還在摸索階段,然而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農家子弟,或許對他們而言,迷惘地時間比較短暫,畢竟從小也接觸過,而家中又有很好的資源,因此訪談間透露出藉由在學校的學習後回到家鄉去改善農業環境或是家裡農場經營,其中令我共鳴最深的是家裡沒有農業背景資源,並視學校為就業敲門磚的-吉永真同學,原本是畢業於升學高中並在京大農學院就讀,畢業前夕休學一年來此,也曾報考報社的工作卻未錄取,將來學校的這一年的課程體驗視為一種探索自己的方式,對未來要做什麼並沒有很確定的想法,而在一年課程的尾聲,仍顯得不是非常確定的感覺,或許是去加入青年海外協力隊幫助開發中國家發展農業,或是去政府相關的農業單位工作,但在作者的追問下,他其實對於自己的定位或是到底想做什麼還是感到模糊不安,因此說著自己並不一定確切想做這些看似正確的答案的工作,而作者也提到其實他剛到出版社時也是有相同的想法,不確定是否現在的工作真的適合自己或是有更適合的工作,但在抱持著煩惱的情況下走著,不知不覺間煩惱逐漸消失,轉而浮現出真慶幸能從事這份工作的成就感。

與其說是找到,應該說是發現比較貼切,我們都在為數不多的選項中,硬是選擇一個方向走去,並在努力過程裡開始出現,還好我選擇了這條路,或是這不是我想要的之類的體悟。

作者告訴他總是在往前走的過程為自己留後路,人生有時候必須破釜沉舟,不顧一切往前衝,才能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就算內心不安擔心失敗,但失敗只要重新振作就好。在第七章獵兔活動沒抓到一隻的情況下作者說出了下段話,

農耕與獵兔都同樣是以大自然為對象,不可能凡事得償所願。失敗了就承認失敗、好好反省,然後一笑置之,再度往前走。只要有這股進取力,人生之路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本書的末尾提到「社會園藝學」在研究植物、園藝與人類以及教育的關係,一直以來園藝與農耕都被定位為帶有經濟收益的生產行為,但其實植物、園藝與農作行為所擁有的力量非常廣泛,人類可從植物的成長與培育植物中學習到兩種經驗,一種是透過五感的「感覺體驗」,以及藉由活動身體體會到的「動作體驗」。藉由讓人在這過程重複學習觀察及感受植物的狀態並採取行動的方式,觸發人類的「培育」本能與「關懷力」,並誘發人類天生的創造力,譬如希望傑出更大的果實、開出更美麗的花朵或是製作這類的加工品以利用,並從中得到收穫的成就感,進而產生信心,建立自我評價,惕勵自己邁入下一個階段。

而在瀧井學校的集體種植作物做法,可以創造多重溝通效果,建構共同價值觀,產生彼此之間的連帶感,同伴的存在讓人確信自己並不孤單,能幫助他人及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並往下一步邁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en-Fang Ts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農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與生命哲學的探索。」 這是我思考從農之路時內心中最深的想法,而在本書中,在作者村上貴仁娓娓道來從農歷程及人生故事中,「感恩農法」便是作者在經歷初入務農中理想與現實差距的低潮、四歲兒子的突然猝死及妻子得了難治之症的生命經歷裡所逐漸凝聚而成的農法及生命哲學觀。 作者並非出生
「從農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與生命哲學的探索。」 這是我思考從農之路時內心中最深的想法,而在本書中,在作者村上貴仁娓娓道來從農歷程及人生故事中,「感恩農法」便是作者在經歷初入務農中理想與現實差距的低潮、四歲兒子的突然猝死及妻子得了難治之症的生命經歷裡所逐漸凝聚而成的農法及生命哲學觀。 作者並非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Thumbnail
讓學生親自體驗植物生長的過程,同時了解農夫的辛苦,進而珍惜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這也便是食農教育的基礎端!
Thumbnail
和歌山縣南部町的三週生活,沒有任何預想,無比精彩。 梅園的工作之餘還經歷了些什麼事呢?
Thumbnail
在日本打工度假的第一站-和歌山縣梅園。 抵日前就確定工作,求職過程、工作記錄大公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我高中的時候是讀園藝科,高一有一堂課是蔬菜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地,除了上課外還要實際種菜,這是我第一次種這麼大塊地的菜,以前也只有種過綠豆而已,我們在實習又或者是蔬菜課老師允許的情況下會去菜園,不管是拔草或是觀察,又或者鬆土施肥都可以,總之就是照顧我們自家的菜菜小寶貝,簡稱菜寶,那天我一如
Thumbnail
如果有一所學校,可以花一至兩年的時間學習有機農耕或針對社會人士,以每季(三個月)的小小離職時間的短期研修或利用每個週末三天兩夜,持續八個月,到某個清靜的地方學農業,為某種未來歸田園居做準備、身心調整,你會去嗎? 我想這蠻有意思的。
Thumbnail
從整地、除草、土質培育、翻土到播種、澆水,這樣還沒有完,還要天天巡視、看田水,一遍又一遍的除草,灑肥料、農藥,最後收割,聽起來很複雜吧,對!它就真的滿難的且大多都是體力活,但好玩也是真的好玩,能夠勇不同的心態、角度去看世界,去學習種田這門深奧的學問。
Thumbnail
園藝科以外的簡介 有關農校的其他科大概都是在做什麼,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首先農農工會有一個叫做概論的東西,至於概論這個東西到底在講什麼碗公呢? 主要就是你的專業科目的大概解說,解說您之後如果要從事這一行工作會有需要什麼樣的技能還有什麼樣的基本知識,而我們學校就有分農業概論,工業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Thumbnail
讓學生親自體驗植物生長的過程,同時了解農夫的辛苦,進而珍惜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這也便是食農教育的基礎端!
Thumbnail
和歌山縣南部町的三週生活,沒有任何預想,無比精彩。 梅園的工作之餘還經歷了些什麼事呢?
Thumbnail
在日本打工度假的第一站-和歌山縣梅園。 抵日前就確定工作,求職過程、工作記錄大公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我高中的時候是讀園藝科,高一有一堂課是蔬菜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地,除了上課外還要實際種菜,這是我第一次種這麼大塊地的菜,以前也只有種過綠豆而已,我們在實習又或者是蔬菜課老師允許的情況下會去菜園,不管是拔草或是觀察,又或者鬆土施肥都可以,總之就是照顧我們自家的菜菜小寶貝,簡稱菜寶,那天我一如
Thumbnail
如果有一所學校,可以花一至兩年的時間學習有機農耕或針對社會人士,以每季(三個月)的小小離職時間的短期研修或利用每個週末三天兩夜,持續八個月,到某個清靜的地方學農業,為某種未來歸田園居做準備、身心調整,你會去嗎? 我想這蠻有意思的。
Thumbnail
從整地、除草、土質培育、翻土到播種、澆水,這樣還沒有完,還要天天巡視、看田水,一遍又一遍的除草,灑肥料、農藥,最後收割,聽起來很複雜吧,對!它就真的滿難的且大多都是體力活,但好玩也是真的好玩,能夠勇不同的心態、角度去看世界,去學習種田這門深奧的學問。
Thumbnail
園藝科以外的簡介 有關農校的其他科大概都是在做什麼,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首先農農工會有一個叫做概論的東西,至於概論這個東西到底在講什麼碗公呢? 主要就是你的專業科目的大概解說,解說您之後如果要從事這一行工作會有需要什麼樣的技能還有什麼樣的基本知識,而我們學校就有分農業概論,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