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因為疫情,許多兩岸交流活動都無法順利舉辦,幸好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研討會排除萬難,以視訊形式完成。昨(11/2)我以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理事長身分應邀前往台北花園大酒店參與盛會,與兩岸媒體人、學者、專家,彼此交流新媒體相關心得。以下是我個人發表的心得論述:
視訊連線上海,與兩岸媒體人、學者、專家,共同交流新媒體相關心得
敬愛的媒體先進們,很榮幸再次參與一年一次的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研討盛會。身為媒體人,也是教育傳承者,更是新媒體的執行者。我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跨足到元宇宙。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媒體觀察,簡短與在座各位分享。
十七十八世紀處於平面媒體,有:活版印刷、報紙、雜誌;十九世紀進入電子媒體,有了電話、廣播、電視;廿世紀來到了網路、手機和元宇宙。媒體的載體迭代日益快速,我們有幸活在這個變動極大的年代。雖有令世人措手不及的Covid-19,還有疫後帶來的全球性通膨,但我們的科技依然持續躍進,從沒有網路到有網路,從連網時期到全網的物聯時代,甚至來到了虛實交替的元宇宙。我們面臨的市場轉變太大,我們具備的認知與常識來不及轉化,不如就回歸本質,釐清眼前錯綜複雜的媒體生態。
一般來說,媒體有分新聞編採和節目製播,新聞強調真實、即時;節目則須滿足市場需求,完整論述,達到省思或娛樂的目的。隨著載體一直不停演變,產生越來越多樣貌的多元內容與型態,唯獨媒體賦予的功能不變,那就是:資訊散佈及教化傳承。至於追求流量,講究吸睛文案的商業宣傳,都屬後期市場供需的始作俑,那些並不是媒體標榜無冕王「守門人」角色最初的存在意義。
元宇宙已來!
無論是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還是ARVR沉浸體驗,或是顛覆市場價值的NFT,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說,個人認為有三個技術發展值得關注。
一是AI人工智慧
從語音辨識文字,到多國語言翻譯辨識,再到文字辨識成影音動畫。網路內容的製作過程越來越快速,輾壓傳媒製播能力,完全展現新媒體的特性。但當粗枝濫造,急就章的庶民文化內容,多過精心編採製播的優質內容時,劣幣驅逐良幣的下場,優質內容無法獲利生存,內容逐漸走向單一化,淺顯化,受眾將失去選擇權,只能一昧接受劣質內容所帶來的粗俗。所以,我們該如何掌握新媒體,善用AI工具,補足我們的缺點,提供受眾最直接最快速最完整最優質的內容,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二是虛擬主播
延續前者,人工智慧能取代大多數人類的制式運作,甚至超越人類成為某些單一領域的佼佼者。與媒體息息相關的主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人會疲累!人會有緋聞,人會有一切不可抗力之因素的變動,但機器不會。所以,當360度攝影技術可一比一捏臉出主播樣貌後,就能靠編輯台所製播的文稿,直接串出真人主播播報式的影片內容。大大提升內容產出速度,主播本身也能透過即時翻譯,講出多國語言,進行充分交流。面對如此強大的工具,快速產出已不是問題,最大問題是,我們該思索:我們到底要說甚麼?要傳遞甚麼內容給哪些人?
三是全息投影
能穿越古今,跨足虛實的全息投影,是比ARVR更加沉浸且令人動容的科技。我們可緬懷逝去故人,讓故人的身影栩栩如生在面前;也能透過傳輸,將遠方的人事物,如實真切地展現在面前,甚至做出多視角隨時切換的「全息演唱會」,增添情境重現、沉浸體驗的真實感。身為媒體從業人員,是否該重新定義「優質內容」到底是追求快速?還是內容完整?抑或是受眾共鳴?甚至是大眾所喜好或關注的議題?
當元宇宙相關技術逐漸普及後,新媒體工具取得越低廉越便利時,人類將能輕易實現無限想像。當人類無所不能時,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明辨力與自制力,去辨別良善與真偽,明白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是我們所有媒體從業人員需努力的,要將道德倫理灌注在每一份產出內容中,把持住最終那條屬於人類有溫度的底線。
社會組成的情理法,三者缺一不可。可惜面對變化快速的新媒體世界,及元宇宙世代,法律制定太慢追不上,唯有靠天理事理的輪迴運轉,及人情世故的包容與理解,才能讓我們身處的環境更加有溫度與和諧。身為媒體人中一員,我們能否延續傳統媒體的精神,融入新媒體技巧,重新詮釋無冕王身分,達到「守門人」的價值,發揮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真善美,將是我們兩岸華人的共同目標。
銘謝
本文已授權刊登於以下單位(按刊登先後順序排列)
謝謝您的收看!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收藏」或「FB轉分享」給我一點鼓勵!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到臉書私訊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