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寫於 2022 年 10 月 15 日)
謝謝新竹,謝謝這座城市。
在高中繁星撕榜的當下,從未想過會是此時此刻的現在;在撕下「交大三類」的貼紙,從未想過自己會在新竹這座城市生活,一待就是五年。
還記得剛入學的自己,老實說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念的科系是什麼(只知道就是唸生物)、有什麼資源。甚至從未想過自己會進入一個幾乎純理工的大學。記得第一堂普通生物學,同學們把 Campbell 打開,才驚覺,啊,我真的在唸大學了(好後知後覺)。
四年大學生活 + 一年碩士經歷,精準來說,實際做研究、修課應該是完整的四年,這一年來的碩士經歷幾乎只是修課和被疫情幽閉在窄小的宿舍空間之前,所有的研究生活與困窘其實都分佈在大學期間的每個寒暑假。
code不會寫、看不懂paper、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無法理解老師在追求什麼。那些迷茫反而像是讓我念了整整四年碩士一般。
四年。從大一下暑假開始,就被拉入了實驗室,直到今天,10月15日,整整四年餘。
那時的實驗室氣氛我很喜歡,可以聽到學長們的討論與激辯,雖然當時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是聽的很懂,但也因此開始慢慢建立一些基本知識與素養。
比較身邊的朋友大概知道大學期間我花了 n 個月的時間在養獨角仙,又花了 n 個月在某些實驗室的專案上。常常得半夜跑實驗室看顧那些生命,或是半夜與學長們熬夜完成一份專案。想起來實在是相當累人,但若又以碩士生的角度看待,似乎是理應且必經的路程。
每個碩士都有每個碩士的痛吧,這份最終熬下來的論文也有很多故事,有的可以講,有的不能言說、只能心領神會。但無論如何還是完成了,完成一個五年前的自己絕對不相信自己竟然傻傻再念一個碩士、然後好好唸完,然後寫成論文。
常常碰到人大家會說,哇你多一個碩士,好厲害喔云云。我總是笑笑否認,因為這次的經歷,似乎僅僅是滿足履歷上的里程碑,實際上真正能派得上用場的硬實力,似乎並沒有那麼足夠,我也深知絕對不夠,有太多太多還需要更加努力。
但若回頭再來一次,會選其他教授、其他主題嗎?似乎也不會。因為也是因為這四年來的實驗室經驗,才讓我真正接觸什麼是資訊科技、什麼是數據,及如何操作數據。這是過去人文腦的我,完全不會想到會接觸的領域。
一路走來很多感謝,感謝實驗室學長彥成,大概算是我程式語言的重要導師吧,每次都願意不厭其煩的指導我!(論文誌謝花了蠻多篇幅xDD)感謝室友們四/五年來的陪伴,半夜互相抱怨、激勵,仍記憶猶新;感謝家人一路的扶持與照顧,也感謝身邊的朋友們一路以來給予我的鼓勵和關心。
謝謝這座風城五年的陪伴,托著在學術路上仍舊跌跌撞撞的我。