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加密貨幣富到誰?《底層網紅》所分食的注意力經濟

陶曉嫚
發佈於嫚速報 個房間
2023/10/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約莫是COVID-19疫情以降,密碼學的研究者不時在研討會、演講時遇到來詢問加密貨幣趨勢的聽眾,他們對研究主體--數學理論、演算法明顯不感興趣,按捺著聽完火星文般的學術交流,倒是對各種虛擬幣的漲跌走勢如數家珍,期待研究者在演說時報明牌。

由密碼學為基礎、程式碼構成的加密貨幣可以匿名交易,難以追蹤,發行成本趨近於零。但它並未成為政府承認的法幣,流通性憑市場大戶說了算,波動性高到不是靠譜的儲蓄工具,也不像黃金白銀這些貴金屬有實質價值。因此正常的密碼學研究者會聲明自己只懂數學和程式,不懂市場操作。發問者不免質疑這是托詞或藏私、「一般投資獲利有小薯加大就偷笑了,幣圈都賺幾倍的。」

在加密貨幣最熱時,社群上出現許多年輕投資高手爆富的故事,忽然間漫山遍野是加密貨幣的投資群組與討論區,網紅們都在瘋區塊鏈,推薦各種交易所和虛擬錢包服務,把高額的礦工費(Gas fees)、大起大落的匯率視為正常。

我的配偶是密碼學研究者,拜居家工作之賜我經常旁聽討論,也寫過相關過科普文。但懂加密貨幣的理論和敢投資它們是兩回事。所以我很好奇,真有這麼多靠加密貨幣發大財的網紅?擴散「加密貨幣真好賺」的概念就有賺頭?這個注意力經濟的生態系是怎麼生成的?

拜英國記者Symeon Brown撰寫的《底層網紅》一書,揭示了加密貨幣炒作遊戲的利潤哪裡來,又被誰整碗端走,從頂層到底層的網紅們各得到了什麼。

raw-image

加密貨幣詐騙不分東西方,網紅宣傳為老鼠會增員

△本集Podcast講解台灣加密貨幣騙局,歡迎大家溫故

2017年比特幣經歷一波大漲大跌,當時高達四成的比特幣被一千名交易者持有。這意味著只要有某個大戶放風聲,號稱要出售手上持有的一小部分加密貨幣,光靠一人就足以讓價格崩跌,相反地,也可能導致價格暴漲。

想炒作一個標的,得先匯集一批信徒。要問誰最懂得炒作,《底層網紅》點名網紅Samuel Leach。他用通訊軟體Telegram建立群組,吸納超過1500名成員,這些人最後全成為他炒幣的下線。

像Samuel這類的「社群世代年輕富豪網紅」,手上持有的加密貨幣數量是未知數。他們未必透過挖礦、交易虛擬貨幣致富,這群頂層網紅的拿手絕活是假應徵真吸金--開公司販賣培訓課程、交易員資格。

年輕富豪網紅與他們的親信會鼓勵新科交易員拉下線,成為上線變成可以抽成的階級。由於培訓費、交易手續費都很可觀,新科交易員多數是網紅的粉絲,背景三教九流,多數並不諳金融知識,無法從市場交易獲利,所以拉親朋好友進公司當自己的下線是最快的獲利方式,建立起一套形同多層次直銷甚至老鼠會的商業結構。

Samuel坦白受訪,更不忘為自己開脫:「靠這種東西(加密貨幣)居然能吸引到那麼多人,甚至是一整個社群,想想還真瘋狂。我們只不過是問說你們要啥,他們就回說給我能交易的商品!這可是加密貨幣,不是到處都買得到的晾衣繩,但你們真的那麼想要的話……」

這群下線會效仿網紅老闆,在社群上用力炫富,上傳他們與網紅老闆一起搭遊艇豪遊,吃喝玩樂開派對的照片影片,好吸引更多流量注意力。注意力經濟的紅利被層層分潤,到了底層時只剩殘渣碎屑,下線要撐起金融鉅子的排場,誘使更多人投入,也幾乎不會公開自己無現金收入,那些享樂活動全都要自費參加。

階級僵固、受高等教育也難拚出頭天的年輕世代

網紅用財富自由的表象回應他們的迷茫

各種詐騙隨著投資熱潮橫行,在台灣有法尼科技詐騙案,法尼從2017年七月開始營運,謊稱投資挖礦機、鼓勵上線拉下線,主嫌另外設立了百易新創國際控股公司,以「認購餐飲店股份」、「投資期貨」等名目,主打18到86%的超高年利率,向上千位民眾吸金,不法所得超過新台幣18億元。

依據台灣刑事警察局統計,在類似的詐騙案中,超過六成的受害人是20到39歲的年輕人,這和英美的受害者雷同。

底層網紅》作者Symeon發現,在加密貨幣泡沫中虧錢的英國人年齡層偏低,集中在25歲以下,有的甚至是青少年。其中一位受害者直言:他與朋友目睹Elijah Oyefeso這樣出生於1995年的年輕黑人在老白男支配的金融圈闖出一片天,在社群上高調炫耀名車、豪宅、私人飛機,屢次登上IG富孩排行榜,無不深受吸引。

他訪談了希望靠加密貨幣賺大錢、幻想成為新金融菁英,卻被捲走數千到數萬英鎊的年輕「交易員」們。其實大家都不是傻瓜,在應徵交易員時就察覺工作面試完全是幌子,網紅老闆們就是要他們交一大筆錢上課、當組織的下線。

例如網紅Samuel的公司甚至由他的生父開課施展催眠術,這種類似洗腦的「思維訓練」,鼓吹交易員們距離成功只差一步,是守舊心態導致他們無法翻轉階級。上完課後,公司會替「交易員」們開立示範用帳戶,並保證只要有誰能賺大錢,就給予一大筆投資資金。

對此Symeon評論:

他們認為展現野心,即是在反抗現狀,然而參與剝削他人的投機事業,不但毫無價值可言,更無法解決問題,反倒只會產生惡性循環,更進一步鞏固現況。

絕大多數人連每日基本工資都賺不到,耗盡積蓄與人脈後只能黯然離場,去找份「不夠值得我的普通工作」。

會中招,一方面是成功與財富太香,另一方面是太恐懼失敗、貧窮、沒沒無聞,或者是平凡的人生。現在連平凡也令人焦慮?在社群時代,同齡人的批判遠比歷史上任何同代人還要不留情面。只要掛在網路上,就逃不過他人目光,即使你人在家裡也一樣。

誠如法國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所言,「他人即地獄」,社群時代的地獄前所未有地接近你我,不僅千變萬化而且業力無邊。至於借加密貨幣為題發揮的網紅生態系,也就是其中的一種產物罷了。

1.6K會員
156內容數
關注社會階級、金錢與權力,分享相關文學、社會科學的閱讀及訪談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