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融媒體組得獎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入圍報導作品:南山公墓墓葬群保存困境與展望

入圍報導作品:南山公墓墓葬群保存困境與展望

得獎報導作品:


1 / 關於報導

用多元的網頁敘事方式,讓故事變得更好傳遞給大眾,一直是過去的自己很想要嘗試的一個挑戰。

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因緣際會被教授要求優化實驗室老舊的結構比對軟體的網頁介面,當時的自己更是理解到,除了科學本身,要開發一個好用、易用的系統,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情。因此,跟學長協作將整個網頁介面重寫,完成更響應式的介面、跟舒服的使用體驗。

來到新聞所後,一直很想要完成一個理想中透過網頁的彈性讓議題更簡化的被大眾接收。後來吉隆老師的引介,知悉需要一個會寫網頁的人協助,因此與怜妤一起完成了南山公墓這題。

因為不是從頭開始,且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要完成報導文字調整與建置網頁,確實相當緊迫。(當時同時還有兩份期末報告進行)最終花了二至三週的時間整理報導與素材,一週將網頁建置完成,投稿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前幾天名單公佈,有幸入圍融媒體獎。

對我來說,無論是入圍或得獎倒是無妨,但自己總算是又圓了一個夢。雖然說這次的作品文字敘事量仍大、自己也沒有太多炫砲的技術,然而還是嘗試一些自己能力範圍可及的嘗試,包括點按的幻燈片效果、利用報導者開源工具做疊圖...。

而這次給自己的挑戰是「速度」跟「使用者體驗」。過去常常因為期末很趕、課程緊湊的關係,總做出一些跛腳的網站,要嘛有些功能手機版無法呈現、要嘛網頁太重loading緩慢。

在一切的敘事脈絡確定後,這次希望從源頭就以「mobile first」開發,並在各個細節都盡量注意「響應式設計」和「滑動流暢度」。必須說,學生作品其實很難兼顧電腦、手機等各載具,畢竟我們就不是真正的工程師(不然就不會在這邊了XD)。

最後,受限於時間,需要快速完成整份作品,多嘗試與 ChatGPT 共同進行程式協作,缺素材就嘗試更多 AI 介入的可能(這次使用 Recraft AI 補了幾張素材圖)。

儘管現在的自己,內心早已對類似這些數位敘事手法是否有助於新聞敘事打上一個問號,但至少完成了一件一直以來想做的事情,已足夠快樂。

2 / 關於得獎

去永續報導獎的路上很有趣,週日下午文湖線依舊擁擠,前方站著年輕之一男一女,都看著手機,一人在滑小紅書,一人在滑抖音。(對不起亂偷看別人在看啥XD)

在這個注意力不集中的時代,這邊在辦新聞媒體的獎項,有的寫了千字珍貴好看的報導,有的短至五、六分鐘,長至二三十分的深度專題。媒體先進們很努力,但又有多少人會看到這些?

「看到這麼多好作品,我們媒體是還有希望的。」

評審們一口氣看了一年來最好的作品們,但這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

到底是好媒體找不到讀者,還是讀者找不到好媒體?歸咎於演算法?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辯論,大概永遠不會有解答。

不過又讓我想到,前陣子 Joeman 發佈一則影片,提到自己的長影片企劃被中國「重製」成一部精簡版的「AI說書」影片,在中國影音平台又掀起一波;此外也曾提到,YT 流量變化莫測,影響創作者甚鉅。資訊變得愈發廉價,「似乎」可預期的是,這些文字、新聞類影音,基本上隨著時代會更加萎縮。

3 / 關於數位敘事

昨日是廣播金鐘、YT走鐘獎,今日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很有趣的類比。不會說孰舊孰新,只要跟不上時代、跟不上演算法,大概就會是舊。

感謝永續報導獎,平面組個資外洩報導跟融媒體南山公墓網頁專題最終後者獲得優等肯定。雖然就視覺上,我對自己能完整為載具(手機版、電腦版)閱讀新聞雖滿意,但當然也有很多值得思考之處。

感謝隊友怜妤一同搭擋,沒有他的文字作品就沒有這個融媒體作品!

感謝隊友怜妤一同搭擋,沒有他的文字作品就沒有這個融媒體作品!

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覺得已經心滿意足。

認真的回想,很想把一個新聞做成好看的網頁敘事是在2015年高二的我,看到報導者急診人生的作品,當時驚呼原來新聞可以這樣玩。瞬間八年過去,自己真正做出一篇,既開心又難過。開心的是自己似乎終於達標,難過的是,技術層面而言,似乎可能還在用數年前的網頁技術,如同評審內所述「....作品仍被十幾年前的網頁設計所綁住」。

是啊,手法、技術,成長幅度有限,或許加了3D、地理圖資可能更加酷炫,但能抓住讀者注意力嗎?

過去做數位敘事,是為了引發讀者興趣,讓讀者更好的閱讀完整報導。註1但今天注意力更加破碎的世代,似乎做再強大的數位敘事,又有多少人能滑完?

另外,個資外洩的報導雖入圍但未獲獎,仍感謝老師、組員們一路走來的努力與幫助。這是我第一篇自己發想、認真刊登的新聞報導,也有極高機率很可能會是最後一篇報導。(數月以前面試了一輪媒體業,表面是找工作,實則也努力認識這個產業。當然也因此為這條路多打上幾個問號。)

未來依舊未知。


註1:不過回到數位敘事,雖然我抱持著也是有些悲觀的態度,但在臉書發表完這樣的言論後, READr 的主管(?) 也分享他的觀點:「我自己現在比較願意理解的是,用不同敘事語言來講述不同的部分,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因為我自己想法『讓讀者更好的閱讀完整報導』其實還是用文字報導的思考模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T
70會員
83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CT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過去大家(媒體圈)對媒體實驗室的印象大概都是持續推出很不錯的數位敘事專題,酒駕報導、水果戰士、議員提案專題...,很多都很有印象。但我進去的當下,媒體實驗室開始減少了專題產製,轉而做關於 AI 、NLP 結合應用在新聞編輯室,從專題團隊變成類似資訊 RD 團隊......
Thumbnail
2025/03/23
過去大家(媒體圈)對媒體實驗室的印象大概都是持續推出很不錯的數位敘事專題,酒駕報導、水果戰士、議員提案專題...,很多都很有印象。但我進去的當下,媒體實驗室開始減少了專題產製,轉而做關於 AI 、NLP 結合應用在新聞編輯室,從專題團隊變成類似資訊 RD 團隊......
Thumbnail
2022/11/13
在高中繁星撕榜的當下,從未想過會是此時此刻的現在;在撕下「交大三類」的貼紙,從未想過自己會在新竹這座城市生活,一待就是五年。 還記得剛入學的自己,老實說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念的科系是什麼(只知道就是唸生物)、有什麼資源。
Thumbnail
2022/11/13
在高中繁星撕榜的當下,從未想過會是此時此刻的現在;在撕下「交大三類」的貼紙,從未想過自己會在新竹這座城市生活,一待就是五年。 還記得剛入學的自己,老實說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念的科系是什麼(只知道就是唸生物)、有什麼資源。
Thumbnail
2022/03/11
如果你在任何地方看到六角學院新的一年又開啟了新的 Vue 直播班,且你跟我一樣還是一個非資工背景學生、一樣很害羞常常不敢公開問(程式)問題、但不確定是否跳坑一同學習的話,這篇文章很適合你。
Thumbnail
2022/03/11
如果你在任何地方看到六角學院新的一年又開啟了新的 Vue 直播班,且你跟我一樣還是一個非資工背景學生、一樣很害羞常常不敢公開問(程式)問題、但不確定是否跳坑一同學習的話,這篇文章很適合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感謝永續報導獎,平面組個資外洩報導跟融媒體南山公墓網頁專題,最終後者獲得優等肯定。雖然就視覺上,我對自己能完整為載具(手機版、電腦版)閱讀新聞雖滿意,但當然也有很多值得思考之處。
Thumbnail
感謝永續報導獎,平面組個資外洩報導跟融媒體南山公墓網頁專題,最終後者獲得優等肯定。雖然就視覺上,我對自己能完整為載具(手機版、電腦版)閱讀新聞雖滿意,但當然也有很多值得思考之處。
Thumbnail
過去學生時期認為電子報是個「很過時」的資訊傳遞媒介,在網路社群和通訊軟體如此普及的今天,還有誰會用寄信的方式啊? 不過隨著資訊爆炸的時代,電子報卻是最能不受演算法干擾的內容傳遞方式,你可以選擇真正喜愛的內容,當我們收到創作者發來的電子報時,這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們世界的小門,這種一對一的互動在這
Thumbnail
過去學生時期認為電子報是個「很過時」的資訊傳遞媒介,在網路社群和通訊軟體如此普及的今天,還有誰會用寄信的方式啊? 不過隨著資訊爆炸的時代,電子報卻是最能不受演算法干擾的內容傳遞方式,你可以選擇真正喜愛的內容,當我們收到創作者發來的電子報時,這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們世界的小門,這種一對一的互動在這
Thumbnail
最終反璞歸真的思考媒體是什麼? 上次我有說與一個人的認知或人格靈魂是由記憶與時間軌跡構成的,進而說到了媒體識讀不能的問題,那麼媒體識讀中的媒體又是什麼? 如果無形的訊息與資訊是看不到又存在的描述也就是軟體,那麼媒體如果從字面描述,就是搭載訊息資訊的媒介物體與實體,因此可以從此訊息推導出來媒體其實就是
Thumbnail
最終反璞歸真的思考媒體是什麼? 上次我有說與一個人的認知或人格靈魂是由記憶與時間軌跡構成的,進而說到了媒體識讀不能的問題,那麼媒體識讀中的媒體又是什麼? 如果無形的訊息與資訊是看不到又存在的描述也就是軟體,那麼媒體如果從字面描述,就是搭載訊息資訊的媒介物體與實體,因此可以從此訊息推導出來媒體其實就是
Thumbnail
身為媒體人,也是教育傳承者,更是新媒體的執行者。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跨足到元宇宙,我應邀參加2022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研討會提出媒體觀察。 元宇宙已來! 無論是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還是ARVR沉浸體驗,或是顛覆市場價值的NFT,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說,有三個技術發展值得關注...
Thumbnail
身為媒體人,也是教育傳承者,更是新媒體的執行者。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跨足到元宇宙,我應邀參加2022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研討會提出媒體觀察。 元宇宙已來! 無論是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還是ARVR沉浸體驗,或是顛覆市場價值的NFT,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說,有三個技術發展值得關注...
Thumbnail
雖然說近年來多媒體影音是最發達的,聲音媒體在這一兩年也逐漸發展並且大放異彩,但是也不代表文字就會沒落,看看幾家科技大廠都投入電子報的營運就可以得知,因為比起聲音跟畫面、文字對人類來說才是最熟悉的,也是理解吸收最快速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文章的市場持續存在並且保持價值.
Thumbnail
雖然說近年來多媒體影音是最發達的,聲音媒體在這一兩年也逐漸發展並且大放異彩,但是也不代表文字就會沒落,看看幾家科技大廠都投入電子報的營運就可以得知,因為比起聲音跟畫面、文字對人類來說才是最熟悉的,也是理解吸收最快速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文章的市場持續存在並且保持價值.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寫這篇呢?這一年多來我陸陸續續地寫了些影評。而影評就是利用大眾媒體的內容來創作延伸作品,也是一種媒體識讀後的產出。所以算是梳理一下這些書寫的心得,並且拿來用在更大範圍的媒體識讀上。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寫這篇呢?這一年多來我陸陸續續地寫了些影評。而影評就是利用大眾媒體的內容來創作延伸作品,也是一種媒體識讀後的產出。所以算是梳理一下這些書寫的心得,並且拿來用在更大範圍的媒體識讀上。
Thumbnail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Thumbnail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