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筆記】Day2 正式下水田的日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春光燦爛下學堂學員首次踩進土裡

2021慢島學堂 生活18天之2

時序進入蘭陽平原春耕時期,一抺淡綠漸漸蘊染水田,充滿著春天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色。上週六是學堂安排正式下水田的日子,天公伯賞我們一個晴空無雲的好天氣。當學員們陸續換上水田鞋,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那個款式比較好穿、那種田鞋的材質比較舒服,那份藏不住的興奮感,在臉上展露無遺。在曾文昌老師講解過農具的用法後,一人扛著一把鋤頭,浩浩蕩蕩地移動到田區。
Meet已發芽的穀種
深溝滋事分子(誤)
一副要械鬥的氣勢(再誤)
望著2.6分的水田,突然覺得自己變的好渺小,原本以為要直接下到水田,這時文昌老師分享一個小秘密:「通常我剛接到一塊新田區時,第一件會做的事情,是沿著田埂走一圈觀察環境,也了解一下進水及出水口的位置」。隨後,學員們變一個接著一個走上窄田埂,專注虔誠的步調,深怕一不小心掉入田裡。走完一趟回到原點,第二件要做的事,是讓大家下田撿垃圾。對!沒聽錯,是撿垃圾。身處在大馬路邊的田區,確實給人方便丟垃圾的一個機會。看著學員慢慢地行走在水田中,每走一步就要HOLD住平衡,努力地從土裡拔出腳後,再往前踏一小步,把水田垃圾清乾淨的同時,是不是有了更加愛護水田的心呢?
村上春樹曾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無疑地,對於今日行走田埂以及到水田中撿垃圾這兩件事情,會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珍惜每一次下田的時光。
經歷整天的田間農事,大伙兒一起補田埂、一起完成育秧床、一起撒上發芽後的穀種,學員們漸漸熟悉熱絡,把彼此當成未來並肩作戰的伙伴,開始相約課後的晚上撿福壽螺、白天在水田裡散散步以抑制雜草。美好的農村生活已經開始,也將會在深溝持續發生中。
做秧床灑種
幫穀種寶寶蓋棉被 保暖也避免被鳥吃掉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更多有關慢島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員們自我介紹當中,會來報名慢島學堂春耕班的起心動念,丁同學說到:「日本人對待每日三餐,是懷著感謝食物的心情下進行,也不會浪費食物;相對地在台灣吃飯速度太快,眼睛不是看著食物,而是看著3C產品吃飯;因為有計劃生小孩,想讓孩子從小在自然的環境中長大,所以來上這堂課」。
學員們自我介紹當中,會來報名慢島學堂春耕班的起心動念,丁同學說到:「日本人對待每日三餐,是懷著感謝食物的心情下進行,也不會浪費食物;相對地在台灣吃飯速度太快,眼睛不是看著食物,而是看著3C產品吃飯;因為有計劃生小孩,想讓孩子從小在自然的環境中長大,所以來上這堂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曾永義:「真正地把戲曲當作戲曲來研究,而不是另一種文獻,用乾嘉的治學方法來考據、校勘,也不過是文革後才開始。」
Thumbnail
曾永義:「古代中國戲曲學不發達,主要是因為文人將心力用在詩詞研究上,於戲曲則多用研究詩詞的方式來研究,沒有把戲曲學獨立建構出來。」
Thumbnail
曾永義:「戲曲小戲最遠可追溯至殷商的方相氏驅儺,而成立於戰國時期楚國的《九歌》。」
Thumbnail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Thumbnail
今天早上6.起床 快八點到蓮音學苑 開始做今天的功德(打掃) 師父:請幫忙拔藤蔓 我:好的(心裡慌的一匹,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我拿著大剪刀、鐮刀站在樹與圍欄前面 看著樹與藤蔓互相交雜的生長著 不知道的以為相親相愛 我看著卻非常難過😭 因為要把藤蔓移除有三大步驟 一拉全下來(這是
Thumbnail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穗花棋盤腳 昨晚八點多出外散步納涼,舉目所見的四周稻田已經快收割了,放眼望去,稻田中都是齊高的、黃澄澄的、尾端下垂的稻穗,偶或幾聲蛙鳴、蟲嘶。暑氣已消,清涼的微風帶走了鬱熱的氣息,走著走著,忽聞到熟悉的濃烈味道,是穗花棋盤腳的味道,這才注意到路旁那棵穗花棋盤腳垂下
Thumbnail
曾永義:「大家研究中國學問,往往使用西方觀念,但不知道從自身的作品特色、背景、文化各方面去探索。」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這幾天下午放學後,都會帶孩子們到收割好的田裡跑跑。前幾天,還能在小小草堆間玩躲貓貓,但是昨天,擔心颱風來襲吧,草屋、草堆們大部分都被收起來了,本想帶著阿妮的好朋友一起玩草堆迷宮的,看來只能等下一期收割了。無損興緻,一下車,正男像小火箭般等不及的來回衝刺,妮妮細心地帶著第一次跟我們一起踩田的好朋友,三
Thumbnail
每到3月就是插秧的日子,雖然有很多次經驗了但下到田裡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怪怪,腳底超癢(大概這就是真正的踩💩感??)但習慣之後就會覺得很涼快! 今天覺得比以往都累,因為剛好安排到水多土少的區域,所以要一直補土才不會讓秧苗滅頂💦 後來發現先在秧苗上面捏一坨土再放會更有效! 也學到了一些插秧的小知
Thumbnail
曾永義:「真正地把戲曲當作戲曲來研究,而不是另一種文獻,用乾嘉的治學方法來考據、校勘,也不過是文革後才開始。」
Thumbnail
曾永義:「古代中國戲曲學不發達,主要是因為文人將心力用在詩詞研究上,於戲曲則多用研究詩詞的方式來研究,沒有把戲曲學獨立建構出來。」
Thumbnail
曾永義:「戲曲小戲最遠可追溯至殷商的方相氏驅儺,而成立於戰國時期楚國的《九歌》。」
Thumbnail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Thumbnail
今天早上6.起床 快八點到蓮音學苑 開始做今天的功德(打掃) 師父:請幫忙拔藤蔓 我:好的(心裡慌的一匹,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我拿著大剪刀、鐮刀站在樹與圍欄前面 看著樹與藤蔓互相交雜的生長著 不知道的以為相親相愛 我看著卻非常難過😭 因為要把藤蔓移除有三大步驟 一拉全下來(這是
Thumbnail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穗花棋盤腳 昨晚八點多出外散步納涼,舉目所見的四周稻田已經快收割了,放眼望去,稻田中都是齊高的、黃澄澄的、尾端下垂的稻穗,偶或幾聲蛙鳴、蟲嘶。暑氣已消,清涼的微風帶走了鬱熱的氣息,走著走著,忽聞到熟悉的濃烈味道,是穗花棋盤腳的味道,這才注意到路旁那棵穗花棋盤腳垂下
Thumbnail
曾永義:「大家研究中國學問,往往使用西方觀念,但不知道從自身的作品特色、背景、文化各方面去探索。」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這幾天下午放學後,都會帶孩子們到收割好的田裡跑跑。前幾天,還能在小小草堆間玩躲貓貓,但是昨天,擔心颱風來襲吧,草屋、草堆們大部分都被收起來了,本想帶著阿妮的好朋友一起玩草堆迷宮的,看來只能等下一期收割了。無損興緻,一下車,正男像小火箭般等不及的來回衝刺,妮妮細心地帶著第一次跟我們一起踩田的好朋友,三
Thumbnail
每到3月就是插秧的日子,雖然有很多次經驗了但下到田裡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怪怪,腳底超癢(大概這就是真正的踩💩感??)但習慣之後就會覺得很涼快! 今天覺得比以往都累,因為剛好安排到水多土少的區域,所以要一直補土才不會讓秧苗滅頂💦 後來發現先在秧苗上面捏一坨土再放會更有效! 也學到了一些插秧的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