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用五感學習: 那一年, 我到學校學種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書是一位日本記者川上康介以觀察採訪者的視角,採訪紀錄一所位於日本滋賀縣瀧井研究農場附設園藝專門學校一年課程,作者實際參與部分課程,一同與學生共同生活、耕作並記錄不同學生在這所被譽為「日本農業界東大」一年課程中的心路歷程。

書中的內容與我預期的內容有蠻大的不同,本以為會更多的敘述學校的課程內容以及大量田間實作課程內容的描述,但本書視角主要還是以學校的學生背景與艱辛的訓練課程及一年中內心轉變為主要敘事文本。在閱讀中,作者主要著重於學校團體生活的互助合作關係與體力及心智上如同軍事化的鍛鍊以培養刻苦積極的情操描述。

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早上工作時,學生每天必須穿著雨鞋跑800公尺到圃場開始一天的工作,而工作時間則刻意在9點之後與吃完中餐後3、4點前太陽正熱時進行整地、定植、田間管理及採收等工作,其實一般農家工作都會在日出前提早下田,而在將近日落時才再度回到田間工作,因此學校刻意要安排這樣的工作時段來做所謂的心智鍛鍊著實令我有點不解,也許是因為學生年齡介於18-24歲,正處於一個充滿青春好動活力卻又對人生不安游移不定的階段,希望藉由這樣的鍛鍊,堅定他們進入農業工作的意志,在辛苦的勞動間,藉由同伴間的呼喊口令更加深團體互助合作的精神。而藉由田間培育植物及觀察植物生長狀態,也間接地改變學生待人接物的態度,慢慢地能去體察周圍人的想法、心情等 。

人在田地種植作物,與此同時,田地也在培育人類。

20歲左右的青少年煩惱總是很相似,在作者與眾多學生地對談紀錄中,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學生,不管是高中畢業或是大學畢業學生,其實對人生未來的發展都還在摸索階段,然而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農家子弟,或許對他們而言,迷惘地時間比較短暫,畢竟從小也接觸過,而家中又有很好的資源,因此訪談間透露出藉由在學校的學習後回到家鄉去改善農業環境或是家裡農場經營,其中令我共鳴最深的是家裡沒有農業背景資源,並視學校為就業敲門磚的-吉永真同學,原本是畢業於升學高中並在京大農學院就讀,畢業前夕休學一年來此,也曾報考報社的工作卻未錄取,將來學校的這一年的課程體驗視為一種探索自己的方式,對未來要做什麼並沒有很確定的想法,而在一年課程的尾聲,仍顯得不是非常確定的感覺,或許是去加入青年海外協力隊幫助開發中國家發展農業,或是去政府相關的農業單位工作,但在作者的追問下,他其實對於自己的定位或是到底想做什麼還是感到模糊不安,因此說著自己並不一定確切想做這些看似正確的答案的工作,而作者也提到其實他剛到出版社時也是有相同的想法,不確定是否現在的工作真的適合自己或是有更適合的工作,但在抱持著煩惱的情況下走著,不知不覺間煩惱逐漸消失,轉而浮現出真慶幸能從事這份工作的成就感。

與其說是找到,應該說是發現比較貼切,我們都在為數不多的選項中,硬是選擇一個方向走去,並在努力過程裡開始出現,還好我選擇了這條路,或是這不是我想要的之類的體悟。

作者告訴他總是在往前走的過程為自己留後路,人生有時候必須破釜沉舟,不顧一切往前衝,才能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就算內心不安擔心失敗,但失敗只要重新振作就好。在第七章獵兔活動沒抓到一隻的情況下作者說出了下段話,

農耕與獵兔都同樣是以大自然為對象,不可能凡事得償所願。失敗了就承認失敗、好好反省,然後一笑置之,再度往前走。只要有這股進取力,人生之路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本書的末尾提到「社會園藝學」在研究植物、園藝與人類以及教育的關係,一直以來園藝與農耕都被定位為帶有經濟收益的生產行為,但其實植物、園藝與農作行為所擁有的力量非常廣泛,人類可從植物的成長與培育植物中學習到兩種經驗,一種是透過五感的「感覺體驗」,以及藉由活動身體體會到的「動作體驗」。藉由讓人在這過程重複學習觀察及感受植物的狀態並採取行動的方式,觸發人類的「培育」本能與「關懷力」,並誘發人類天生的創造力,譬如希望傑出更大的果實、開出更美麗的花朵或是製作這類的加工品以利用,並從中得到收穫的成就感,進而產生信心,建立自我評價,惕勵自己邁入下一個階段。

而在瀧井學校的集體種植作物做法,可以創造多重溝通效果,建構共同價值觀,產生彼此之間的連帶感,同伴的存在讓人確信自己並不孤單,能幫助他人及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並往下一步邁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en-Fang Tseng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書是一位日本記者川上康介以觀察採訪者的視角,採訪紀錄一所位於日本滋賀縣瀧井研究農場附設園藝專門學校一年課程,作者實際參與部分課程,一同與學生共同生活、耕作並記錄不同學生在這所被譽為「日本農業界東大」一年課程中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本書是一位日本記者川上康介以觀察採訪者的視角,採訪紀錄一所位於日本滋賀縣瀧井研究農場附設園藝專門學校一年課程,作者實際參與部分課程,一同與學生共同生活、耕作並記錄不同學生在這所被譽為「日本農業界東大」一年課程中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Thumbnail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Thumbnail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Thumbnail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Thumbnail
所在教育工作室實施土地教育的學校之一,為一所座落於田間的60人偏鄉小校,社區的產業以農業為大宗,學校中,也有高比例的家長是務農子弟。身為導師的角色,除了要發展土地課程,又要兼顧班務的疲於奔命。 我進一步思考,我們是否有機會跳脫體制內老師的身份,成為學校和土地的媒人,串連起學校裡的孩子與社區呢?
Thumbnail
所在教育工作室實施土地教育的學校之一,為一所座落於田間的60人偏鄉小校,社區的產業以農業為大宗,學校中,也有高比例的家長是務農子弟。身為導師的角色,除了要發展土地課程,又要兼顧班務的疲於奔命。 我進一步思考,我們是否有機會跳脫體制內老師的身份,成為學校和土地的媒人,串連起學校裡的孩子與社區呢?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水田裡的農事,可以一人單獨作業,也可以由一群人共同進行。學員們陸續準備挑選工具,眼明手快的人,趕緊拿著為數不多的耙子,開始把水田四周邊角的高土區,慢慢修補整平;搶不到耙子的人趕緊拿著桶子,裝滿苦茶粕,複習上週灑米糠運動,在田裡均勻灑上苦茶粕;什麼都沒搶到的才是高手,善用自己的雙腳,努力踩扁福壽螺卵。
Thumbnail
水田裡的農事,可以一人單獨作業,也可以由一群人共同進行。學員們陸續準備挑選工具,眼明手快的人,趕緊拿著為數不多的耙子,開始把水田四周邊角的高土區,慢慢修補整平;搶不到耙子的人趕緊拿著桶子,裝滿苦茶粕,複習上週灑米糠運動,在田裡均勻灑上苦茶粕;什麼都沒搶到的才是高手,善用自己的雙腳,努力踩扁福壽螺卵。
Thumbnail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無疑地,對於今日行走田埂以及到水田中撿垃圾這兩件事情,會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珍惜每一次下田的時光。
Thumbnail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無疑地,對於今日行走田埂以及到水田中撿垃圾這兩件事情,會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珍惜每一次下田的時光。
Thumbnail
學員們自我介紹當中,會來報名慢島學堂春耕班的起心動念,丁同學說到:「日本人對待每日三餐,是懷著感謝食物的心情下進行,也不會浪費食物;相對地在台灣吃飯速度太快,眼睛不是看著食物,而是看著3C產品吃飯;因為有計劃生小孩,想讓孩子從小在自然的環境中長大,所以來上這堂課」。
Thumbnail
學員們自我介紹當中,會來報名慢島學堂春耕班的起心動念,丁同學說到:「日本人對待每日三餐,是懷著感謝食物的心情下進行,也不會浪費食物;相對地在台灣吃飯速度太快,眼睛不是看著食物,而是看著3C產品吃飯;因為有計劃生小孩,想讓孩子從小在自然的環境中長大,所以來上這堂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