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遍路#4] 啊不是講朝聖嗎,你寫水獺要幹啥?

2023/11/0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圓滾滾身軀,裹著深褐獸毛,與米白色肚腹形成明顯對比。不成比例的大頭,鑲了一雙水汪汪的大眼與似笑非笑,還倒扣著一碗在地的鍋燒拉麵。若曾踏足須崎市的人,想必都見過這號奇獸——「心巧君」,四國須崎市的吉祥物水獺。

須崎市隨處可見的心巧君

須崎市隨處可見的心巧君

等等!搞什麼啊,是作者筆歪還是樓歪,四國遍路怎麼寫成地方創生了呢?請稍安勿躁,讀畢後你將明白,心巧君如何成為這趟苦旅中,無可迴避的一個微小天啟。


平靜市街裡的駭人頹傾

4/27一早,我們從高知縣的室户岬出發,動身前往第廿五番——津照寺。那時,陽光燦爍,長空如洗,整座室戶市像籠罩在一片祥瑞空氣裡,讓走在馬路右側的我,腳步和心情也輕盈不少。半途,前路微向右拐,對向景物撲面而來。剎那間,一個違和的異象,魯莽刺入我的眼簾。

只見那一棟接一棟,安坐地表的積木屋之間,猛然出現一座方山。定睛一看,它並非建築師創意之作,卻是一幢,向左後方翻傾的三樓平房。反常的畫面,配上腳踏車騎士頭也不回的淡定,營造出一種超現實的氣氛,卻也令我背脊發涼。這才憶起,前晚去附近覓食,搭車回返民宿時,同伴曾以驚恐的語氣喚我:「欸,路旁有間坍塌的樓房耶。」並未留神窗外的我,不過聳肩回了聲淡漠的「是喔」。怎麼也沒想到,居然是如此駭人的景象。是地震?是危老?全無跡象可循,但事發當時的聲響,只怕以冷靜聞名的日本人都會不免心驚吧。


無聲無息的落寞

但,並非所有崩塌,皆伴著警告般的巨響。

行前本以為,遍路之旅前景大好。畢竟,近年在台灣相關書籍、網誌、社群的推波助瀾下,這日本在地的朝聖之旅已引起不少台人,包含我的關注。殊不知,這種樂觀的想像,不過是異鄉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還記得我和同伴差點賴著不走的「民宿鮒の里」嗎?([四國遍路#3] 邁步的雙腿,與一顆等待便車的心)不通他國語言的民宿老爺爺,光憑手邊一台翻譯機,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遍路人。比如我倆留宿那晚,即有其他兩位分別來自巴西和瑞士的旅客。生意還不賴呀,我想。

但晚上的對話,狠狠戳破了我的幻想。

在一番比手畫腳,以及總像講著新語言的口譯機的鱉腳協助下,我們總算搞懂,老爺爺熱情笑容背後,暗藏淡淡的憂傷。大意是說,遍路道上日人大減,取而代之,是蜂擁而至的外國面孔。看似好事一件,但嚴重的語言溝通問題,卻使許多仍由長者經營的民宿,乾脆選擇關門。

更甭提燒山寺所在,神山町的荒涼景象了。這遍路上海拔第二高的難所附近,雖談不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卻有許多旅館、餐廳不見營業跡象,甚至有當地公車,在我們上路前的四月廢止。

我不禁想,下回前去完成未盡旅程時,遍路,還會是我熟悉的遍路嗎?

佛祖也有落難時

4/27當天參拜的津照寺、一週後造訪的岩本寺(第卅七番),其實像不少四國寺院那樣,曾毀於一旦。可以說它們的故事,早被「毀佛」的斑斑血淚,給徹底染濁了。

始作俑者,正是明治維新頒布的《神佛分離令》(1868)。這備受後人議論的法令,本欲區隔日本原生的神道教與外來的佛教,不料在有心人士的操作和解讀下,演變為鋪天蓋地的「廢佛毀釋」運動。風潮所及,襲捲整個日本,四國也難自外其中。

鄰近室津港的津照寺,即是如此。此處本因山形酷似地藏菩薩掌心的寶珠,受弘法大師青睞而被定為靈地,更曾先後在武家和藩主的庇蔭下,佔地擴張,香火盛極一時。可廢佛風潮一來,土地多被官方沒收甚而轉賣,佛寺本身更褪去榮光而荒廢十年之久,直到1960年代以降,才陸續新建了如今的大師堂、本堂。難怪,當我攀上天梯般的石階進到寺內,不單感到場域的侷促,更因本堂現代感的水泥平房,挑眉大驚。

四萬石町的岩本寺,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特殊之處,在於它是八十八座靈場中,唯一不只一位本尊者,而且還一次供奉了五位主神,包含不動明王、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藥師如來和地藏王菩薩。傳說中,這是弘法大師來訪時,替原本神道教的仁井田明神分靈所致。但說來諷刺,即使五位神明聯手坐鎮,似乎也沒能遏阻分離令的重擊。


新芽掙脫凍土

腐土,會萌生新芽。在充滿危機的遍路道上,仍然處處生機。

好比岩本寺的塗鴉和彩繪。回憶當時,我行完禮、拍完照,接著步入仁王門,兩側普普藝術風的海報,立刻吸引住我目光。仔細看,其中一張還寫下披頭四單曲名「All You Need Is Love」,好似藉由英倫天團之手,替寺方傳達包容、博愛的核心精神。正殿也是。天花板上一格一格,皆以差異頗大的畫風、色彩,繪製著各種佛像、花鳥、走獸。查閱資料才發現,此乃1978年岩本寺改建之際,向全國公開募集來的500多幅畫作。擁抱群眾,大概就是岩本寺想像的未來吧?

推進到5/3,簇新氣息再度闖進鼻息。因為「心巧君」的城市——須崎,就在前方了。

那晚,我們下榻町屋改造的「暮らしのねっこ(直譯為:生活的貓)」。這間旅宿,煞有其事地擺著一張獎狀。一查才發現,這裏曾以傳統建築中的「なまこ壁」(海鼠壁,指瓦片間隙以灰泥填充,鼓起像海參,即海鼠貌的外牆)元素,奪下「高知文化賞木造文化賞」呢。雖然人高馬大的我,數不清在此撞過幾次頭,但一如台灣各地轉生、復興的老屋,它也成了款待我們旅人的美麗棲所。

隔天,我們偷閒探訪市區內的「Susaki Street Corner Gallery」,遇見年輕藝術家Marchy和他的塗鴉藝術展《Flower》。古民家改造的和室空間中,障子紙拉門、榻榻米、欄間,與筆觸用色大膽的錄像、圖畫和裝置並陳,散發一種時空交錯的奇特氛圍。

當然,還有法力無邊的吉祥物。打從民宿附近咖啡店的老闆娘,語帶驕傲地遞上「心巧君」公仔後,我便發覺,這勇奪2016年日本吉祥物大賞冠軍的水獺,果真出鏡率奇高——Lawson超市屋頂,站著巨大的心巧君,紀念品店貨架,躺著心巧君,就連消防栓鐵蓋上的彩繪消防員,依然,是心巧君。


昔日的廢佛、今日的廢墟、未來的危脆,遍路道上其實萬象森羅,有枯也有榮。不只諸佛在四國傳道,藝術和商業,儼然也成了這裡的新興宗教,號召著屬於自己的信徒,甚至擔負了嶄新的冀盼。或者,這就是「無常」吧。而無常,從來不是一場腦力遊戲,需要張開每一吋毛孔,親身感知。一如一行禪師所述:

「理智上,我們接受花的無常,但是要真正觸及無常並非透過智性。我們要深深地碰觸無常性,以超越對無常的觀念。」

【嚐一口,遍路上的甘甜】吉岡和菓子的「桃子饅頭」

從津照寺上路約莫10分鐘,遇上一間並不特別起眼的甜點屋——吉岡和菓子。嗜甜的我,只掙扎幾秒便鑽進裡頭,轉身離去時,手中捧了幾樣糕點。

桃子饅頭

桃子饅頭

坦白說,一開始並未抱持太多期待。但這款饅頭,一樣不走顏值路線,卻意外深得我心。

掀開寫意風格的桃繪包裝紙,一顆扁扁圓圓、中央壓上圓鈕的橘色饅頭,攤在掌心。滿腦盤踞水蜜桃印象的我,一時間不禁納悶,桃子是長這樣嗎?一查之後,才驚覺不得了!原來那造型根本是模仿蟠桃,也就是西遊記中王母娘娘的長壽仙果!

可對吃貨來說,吉祥意味只算襯料,口味,才是主角。輕咬一口,麵體不乾不硬,比想像中柔潤許多。而那桃子內餡更是一絕,甜而不膩、果香繞舌,和清淡外皮達成完美平衡。如果說這是延年益壽的味道,我也相信。


*關於本專題,請跳轉至介紹頁

*本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追蹤」!



41會員
71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