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找不到暗物質(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宇宙,這無盡的星海,充滿了我們已知與未知的奧秘。而在這廣闊的宇宙之中,有一種神秘的存在,儘管佔據了宇宙約27%的物質,但我們卻從未直接觀測到它——暗物質。

raw-image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暗物質。儘管其名為“暗”,這並不意味著它是黑色的、或是不可見的。事實上,「暗」在此處意味著它不會與電磁波(即光)產生交互,因此,我們的眼睛和現有的望遠鏡都無法直接觀察到它。但我們如何知道它的存在呢?

科學家從多個角度都有跡象表明宇宙中存在比我們所觀測到的「普通物質」(如恆星行星和氣體)更多的物質。這些跡象包括星系旋轉的方式、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以及宇宙背景輻射的微小波動。這些跡像都指向了同一個結論:存在一種我們還未直接觀測到的物質,它的引力作用與普通物質相似,但其它的物理特性與普通物質截然不同。

暗物質的存在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猜測。例如,當我們觀測到的星系旋轉速度與預期的基於可見物質的速度不符時,這為暗物質的存在提供了線索。再例如,為了解釋星系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我們需要比現有觀測到的更多的「質量」來解釋這種現象,這「隱藏的質量」即暗物質。

它在宇宙中所佔的比重使其不容忽視。據估計,普通物質,如恆星、行星和氣體,只佔宇宙的5%左右,而暗物質則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約27%。這意味著,儘管我們不能直接看到或觸摸暗物質,但它無疑是構成我們宇宙的主要成分之一。

raw-image


星系的旋轉曲線

星系,由無數的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組成,是宇宙中的宏大的結構體系。它們如同夜空中旋轉的巨大的漩渦,吸引人類的目光和好奇心。然而,當科學家觀測這些星系的旋轉行為時,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例如溜冰場裡的溜冰者,當他們將雙手伸向身體外側時,旋轉速度會減慢;當雙手貼近身體時,旋轉速度會加快。這是因為他們的角動量守恆。類似的,當我們觀測到星系,尤其是螺旋星系,我們會預期星系邊緣的恆星會因為離星系中心更遠而旋轉得更慢。但實際的觀測結果完全顛覆了這個預期。

實際上,星系的旋轉曲線展示了星系中心與邊緣的恆星們都以幾乎相同的速度旋轉。這是非常反直覺的,因為在可觀測的物質(如恆星、塵埃、氣體等)所產生的引力下,星系的旋轉速度曲線應該會隨著離中心的距離增加而逐漸下降。

為了解決這個謎題,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設:也許存在著一種我們看不到的「額外的物質」包圍在星系的周圍,這種物質對星系內的恆星產生了額外的引力作用,使得它們旋轉速度維持在一個幾乎恆定的值。

這個假設並非空穴來風。為了解釋觀測到的旋轉曲線,這種隱形的物質(即暗物質)的質量應該遠遠超過星系中所有可見物質的質量。據估計,暗物質的質量是可見物質的五倍左右,這也與我們在上一章節中提到的,暗物質在宇宙中佔據約27%的比例相符。

此外,根據各種天文觀測和模擬,暗物質可能分佈在一個「暗暈」的形狀中,包圍著每個星系。而這種分佈方式剛好可以為星系邊緣的恆星提供足夠的引力,使其保持與星系中心的恆星相同的旋轉速度。

探測暗物質的方法

暗物質的存在,如同一個看不見的幽靈,始終困擾著科學家。儘管我們不能直接「看到」它,但它在宇宙中的影響已經被多次證明。那麼,如何才能探測到這種神祕的物質呢?

首先,我們可以透過引力作用間接探測暗物質。如同先前所說,暗物質對於星系的旋轉速度有明顯的影響,使得星系的邊緣恆星和中心的恆星旋轉速度相近。同時,暗物質也影響了大規模結構的形成,例如星系團和超星系團。利用這些現象,科學家可以對暗物質的分佈和總量做出估計。

除了重力效應,暗物質還可能透過其他方式與常規物質發生微弱的相互作用。基於這種觀點,現代的物理學家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試圖直接或間接地探測到暗物質。

例如,地下實驗室已經成為尋找暗物質的熱土地。深入地下,可以避免來自太陽和其他天體的中子和高能粒子的干擾。在這樣的實驗室裡,高純度的探測器正在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普通物質粒子相互作用的微弱訊號。儘管這些實驗非常敏感,但迄今為止,仍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暗物質粒子的存在。

在太空中,尤其是國際太空站上,也進行了大量的暗物質探測實驗。這些實驗利用粒子探測器來捕捉可能來自暗物質碰撞的高能量粒子。

此外,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也被用於暗物質的偵測。儘管LHC主要是為了探測高能物理的現象,但科學家希望在其中產生的高能粒子碰撞中找到暗物質的痕跡。

raw-image


avatar-img
10會員
55內容數
世界各地隱藏著許多夢幻景致值得我們去探索,更是身心靈的一場洗滌之旅,遊走在山林瀑布、童話般的冰川、彩虹、銀河、失落的秘境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房旅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的考古研究證明,人類是由森林古猿演化而來的。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為什麼要選擇走褪毛這條路?既然要褪毛,為何又不褪乾淨呢?卻留下頭髮、腋毛、陰毛等一小撮毛髮。在陸地哺乳動物中,唯有人類顯得格格不入,和它們相比人類幾乎是在用兩足裸奔。就連同為人科的黑猩猩、倭黑猩猩等人類的近親,也都有一身濃密的毛髮。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的核心。然而,近年來,太陽位置的偏移卻讓地球科學家們憂心忡忡。有人認為,這種偏移可能會導致地球進入一個新的冰河期,乃至新一輪生物大滅絕的來臨。這是真的嗎?
不管是地球還是太陽系,這一個整體都沒有在一個固定的位置。 地球實際上以每秒鐘630公里的速度跟著太陽在宇宙大航線上移動,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一個全新的宇宙空間之中。
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的真正邊界並非冥王星也不是柯伊伯帶,而是一個被稱為奧爾特雲的彗星雲團。
當年美國宇航員乘坐登月艙“鷹”降落在“靜海”基地,兩名宇航員在月球一共呆了21小時37分鐘,然後進入登月艙裡的上升艙,並利用上升艙的火箭發動機起飛以1.7公里/秒的速度離開月球表面
雖然火星探測如火如荼,馬斯克也心心念念要移民火星,但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才是地球真正的姊妹行星。
目前的考古研究證明,人類是由森林古猿演化而來的。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為什麼要選擇走褪毛這條路?既然要褪毛,為何又不褪乾淨呢?卻留下頭髮、腋毛、陰毛等一小撮毛髮。在陸地哺乳動物中,唯有人類顯得格格不入,和它們相比人類幾乎是在用兩足裸奔。就連同為人科的黑猩猩、倭黑猩猩等人類的近親,也都有一身濃密的毛髮。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的核心。然而,近年來,太陽位置的偏移卻讓地球科學家們憂心忡忡。有人認為,這種偏移可能會導致地球進入一個新的冰河期,乃至新一輪生物大滅絕的來臨。這是真的嗎?
不管是地球還是太陽系,這一個整體都沒有在一個固定的位置。 地球實際上以每秒鐘630公里的速度跟著太陽在宇宙大航線上移動,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一個全新的宇宙空間之中。
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的真正邊界並非冥王星也不是柯伊伯帶,而是一個被稱為奧爾特雲的彗星雲團。
當年美國宇航員乘坐登月艙“鷹”降落在“靜海”基地,兩名宇航員在月球一共呆了21小時37分鐘,然後進入登月艙裡的上升艙,並利用上升艙的火箭發動機起飛以1.7公里/秒的速度離開月球表面
雖然火星探測如火如荼,馬斯克也心心念念要移民火星,但火星並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才是地球真正的姊妹行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4. **模擬宇宙:網狀光暈** - 描述宇宙中的網狀結構,並解釋其對星系和暗物質的影響。 在這一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宇宙的結構,尤其是那神秘且迷人的“網狀光暈”——一個由暗物質和星系形成的龐大結構網絡。想像一下,這不僅僅是星系之間的空隙,而是一張由無數“引力絲線”構成的精密網絡,仿佛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A%97%E7%89%A9%E8%B4%A8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英語:Dark Matter)是指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也就是不會吸收、反射或發出光。人們目前只能透過重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已經發現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存
孟硯老師回饋:雖然這篇感覺原文是個很簡短的科普新聞,我自己從你的分析報告中,就有好多想提問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相對來說離地球近,但是比較晚才發現呢?這個命名稱為躲貓貓,是有什麼緣由嗎?這個星系是太陽系的規模,核心是一顆恆星的「行星系統」,還是是像銀河系,是充滿了很多顆的恆星呢?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宇宙是如此的巨大,然而我們所能看見的生命卻如此的稀有,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矛盾。 但是,如果生命不僅僅是物質的形式, 那麼生命的數量就不能用現有的觀測方式來衡量。 小時候,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不知道是什麼波,在黑暗中,沒有任何重力的束縛,往前飛,非常舒服。因此,我不斷思考,或許
"鬼神是否受地心引力束縛?" 如果鬼神是非物質, 那麼因為地球的運轉, 鬼應該無法像我們這樣停留在地球的一個定點(或者說, 鬼神會停留在一個宇宙定點, 而不會被地球運轉所帶動) 如果鬼神是一種物質, 受地心引力的束縛, 那麼就應該無法飄浮或穿牆. 真相為何?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平行宇宙與靈魂的文章,探討了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可能性以及靈魂與情感的連結。同時,也提到了量子力學中引力法則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深掘黑洞的秘密,是否該想想也許我們就身處黑洞之中,等待接受考驗
Thumbnail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星星好像是鑲嵌在同一個碗蓋,蓋在地面上。這是因為星星都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人類雙眼的視覺立體感在此無用武之地。那麼,天文學家又是如何測量星星的距離呢?這一期的天文展品導覽來帶大家看看古早時代的天文學家用的尺是什麼。
Thumbnail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是我提供概念請ChatGPT將本文完成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4. **模擬宇宙:網狀光暈** - 描述宇宙中的網狀結構,並解釋其對星系和暗物質的影響。 在這一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宇宙的結構,尤其是那神秘且迷人的“網狀光暈”——一個由暗物質和星系形成的龐大結構網絡。想像一下,這不僅僅是星系之間的空隙,而是一張由無數“引力絲線”構成的精密網絡,仿佛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A%97%E7%89%A9%E8%B4%A8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英語:Dark Matter)是指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也就是不會吸收、反射或發出光。人們目前只能透過重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已經發現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存
孟硯老師回饋:雖然這篇感覺原文是個很簡短的科普新聞,我自己從你的分析報告中,就有好多想提問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相對來說離地球近,但是比較晚才發現呢?這個命名稱為躲貓貓,是有什麼緣由嗎?這個星系是太陽系的規模,核心是一顆恆星的「行星系統」,還是是像銀河系,是充滿了很多顆的恆星呢?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宇宙是如此的巨大,然而我們所能看見的生命卻如此的稀有,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矛盾。 但是,如果生命不僅僅是物質的形式, 那麼生命的數量就不能用現有的觀測方式來衡量。 小時候,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不知道是什麼波,在黑暗中,沒有任何重力的束縛,往前飛,非常舒服。因此,我不斷思考,或許
"鬼神是否受地心引力束縛?" 如果鬼神是非物質, 那麼因為地球的運轉, 鬼應該無法像我們這樣停留在地球的一個定點(或者說, 鬼神會停留在一個宇宙定點, 而不會被地球運轉所帶動) 如果鬼神是一種物質, 受地心引力的束縛, 那麼就應該無法飄浮或穿牆. 真相為何?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平行宇宙與靈魂的文章,探討了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可能性以及靈魂與情感的連結。同時,也提到了量子力學中引力法則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深掘黑洞的秘密,是否該想想也許我們就身處黑洞之中,等待接受考驗
Thumbnail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星星好像是鑲嵌在同一個碗蓋,蓋在地面上。這是因為星星都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人類雙眼的視覺立體感在此無用武之地。那麼,天文學家又是如何測量星星的距離呢?這一期的天文展品導覽來帶大家看看古早時代的天文學家用的尺是什麼。
Thumbnail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是我提供概念請ChatGPT將本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