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心得│神人之家:關於回家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明明是紀錄片,卻比劇情片更好看。
這是我用來邀請爸媽和我一起看《神人之家》的說詞之一。

我在自以為文青的大學時期因勞工影展接觸到台灣紀錄片,買了《無米樂》DVD和家人朋友分享,大概看過八次以上;因《島國殺人紀事》和爸爸講司法人權講到激動落淚;和爸爸一起參加社區大學的《烏頭山水庫保衛戰》講座,認識地方政治與環保的衝突……我很幸運,我的爸媽對我的興趣和品味並不排斥,讓我能盡情分享我覺得很好看的紀錄片。

raw-image

《神人之家》拍攝的是導演盧盈良的原生家庭,父親嗜賭,由母親帶大三個孩子,年紀最小的盧盈良成年後上台北發展,長期沒有回家,因母親來電開始交代身後事,讓他起心動念回家鄉拍攝自己的家庭。導演回到嘉義民雄的家,原先想質疑如此虔誠信仰玄天上帝的家為何沒能受到神明庇護,沒想到拍著拍著,和家人的交流越來越多,覺得心中缺失的某個部分好像被完整了。

紀錄片比劇情片更容易讓觀眾投射感情,因為內容建立在「大部分的真實」之上。我會選擇用「大部分」這個詞來形容,是因為被呈現的畫面是從大量的拍攝素材和剪接處理有意識選擇出來的內容。《神人之家》是導演和剪接師從三年拍攝素材裡選擇出來的,他隱去了許多更深沉的埋怨、更真實的爭吵,攝影機的存在反而成了一種潤滑,讓家人多了話題,也多了藉口將關心彼此的話語說出來。

《神人之家》導演一開始只以畫外音的方式出現,攝影機對導演來說是個隱身在後減少衝突的保護盾,後來導演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影片之中,帶爸媽去拍照片、和哥哥一起查閱蕃茄售價、在蕃茄園的兄弟對話等等,與家庭的距離不再疏離。這不是會直接說「我想你了」、「你要不要回家」的家庭,而是用「幾天不打電話給你會怪怪的」、「你要不要回來拍片」含蓄表現的家庭。

攝影機下是個很傳統的南部家庭,再不堪、再失敗,只要不是作姦犯科,家人就是有份責任要接納。父親好賭成性,即使飽受癌症折磨仍然不忘簽牌;哥哥平常幫忙問事,收的費用隨喜,平常務農卻得看天吃飯,負擔全家經濟之餘還要獨力教養孩子,經濟壓力自然不在話下。影片中對外出工作的姊姊描寫不多,姊姊會帶父親看醫生,有時候也會回來家裡幫忙,我猜想她已有家庭,若是離家得早,也許多少和弟弟盧盈良一成年就離家的理由一樣。

個子嬌小的母親為這個家庭奉獻了一生,當她說她從沒有見過海,背後的意思是她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家;當母親提到「你們都離開家的時候,只有祂們陪我」,除了表示神明對她來說是一種陪伴,說的也是她自始至終守護著這個家。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我們家每個人都離開過家,不管是外出求學或工作,從頭到尾都只有媽媽守著那個家。她說戶口名簿上只有她一直在,永遠是戶長。

我是移居天龍國邊緣的移民第二代(?),對《神人之家》的南部風情和家庭觀念並不陌生,甚至連那種充滿失敗氣氛的家庭感都可稱熟悉,也並非沒有過「如果誰死了,是不是就可以擺脫這個情境」的想法。我們兄弟姊妹的感情不太親近,曾經有陣子我埋怨只有我煩惱家裡的事,必須承受家人的情緒;在我離家工作之後,反而是姊姊和弟弟才能就近幫忙照看家裡。《神人之家》裡哥哥在蕃茄園裡的那句「你本底就不是自己一個人」力量真的很大,光是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已給予孤身在外的遊子很大的安慰。

《神人之家》裡的家庭矛盾不只引起觀眾的共鳴,還是一部視覺和聽覺美學上感到舒服的電影。這並非指拍攝器材很厲害,而是聲音與畫面的搭配恰到好處,長鏡頭不會讓人不耐煩,對話有條理,特寫人物的表情充滿飽滿情緒。這可是紀錄片呢!被攝者得對鏡頭非常自在才能捕捉到如此自然的情境。據導演表示,剪接師黃懿齡非常細心,比他還熟悉拍攝出來的素材,有剪接師用不同角度幫他檢視、溝通討論,才有現在這個版本的呈現,這也成為《神人之家》特別出色之處。我在文章前頭用來誘邀爸媽的那句「明明是紀錄片,卻比劇情片更好看」,剪接師黃懿齡功不可沒。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要面對的題目,就像導演說的,這部片並沒有和解什麼,家裡的問題還是在,甚至還會出現新的問題,有的只是理解和包容。我問爸媽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爸爸說很真實,媽媽說裡面的台語很道地。乍聽之下讓人覺得這心得真是不著邊際,但這就像我這篇說不了太多的心得文一樣,如果不想挖出太多投射在《神人之家》裡的經驗(尤其是對家庭理不清的感情),真能說出來的心得就只能流於表面。《神人之家》是部看似平淡,卻很容易觸動觀眾心裡某些很私密的情緒,後勁莫名很強的紀錄片。至於會觸動哪些部分,只有觀眾自己知道。



神人之家

首映年份:2022年
導演:盧盈良
剪接:黃懿齡
2022年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
2022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2022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剪輯 - 黃懿齡
2022年台北電影獎觀眾票選獎
第4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

avatar-img
92會員
252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廢物青年.迪麥 的其他內容
當初聽說《消失的情人節》被改編成日版《快一秒的他》後就開始期待,尤其日版要將男女主角性別對換,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嘗試。只是進了戲院觀賞《快一秒的他》後,心裡一直覺得有點可惜,這個感覺還持續到最後。我在隔天立刻在線上串流複習《消失的情人節》,更加確定日版《快一秒的他》對我來說是略顯可惜的改編作品。
由漫畫改編成電影的《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打從我一開始看到預告時,就對這部由可愛人物串起的日常風格電影很有興趣。故事也很有趣,氣質奶奶和內向的高中女生因共同興趣BL而相識,讓人好奇七十五歲的奶奶怎麼會喜歡BL,更好奇這對忘年之交的友誼會怎麼發展。
2022年《芭比》被狗仔隊拍到女主角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和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的直排輪造型時,我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很好奇在好萊塢的SJW風潮下,被視為傳統父權下完美女人形象的芭比會如何被呈現在這部理當要很歡樂的IP電影。當然還有懷舊加乘效果,沒有人不認識芭比。
改編自韓國網漫《恐怖考試院》的韓劇《他人即地獄》可稱為驚悚漫畫改編的經典之作,除了選角神還原原著漫畫,演員優秀的表演和美術攝影等技術層面讓劇中的驚悚氣氛直送螢幕外,觀看《他人即地獄》實為炎炎夏日裡的消暑良方(?)。
即便《她與她們的電影課》光看就知道是女性視角的作品,我卻很樂意打開來觀看,因為就算不以性別角度切入,也可以以了解中東文化的態度來接近這部作品,最後會發現這其實是部協助觀眾重新檢視自身生活的作品。
一看完《大嘻哈時代2》冠軍賽,心中充滿感動。 我自然沒辦法對這個節目以及台灣嘻哈音樂的前世今生說上什麼深刻的心得,然而也正因為我只是個普通觀眾,我感受到《大嘻哈時代2》是很好看的音樂選秀節目,不只滿足視聽娛樂的需求,還有相當勵志的素人成長過程,更從中看到某些從節目中傳遞出來的正面價值,間接激勵了自己
當初聽說《消失的情人節》被改編成日版《快一秒的他》後就開始期待,尤其日版要將男女主角性別對換,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嘗試。只是進了戲院觀賞《快一秒的他》後,心裡一直覺得有點可惜,這個感覺還持續到最後。我在隔天立刻在線上串流複習《消失的情人節》,更加確定日版《快一秒的他》對我來說是略顯可惜的改編作品。
由漫畫改編成電影的《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打從我一開始看到預告時,就對這部由可愛人物串起的日常風格電影很有興趣。故事也很有趣,氣質奶奶和內向的高中女生因共同興趣BL而相識,讓人好奇七十五歲的奶奶怎麼會喜歡BL,更好奇這對忘年之交的友誼會怎麼發展。
2022年《芭比》被狗仔隊拍到女主角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和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的直排輪造型時,我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很好奇在好萊塢的SJW風潮下,被視為傳統父權下完美女人形象的芭比會如何被呈現在這部理當要很歡樂的IP電影。當然還有懷舊加乘效果,沒有人不認識芭比。
改編自韓國網漫《恐怖考試院》的韓劇《他人即地獄》可稱為驚悚漫畫改編的經典之作,除了選角神還原原著漫畫,演員優秀的表演和美術攝影等技術層面讓劇中的驚悚氣氛直送螢幕外,觀看《他人即地獄》實為炎炎夏日裡的消暑良方(?)。
即便《她與她們的電影課》光看就知道是女性視角的作品,我卻很樂意打開來觀看,因為就算不以性別角度切入,也可以以了解中東文化的態度來接近這部作品,最後會發現這其實是部協助觀眾重新檢視自身生活的作品。
一看完《大嘻哈時代2》冠軍賽,心中充滿感動。 我自然沒辦法對這個節目以及台灣嘻哈音樂的前世今生說上什麼深刻的心得,然而也正因為我只是個普通觀眾,我感受到《大嘻哈時代2》是很好看的音樂選秀節目,不只滿足視聽娛樂的需求,還有相當勵志的素人成長過程,更從中看到某些從節目中傳遞出來的正面價值,間接激勵了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九月份「海光電影院」再次播映《神人之家》,並邀請盧盈良導演與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參與映後座談。電影播映的前一天,盧盈良收到《神人之家》將在今年 11 月於法國上映的消息,他直言一路以來是緣分使然,電影之神為他與他的家人所帶來的變化,是一段非常神奇的旅程。以下文字整理映後座談部分內容,與各位讀者一同分享。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九月份「海光電影院」再次播映《神人之家》,並邀請盧盈良導演與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參與映後座談。電影播映的前一天,盧盈良收到《神人之家》將在今年 11 月於法國上映的消息,他直言一路以來是緣分使然,電影之神為他與他的家人所帶來的變化,是一段非常神奇的旅程。以下文字整理映後座談部分內容,與各位讀者一同分享。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