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近年來多媒體影音是最發達的,聲音媒體在這一兩年也逐漸發展並且大放異彩,但是也不代表文字就會沒落,看看幾家科技大廠都投入電子報的營運就可以得知,因為比起聲音跟畫面、文字對人類來說才是最熟悉的,也是理解吸收最快速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文章的市場持續存在並且保持價值.
自己是從 2020 開始才訂閱了幾個付費與免付費的電子報,如果你也是習慣看訂閱電子報的人,應該知道 2021 年一個大新聞,那就是指摽的電子報 “科技島讀” 宣布停刊了,在閱讀了作者的最後一刊的文章之後才有一種感觸,把自己喜歡的題材徹底研究,消化並且輸出自己的知識內容,原本應該是一項興趣,但是成為一項事業以後,帶來的職業傷害,有可能是我們都無法理解的,會讓你迷失、焦慮、甚至失去生活上的品質,其所帶來的壓力,可能會比在一間公司上班還來得大,有一部分是我覺得因為現代的資訊爆炸導致的,撰寫需要與實事的內容,需要很大量的背景知識,否則可能會變成錯誤資訊的傳遞者,讓作者在因為處理資訊上的挫折與焦慮引發而來的無力與冷感,但我很佩服的是他居然可以放棄這一切,而不猶豫的替自己的喊停,而且來是在電子報浪潮要來臨的現在.
另外一方面,一個免費的科技報 “曼報” 在這個月也是寫作造成了身體身體上的一些問題,停刊了一陣子,雖然沒有收費而不能停止更新的壓力,但是作者也漸漸的感覺到自己被牽著走,失去了主控權,與自己的初衷 “規律地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 漸行漸遠,所以宣布未來將修正自己的步調,繼續一場為自己的寫作實驗,不會停止.所以我們都應該先問自己為什麼? 就像 Simon Sinek 的書,Start with why 說的,為什麼的力量簡單卻強而有力,我想作者 “為自己” 這個出發點,就是他自己的 “WHY”
這些事情讓我理解自己的 ”WHY” 原來寫作,不是為別人而寫,是替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點紀錄,把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研究並寫出來,世界上一定會有理解你的人看到,不管是因為演算法還是關鍵字搜尋.
另外一個例子 “敏迪國際新聞” 則是選擇了一個大家比較少並且不熟悉、也不會主動去關心的國際新聞,用自己的理解把這新聞說的很有趣,竟然就吸引到我這個不關心國際上發生什麼事的人慢慢有了一些概念,對於國際新聞他也說到既然不能比很多然專業,那就必須找出自己的強項,烏龜幹嘛跟兔子比賽跑步,來比游泳啊!笨蛋.
所以我也是蠻佩服他的,因為寫國際新聞而培養出了一群鐵粉,而他也利用自己的設計商品的經驗,創造出國際日曆,讓更人喜歡國際新聞,甚至還結合自己的 podcast 在日曆上掃 QR code 就可以聽他之前報導的相關國家新聞,創造自己收入上的 “flywheel” 透過做自己喜歡的事,還可以再讓自己節目收聽率上升,非常傑出的一手.
說了這麼多,回到自己的寫作,充其量是屬於純粹抒發型,目標在於養成紀錄的習慣,記得自己在每一刻當下的想法與決定,所以即使知道自己的進步速度很慢,邏輯也是有待加強,不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畢竟現在這個 AI 都可以寫作的世界裡,如果能寫出一點溫度,把問題帶出來讓大家思考,我自己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