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是蘭陽平原上開始種植秋冬蔬菜作物的好時候。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從擁擠的都市移動到蘭陽平原,眼前寬廣的視野讓學員們卸下心防,在相見歡自我介紹時真情流露。學員W工作二十多年之後,在年初決定離開職場,當個快樂的家庭照顧者,用心料理一家人的三餐,並且在太太鼓勵之下,參加學堂蔬菜班課程,聽完講師們的農村生活分享,觸發這位太太的內心深處而落下感動的眼淚,是講師們環繞的氣場太強、亦或是土地的療癒力量?
按慣例,學堂開課日先請學員們各自分享來到慢島學堂的起心動念。
文昌老師介紹種菜會需要用到的工具,包含鐮刀、鋤頭、植蔥器... 等,接著帶領學員們到達預定種植的菜園,園區分為教學示範以及學員個人種植區域,跟著老師的腳步繞完一圈,初步了解土壤特性、雜草種類、周邊環境,眼前一片整齊的菜畦,就等著學員們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出心目中的菜園風景。
種菜前先認識雜草
文昌老師手上拿的是後來令學員相當崩潰的土香,又名香附子
下午座談會「認識深溝」,青松老師侃侃而談自己在農村「創業」心路歷程,回鄉後第一步從種菜開始,接著轉換身份成為友善耕作水稻的先驅者,進而成立穀東俱樂部,直到這兩年成立慢島公司之後,透過一場場的食農活動,把人們和土地距離拉的更近;再來是另一個挑戰,從農夫的身份進而開起餐廳(註),藉由自家水稻相關產品,搭配主廚的巧思,讓消費者實際感受從產地到餐桌的新鮮度;慢島新農村生活,除了當農夫之外,深溝是一個可以讓夢想成真的地方!
慢島生活的創辦人賴青松,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創業歷程。
並帶著學員漫步深溝,認識環境。
台灣以電子代工聞名全球,但飲食文化適合用代工的方式來傳承嗎?「食在地、吃當令」,是和土地連結的第一步,那些一年四季都買得到的蔬菜,是不是真的「對時」? 種植一輪之後答案就會慢慢浮現!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