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遍路#2] 世間最佛系的一種錢,叫「曬錢」

2023/07/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矮几上,鈔票一字排開,面額各異、圖樣有別,但上緣,清一色染上或多或少的深色水漬。這裏,是高知縣邊界處的民宿德增,樓下,晾著衣褲,而樓上房裡,則曬著我那疊滲雨的鈔票。

在民宿曬鈔票。

試煉道場的震撼教育

那日,4月25日,雨勢滂沱。遍路遇上的第一場大雨,正巧落在離開德島縣,初抵高知的那天。
走到後來,雨衣率先繳械,攤黏在皮膚上,Gortex健走鞋跟著撤守,防水成了昔日功勳,胸口那只防盜重於防水、裝滿紙鈔的貼身包,也成了理所當然的受災戶。
逼近德島縣邊界時,一座約六百米長的水床隧道映入眼簾。正巧,它橫亙在「發心道場」和「修行道場」的交界處,意義上,宛如一扇將行者輸往二區的傳送門,幽暗,神秘。
說也奇妙,當我舉步走進洞中,來往川流的車聲、路面潑濺的水聲,在隧道共振下,迴盪成驚動心神的轟鳴,轟隆轟隆,還真有種通過時光隧道的錯覺。
「啊,接下來果然是修煉場啊!」當前方洞口湧現高知的第一道光,我的腦袋瓜也靈光乍現:Kochi(高知)唸起來,豈不神似台語的「考試」嗎?若再加上那未見疲態的降水,一切都在預告,眼前將是一場多麼嚴苛的試煉。
4/25的陣雨,讓遠山也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雲霧裡。

天氣的考驗

回看這場雨,之所以令當時的我如此難受,純粹是差別心作祟。嚐過甜頭往往會厭惡吃苦,尤其當地獄緊挨著天堂出現時,痛苦只會翻倍。晴日後的驟雨、民宿隔天的野營,都是如此。
記得4/25出發前點開google maps,發現分跨兩縣的藥王寺、最御崎寺之間,距離格外遙遠。七八十公里的路程,雖以沿海徒步的平路為主,但連續數日遇不上佛寺的現實,難免讓我有種原地踏步的恐慌,直想一鼓作氣飆完這段無佛之路。
接下來的劇情你已知道:壞天氣來了。才走一半左右的我,當時覺得每滴雨,似乎都在一點、一滴,澆熄我對遍路的熱情。特別是,日和佐放空時光的甜蜜未遠(是的,我和夥伴任性渡假了兩天)、連日來民宿被窩的溫暖猶存,但如今,我卻進退維谷、卡在半途,任由雨水濕透全身,還餓到把路邊的建築斷垣,看作章魚香腸和鬆餅...。
那感覺,有如被老天開了一個不好笑的無聊玩笑。不滿意,無處退貨也無法退貨。
找找看,章魚香腸和鬆餅在哪兒?

野營的考驗

野營,是另一處苦味湧泉。幸運之神照樣無法天天照拂,每晚賞你溫暖又舒適的床鋪。
4/12那天,我們還能訂到森本屋當晚的住宿,還能在雨後斜陽的溫暖包覆下參拜大日寺(詳情請見上篇),甚至次晨拜訪地藏寺時,從古銀杏樹和五百羅漢的感動裡,延續著那股幸福感。孰料,當天(4/13)晚上,竟然便是我們的露營初體驗。而那,不過是上路的第三天,離估計用上營帳的五月黃金週,足足有半個月之遙。
佇立於第五番地藏寺裡,那株800歲高壽的古銀杏木
首次野宿之處,是位於靜謐社區中的小林木材廠。雖然,我倆都因獲允紮營而心懷感恩,可急遽降溫的水泥地,確實讓我們吃足苦頭。半夜,我頻頻凍醒,套上兩雙襪子,裹緊所有衣物,緊緊蜷縮在睡袋裡,卻仍然冷到牙齒打顫、輾轉難眠。

大日如來的啟示

巧合的是,寺名相同的第三座大日寺,又帶來類似的考驗。
記得走訪前一日,同樣飄著雨,而且雨勢更為磅礴;參拜完,我們也第三度,掏出了背包裡的帳篷。稍微慶幸的是,冰寒水泥地,換成了暖和許多的泥土地。
隱身在盛夏翠楓裡的第廿八番大日寺。
回頭想想,這或許都是大日如來捎來的訊息吧。
在四國遍路真言宗的信仰中,大日寺的本尊即為大日如來。祂手結開悟最高境界的「智拳印」(雙手收拇指、右手握左手食指的手印),頭戴寶冠、衣飾絢爛,是唯一不走樸素風的如來。而且,祂在此宗派諸佛中位階最高,是宇宙之根,亦為萬佛之源,如來、菩薩或明王,慈眉或怒目,都祇是祂不同面目的化身而已。
第廿八番大日寺內的大日如來
這麼說來,時晴時雨、有住宿沒住宿,或者都能視為大日如來所幻化的試金石,用來試探我此行的堅定吧。萬象之中,祂還是祂,輕易被撩撥的,終究是我未曾定錨的浮心。
晨曦依約前來時,紙鈔已乾。我潮濕的心情也乾透在昨夜的夢田,唯潮浪聲整夜未寐,醒在窗外。撇除那略略起皺的生命肌理不談,那雨,彷彿從未下過似的,一萬元仍是一萬元,我仍舊是我。罩上白衣、扛起行囊,也就繼續朝最御崎寺的方向,大步邁進。

林製菓的瀨祭酒粕奶油夾心餅乾

【嚐一口,遍路上的甘甜】瀨祭酒粕奶油夾心餅乾

清酒控,準備陷入瘋狂?
這款洋菓子,添入日本清酒擔當——瀨祭的酒粕,是我途經土成町天然溫泉御所之鄉時,在附設的市場裡購得。
由阿波名物「林製菓」出品的奶油夾心餅乾,充份結合了在地農產的風味。例如酥脆的餅乾,採用阿波市當地的米粉,就連關鍵的酒粕,也是瀨祭採用阿波市産「山田錦」米所製成。
一口咬下,濃郁的奶油香,融入撲鼻而來的清酒清香,讓人不至於感到膩口,加上裡頭一顆顆扎實的葡萄乾,可說是誠意滿點!

*關於本專題,請跳轉至介紹頁
*本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追蹤」!
41會員
71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