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的客人要什麼?這是個大哉問,簡單的說文創的客人什麼都,要也什麼都不要,這麼說起來很奇怪,但卻實實在在的是事實。因為文創的產品大多數是非必需品,非必需品就需要有合適的環境來創造購買的慾望,不管是商品還是藝術品都是一樣。你要給客人什麼,還是客人跟你要什麼,這就決定了你文創產品的面相。你是要滿足各式各樣的客人,還是請各式各樣的客人來滿足你,達到你銷售的目的,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假設一個藝術家很喜歡畫圖,客人也很喜歡,但是告訴畫家說,我喜歡比較有裝飾性的東西,所以請你畫花朵靜物,但這個藝術家他喜歡畫的是人體塑像,這兩者是相衝突的,那怎麼辦呢? 客人要什麼你就給他什麼嗎?
另外舉一個文創公司的例子來說明,是一家陶瓷公司,他在文創界非常有名,公司名就不說了,品牌之初的做法是盡量滿足他的客人,所以每年都推出非常多的產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個各式,各樣主題,新年,母親節,情人節,中秋節,耶誕節,萬聖節,所有節日都設計出不同的產品,來滿足客人的各式需求。這麼做下來的結果就是每年新推出約兩百件的作品,假設一項作品的開發費用是二十萬,那一年下來就是四千萬,這開發費用相對的來講就非常高,幾年下來公司發現這樣是不對的,所以改變策略一年推出的數量降為二十個左右,這樣一年就省下三千六百萬的費用,而年銷售額並沒有降低,維持在相同水準。
因為會買陶瓷的高階客層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你增加了很多品項,就增加非常多的銷售量,這個是實際的執行案例。客人要什麼很重要,但若你能推薦給客人合適又有現貨的,才是最佳策略,一方面減少庫存同時又增加營收,何樂不為。文化創意工作者既要能夠快樂的創新設計,同時也要跟實業家一樣的精明能幹,這是很多創意人所不能同時擁有的雙重性格。
還有因為這牽涉到文創工作者的能量,不管是大公司如某某瓷或者是小到個人工作室,你能發展多少個陶瓷杯盤組,畫多張的圖,做出多少公仔,那個能量都是有限的。坦白說客人要什麼你就給他什麼,這並不是一個好答案,而是要量力而為,你的能力範圍內能提供給客人什麼,而且能最大效益有最大利潤,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做法,而不是一廂情願的用文創者的熱情浪漫盡情奔放的做法去滿足客人。
應該是創造出"創造性的需求",讓他覺得沒有買你的作品東西不可以,這樣才是較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