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終反璞歸真的思考媒體是什麼?

上次我有說與一個人的認知或人格靈魂是由記憶與時間軌跡構成的,進而說到了媒體識讀不能的問題,那麼媒體識讀中的媒體又是什麼?
如果無形的訊息與資訊是看不到又存在的描述也就是軟體,那麼媒體如果從字面描述,就是搭載訊息資訊的媒介物體與實體,因此可以從此訊息推導出來媒體其實就是主要搭載訊息的活動或實體品,舉個媒體的例子:
  • 報紙新聞(早期是將最新最即時的訊息用文字印在上的商品)。
  • 書本(將知識小說創作內容用文字印在成疊紙上面的商品)。
  • 廣播(用聲波技術傳送聲音訊息內容的平台活動)。
  • 電視(用電波技術加載影音傳送的平台活動)。
  • 電子遊戲(利用數位電子技術制作出打發時間,搭載訊息的娛樂活動)。
  • 現代的網路(近代文明利用數位通訊傳輸進行的人類訊息平台)。
最早的公眾媒體

知道媒體要做什麼?

如一開始所說的反璞歸真的思考,這一點就是要讓每個人脫離資訊權威迷思的思考基礎,因為你知道媒體不過是載體才不會有死命的相信媒體或信仰媒體的行為,回歸出看媒體提供資訊時,可以將自己是抽出資訊本身的視角,延伸出上帝視角的思維。
現代全都整合的媒體

麻煩的上帝思維

即然知道了訊息與媒體也可以用第三者的角度成為觀察者,用上帝視野看每個人說出的話,寫出的字,那麼排除干擾的信仰者,接下來可以俯視每個看到聽到看到的傳遞內容,讓我知道這會是一個麻煩的思考旅程。
為什麼說上帝思維很麻煩,因為上帝思維不是要讓大家自以為是的上帝看別人,而是聽到一句話,一個人發表什麼評論就算內容涉及到自己,你還是能冷靜的看待訊息,舉一些例子解說。

例子:A君在Google地圖上的店家評論留下的負評,原因是因為A君覺得湯頭不純正,可是除了A君,和少數低評價者負評原因不一樣。
思考:A君是什麼立場,為什麼說湯頭不純正?他是美食評論家?還是有足夠公信可以評論湯頭,其他低評評論者為什麼沒有提到湯頭只有他這樣說,店家在哪,店家買的東西與地點有沒有關聮,是不是連鎖等等等。
小結:其實如同海龜湯遊戲,這些東西在真相本身沒有親自去了解和觀看,永遠只是更多的推測和可能如同量子力學。
上帝視野

結論:

如果有看到前面三四篇的人有人會覺得很無聊,為什麼還沒有做想做的主題要先說這個看起來大家都知道的事,還要長篇大論,因為我想說的事,我只是想要把我的發文的立論基礎先說明白,我不想帶有信仰,或是社會價值道德觀,附和大眾去說我想話而已,就是以一位資訊人身兼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的思考給大家知道,也許能幫忙或代表部份人們發聲吧。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下班無聊的網路觀查心得,我對網路上的討論有多想法,全都在這裡一一的整理與說出。算是練習與組織好思維吧,練習久了我的越來越順人手捻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所謂的靈魂 如果要說靈魂應該算是時間和資訊記憶的集合體,我假設說一個人只有一個人格或一個靈魂那公式簡化就是先求出記憶等於資訊與時間的次方M=(In)^t那麼可以導出M=(In)即靈魂公式就是S=M^t,可是現實是一個身體有多個人格就是P=(M^t)*n應該就是人的靈魂的公式吧。 ※公式解說:S等於靈
資訊人哲學解釋一切 以前在剛上資管系的時候,我對那時上計算機概論前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問什麼是資訊?我萬萬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反而變成我個人用來思考與解釋一切的思維起源 所謂的資料是多種的訊息記錄,資訊是將多個資料收集整理出來的結論和訊息,而後的資訊又為成為下個資訊的資料,週而覆始。 訊息結合
這一篇其實算是自我介紹吧,我是個小公司的IT工程師,但因為只能待在厭惡的職場為了生計不得不繼續現在這樣的生活,來這裡渲洩心中的想法,如果可以我期望改變,可能從這裡開始。
所謂的靈魂 如果要說靈魂應該算是時間和資訊記憶的集合體,我假設說一個人只有一個人格或一個靈魂那公式簡化就是先求出記憶等於資訊與時間的次方M=(In)^t那麼可以導出M=(In)即靈魂公式就是S=M^t,可是現實是一個身體有多個人格就是P=(M^t)*n應該就是人的靈魂的公式吧。 ※公式解說:S等於靈
資訊人哲學解釋一切 以前在剛上資管系的時候,我對那時上計算機概論前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問什麼是資訊?我萬萬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反而變成我個人用來思考與解釋一切的思維起源 所謂的資料是多種的訊息記錄,資訊是將多個資料收集整理出來的結論和訊息,而後的資訊又為成為下個資訊的資料,週而覆始。 訊息結合
這一篇其實算是自我介紹吧,我是個小公司的IT工程師,但因為只能待在厭惡的職場為了生計不得不繼續現在這樣的生活,來這裡渲洩心中的想法,如果可以我期望改變,可能從這裡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